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閱讀心得-深度數位大掃除

    關於這本書

    本書的作者是卡爾·紐波特,喬治城大學資工系的副教授,寫過許多書,沒有推特、FB、IG這種社交帳號,只會在他的網站calnewport.com上面發表文章,現在人人手上都一支手機,無時無刻都可以連上網路,社交軟體、工作、計劃行程、娛樂,通通離不開手機,好像有一種生活被手機綁架的感覺,失去了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過多的數位生活會壓垮我們,但是只要精挑細選那些數位內容,就能提昇自己生活,也不至於被過多數位淹沒,書中內容可以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數位斷捨離的概念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數位斷捨離,第二部分是實作,減少數位、重拾休閒、重拾對話。

    一些重點感想

    對數位的依賴

    人的預設模式就是社交模式,一種帶有好奇心的模式,而在失去社交關係的時候,觸發的神經系統跟感受痛苦的神經系統是一樣的,由於天性就是追求與他人社交,面對面與人交流,所感到的訊息量非常大,你會從對方眼神、動作、表情、語氣接收到許多訊息,現在的簡訊、電子郵件、社交軟體所給予的訊息量跟面對面相比實在是太少了,在社交軟體上投入越多時間,代表現實中的交流減少,但我們認知上卻分不出來身邊的朋友跟手機螢幕,哪一個比較重要,有時候明明跟朋友同桌吃飯,卻各自滑手機,現在我們知道人的天性是渴望社交,而且人還會偏向輕鬆的選項,所以盯著螢幕比現實交流輕鬆了,科技公司也知道這種天性,所以它們利用了這一點打造出更容易讓人沈迷的數位產品,當然不是說不要用這些數位工具,而是不要忘記當初使用科技的目的,不要整個陷進去。

    獨處的重要性

    現在因為手機,我們很少有真正一個人不被外在因素干擾的空間了,無法平靜的思考,整理自己內心的想法,現在有一些人會利用冥想或是散步,共通點都是遠離干擾,創造能讓自己獨處的時段,整理自己的思緒也讓自己放鬆。

    雜亂的代價是很高的

    本書作者提到梭羅的新經濟理論,維持基本開銷,生活過得不錯,但之後擴大自己的事業使得成本上升,換來的生活品質卻沒有很大,花大量的時間換回來的便利不划算,數位產品也是,少量的數位產品已經可以帶給我們不錯的生活提升,但過多的數位產品,也可以說是數位資訊,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雜亂,想想一天滑個二十分手機可以帶給我們樂趣,但如果在這上面花了太多時間,成本就是太高了,手機的APP一多,成本就暴增。

    就像現在很多人玩手遊都是一次好幾個,手遊又會有每日任務這種東西要提升玩家黏著度,遊戲越多,每天花得時間就越多。

    注意自己用什麼,以及如何使用

    遵循著報酬遞減法則,也就是投資越多,到了一個極限報酬就會下降,把這概念帶到數位APP中,只要投入一點點時間成本,就能直接達到我們要的目標,比如說上網訂餐廳、訂票之類的行為,省時省力,或是FB能讓你聯絡到遠方的親朋好友,這些都回報極大,但如果花三十分鐘在找餐廳上或是一天花幾個小時在FB上,這些就有點成本過高了。

    數位斷捨離

    精心挑選工具

    找出可有可無的工具,訂出規則,搞清楚哪些APP停用也不會造成影響,然後三十天當中禁指使用。

    檢視哪些工具該回到生活

    這工具值得佔據我的注意力嗎?

    這工具對我的最終目標有幫助嗎?

    用最嚴格的標準來思考,這些工具該不該回到自己生活。

    在看這本書之前已經有很多數位工具被我用類似方法刪除了,我直接把一些軟體、網站書籤,都刪掉,當然有一些工具我還是會載回來用,不過也有一些程式在我刪除之後我就再也沒想到過它了,以前明明三不五時會開一下。

    補上空白

    很多人戒除失敗是因為捨棄了數位後,生活中會出現空白,作者建議在戒除數位習慣之前,先培養好額外的興趣,這樣在數位斷捨離的時候才不會無所事事,腦袋又會依賴數位。

    管控劣質休閒

    看電視、打遊戲、追劇這類的行為雖然都算是休閒活動,但這些活動會消耗我們的精神,如果一整天都是充滿這些活動,回想起來只會感到空虛,做這給出建議是做一些需要努力才能達成的一些活動。

    後記

    現在要人完全捨棄數位產品已經是很難的事情了,數位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當中,也不是一昧的去禁止就好,我們得學會適度的使用,數位產品能夠大幅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只要不是過度沈迷就好,書裡提到我們需要一種技藝,能夠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去投入,像是打造一把木椅、製作一些東西、完成一幅畫,這種需要長時間投入精力去創造的活動可以帶給我們充實感,或許就是因為我們無所事事,所以才會不自覺得陷入數位產品帶給我們的甜蜜陷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