為什麼有的人明明有錢,但是感覺並不怎麼幸福。而有的人,沒有那麼多財富,但感覺特別幸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心理學家趙昱鯤老師說,一個人是否能感受到幸福,除了與他的收入多少有關之外,還跟他用錢的方式有關。

raw-image

來自哈佛大學商學院的一項研究 :

他們找來了一批哈佛大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每人發 5 美元,另一組每人發 20 美元,然後要求他們當天就要把這筆錢花掉。

這兩組人,每組再分一半。

其中一半人只能把錢花在自己身上,另外一半人只能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比如請別人吃飯、給別人買禮物,或者捐給慈善機構。

這樣就形成了四組人:為自己花 5 美元,為別人花 5 美元,為自己花 20 美元,為別人花 20 美元。

你猜猜看,哪一組人更幸福 ?

你可能會說,當然是為自己花 20 美元的最幸福啊 !

但實驗結果出乎人意料。

把錢花在別人身上的人更幸福,無論你花的是 5 美元還是 20 美元都一樣。

也就是說,錢多錢少跟你的幸福關係不大,而怎麼花錢跟幸福關係很大。

--

為什麼會這樣呢 ?

因為我們天生就喜歡幫助別人。

在遠古社會,人類需要聚集在一起生活,因為離開了群體,你就無法生存。想要安心和大家在一起,你必須讓人喜歡,你要先幫助別人,別人才會對你好。

演變至今,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也會感到快樂,這是天性。

《科學》雜誌在 2007 年發表過一個研究,人們在獲取金錢和將錢捐給慈善機構時,大腦被激活的腦區非常接近,有大量重合。

當然,如果你連自己的生存都有問題,那麼請先照顧好自己。

如果你行有餘力,就多幫助他人,不但自己能獲得快樂與滿足,《快思慢想》作者丹尼爾.康納曼還做過研究,說越快樂的人,賺錢的機會就越多喔 !

--

歡迎給我點一下愛心,並在下面按「+」追踨哈利哥。

也可以在 FB 和 IG 追蹤我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read.by.harry/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by.harry/

閱讀的價值在於形塑自己的觀點,打造知識框架,擁有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讓我們能更精確地理解問題,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們付出時都會希望有回饋,不管事情緒上的還是物質上的, 其實當我們付出時,最希望的就是得到情緒價值,也就是有人說,快樂是終極貨幣。當我們捐獻金錢時希望幫助別人,我們是快樂的。 前陣子一位女同事,問我要不要每個月捐100給慈濟,當下我心中其實是不願意的,迫於我是公司的新人,最後我還是捐了。他跟我
「從他人身上得到錢」,跟「靠自己努力賺到錢」,原來靠前者得到錢的比例,比後者多得多!顛覆了我對金錢的想像和價值觀。
Thumbnail
喜歡內在外在都對,只要不因缺乏而虛索,不健康的關係,彼此間拉扯,傷害不可回復。單純愛,單純給予,只是想要看見他的笑。
Thumbnail
只看書名以為是講金錢的書,讀了覺得更接近引導人培養「志業」的書。 整本書主要談論兩件事,金錢和幸福的平衡以及金錢螺旋的概念。 金錢和幸福的關係,不一定錢越多就越幸福。 當金錢超過一個門檻,再多的金錢對提升幸福感是有限的。每個人對於多少錢才足夠的標準不同,甚至不知道要多少才夠。
Thumbnail
富有的意思是賺得到錢並且也留得住錢、能享受賺錢與花錢的樂趣; 窮苦的意思是賺得到錢但留不住錢;賺得到錢但享受不到錢帶來的樂趣、或是怎麼努力也賺不到錢。 這一篇告訴你,人會窮的真正原因。
Thumbnail
很多不快樂的有錢人,花大錢的同時在內心隱約有股不安,因為他們花掉了自己的過去(拿來賺錢的時間)也花掉了自己的未來(退休金)。 快樂和不快樂的有錢人兩者間真正的差別,在於快樂的有錢人把金錢當成達成目的的工具、落實價值觀的助力,而不會把金錢視為目的。
Thumbnail
很多人說只要有錢就越多越好,當然這是每個人的盼望,問題來了,到底錢多是一種福報還是一種業障呢?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作者在前言探討擁有多少錢才會幸福? 伊斯特林悖論主張,當人們貧窮時對於收入增加會帶來幸福感。然而當年收入達到某個高度之後,就算收入再增加,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改變。 金錢的確可以帶來物質的享受與歡愉,但有許多心靈層面的感受是無法用錢買來的,難怪俗話說: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倒也不是說自己很富有,而是
Thumbnail
存錢的動力是什麼? 這當然就是花錢。 至於,花錢花去哪?買什麼?各有各的需求與不同。 有人,花錢在家人身上,他就感到快樂。有人,花錢在別人(只任何人)身上,他就爽。有人,花錢在自己身上,她就感到滿足,有安全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們付出時都會希望有回饋,不管事情緒上的還是物質上的, 其實當我們付出時,最希望的就是得到情緒價值,也就是有人說,快樂是終極貨幣。當我們捐獻金錢時希望幫助別人,我們是快樂的。 前陣子一位女同事,問我要不要每個月捐100給慈濟,當下我心中其實是不願意的,迫於我是公司的新人,最後我還是捐了。他跟我
「從他人身上得到錢」,跟「靠自己努力賺到錢」,原來靠前者得到錢的比例,比後者多得多!顛覆了我對金錢的想像和價值觀。
Thumbnail
喜歡內在外在都對,只要不因缺乏而虛索,不健康的關係,彼此間拉扯,傷害不可回復。單純愛,單純給予,只是想要看見他的笑。
Thumbnail
只看書名以為是講金錢的書,讀了覺得更接近引導人培養「志業」的書。 整本書主要談論兩件事,金錢和幸福的平衡以及金錢螺旋的概念。 金錢和幸福的關係,不一定錢越多就越幸福。 當金錢超過一個門檻,再多的金錢對提升幸福感是有限的。每個人對於多少錢才足夠的標準不同,甚至不知道要多少才夠。
Thumbnail
富有的意思是賺得到錢並且也留得住錢、能享受賺錢與花錢的樂趣; 窮苦的意思是賺得到錢但留不住錢;賺得到錢但享受不到錢帶來的樂趣、或是怎麼努力也賺不到錢。 這一篇告訴你,人會窮的真正原因。
Thumbnail
很多不快樂的有錢人,花大錢的同時在內心隱約有股不安,因為他們花掉了自己的過去(拿來賺錢的時間)也花掉了自己的未來(退休金)。 快樂和不快樂的有錢人兩者間真正的差別,在於快樂的有錢人把金錢當成達成目的的工具、落實價值觀的助力,而不會把金錢視為目的。
Thumbnail
很多人說只要有錢就越多越好,當然這是每個人的盼望,問題來了,到底錢多是一種福報還是一種業障呢?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作者在前言探討擁有多少錢才會幸福? 伊斯特林悖論主張,當人們貧窮時對於收入增加會帶來幸福感。然而當年收入達到某個高度之後,就算收入再增加,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改變。 金錢的確可以帶來物質的享受與歡愉,但有許多心靈層面的感受是無法用錢買來的,難怪俗話說: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倒也不是說自己很富有,而是
Thumbnail
存錢的動力是什麼? 這當然就是花錢。 至於,花錢花去哪?買什麼?各有各的需求與不同。 有人,花錢在家人身上,他就感到快樂。有人,花錢在別人(只任何人)身上,他就爽。有人,花錢在自己身上,她就感到滿足,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