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逆思維

更新於 2023/08/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這本書

作者: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教授,本書教導著重於如何重新思考,人類是習慣動物,一但習慣形成之後就很容易依照著習慣去思考、行動,但有時候這些習慣反而會害了自己。

關於本書的重新思考,分為三個部分:個人的重新思考、幫助他人重新思考、團體的重新思考,每一篇都很有趣,也循序漸進地從我們個人開始一直到團體都有很好的解說,其實只看個人的重新思考這個部份對我也已經有很大的幫助了。

我們偏好輕鬆維持舊的觀點,而不是去辛苦接受新的觀點,我們在物質上會有所要求,舊的、損壞的物品我們會定期去做更換,以保持生活水準的維持,但對於自己十多年前已經形成的觀念卻死抓著不放,思維也是跟物品一樣,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把腦袋工具箱裡面的工具時常更新替換掉不再適用的工具

一些重點

四種職業的思維模式

作者把人基本的四種思維模式分成四種職業

  • 傳教士:堅持己見,自己的信仰是不可動搖的,如果遇到別人質疑自己的信仰,就會武裝起來,試圖為自己的信念反駁對方。
  • 檢察官:如果對方提出一個論點,不論有沒有用,你只會想找出漏洞批評對方的論點,想要擊破它證明對方是錯誤的。
  • 政治人物:就像政客會為了選票討好選民,我們有時會為了討好某個人物,像是親人、同儕,我們會配合對方的期望去執行,像是家人討厭某個東西,我們怕與家人發生歧見,所以也跟著他討厭,在團體中生活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傾向。
  • 科學家:用證據說話、樂於接受新的觀念、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犯錯也沒關係。

作者提出上面的四種思維是我們常見的思維,前三種職業模式都會讓我們進入僵化的思維,對新事物採取拒絕的態度,作者希望我們像科學家一樣,不斷接受新的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庫。

犯錯就是成長

當我們走錯路,再換一條路走就好了,就好像做實驗一樣,你實驗時失敗了,你就有數據可以提供你回饋,根據回饋去修正方向後,再繼續下一個實驗,每一次的回饋都會促進你的思考,持續到成功為止,

質疑你的資訊來源,即使是教科書

書裡有說到一位教師,艾琳·麥卡錫,她2020年獲選威斯康辛州年度教師,她收集舊的歷史書,因為她喜歡看著舊有流傳的故事隨著時間變化,有一次她決定把一本1940年的教科書一部份交給學生,有的學生對書上的內容毫不懷疑,他們直覺地認為該教科書記載的都是真的,因為是教科書記載的,但有一部分的學生發現這本教科書內容有許多錯誤,對於教科書有記載錯誤歷史感到驚訝,這個小實驗讓學生學習到開始像科學家一樣的思維:質疑學習的內容,更容易去思考,現在網路時代很發達,我們要學習、吸收資訊都很方便,不過網路上的資訊不見得都是對的,我們會覺得專家在發布資訊的時候消息一定都是正確可靠,但是專家也是人,他們也會受到自己立場、觀點的影響,或者是專家自己的資料已經過時沒有更新,我們需要去尋找更多的資料交叉比對,以確保資訊的正確性,就像這故事裡面的古老歷史教科書,書本不一定都是對的。


後記

現在社會對於錯誤非常避諱,所以很容易讓人覺得我只要犯錯就是罪該萬死,導致大家都不敢犯錯,墨守成規、思考僵化,對於日常的例行公事就不會再去思考最佳化或是思考這方法未來是不是可能會出錯,就算真的出了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也不是修正錯誤,而是先想辦法掩飾責任,不然就是推給其他人,撇清責任,社會風氣就是這樣,我們也沒辦法去責怪一個人逃避責任,只能從自己開始改變,慢慢擴散出去影響身邊的人,而想要影響身邊的人又是一件難事,書裡說到,人如果想要改變,也只有他自己能改變自己想法,爭論時強調自己的正確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只能透過問問題,引導對方去重新思考問題,雖然書裡有許多引導對方重新思考的故事,但我在現實中試著去跟朋友引導,似乎不是每個人都會願意重新思考,他們緊緊抓住自己舊有的觀念,看來我還要多練習。

    avatar-img
    19會員
    6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晨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在大學的時候深受一種罕見的病困擾,在他做各種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有一天他跟醫院要了他至今的所有病歷資料,他開始把自己所有的看診過程,包括醫生給出的建議也當作試驗都記錄下來,下次回診再針對這些建議的回饋討論應該調整的地方,最後在醫生的協助下找到了『機能性音聲異常』這種特殊病例,之後作者把筆記系統融入
    本書把我們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我們從小依賴父母到長大獨立最後與身邊的人互相依賴,七個習慣當中,前面三個習慣幫助我們進入獨立期,後三個習慣讓我們學會與人互相依賴,最後一個習慣是提醒自己要不斷學習成長。
    作者使用了數據及各種資料講解了一些社會現象,雖然提出看法之後都會被同業攻擊,不過把各種數據攤開之後,讓我們能從更多角度去分析一件事情也很有趣。
    作者是蘿拉·范德康,有許多書籍跟專欄文章,在2011年5月的某一天發表了一篇時間管理的建議:『善用早上的時間』大受好評,之後也以此為主寫了一系列的電子書,現在這本書就是集結那些電子書統整成的一本書
    作者在大學的時候深受一種罕見的病困擾,在他做各種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有一天他跟醫院要了他至今的所有病歷資料,他開始把自己所有的看診過程,包括醫生給出的建議也當作試驗都記錄下來,下次回診再針對這些建議的回饋討論應該調整的地方,最後在醫生的協助下找到了『機能性音聲異常』這種特殊病例,之後作者把筆記系統融入
    本書把我們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我們從小依賴父母到長大獨立最後與身邊的人互相依賴,七個習慣當中,前面三個習慣幫助我們進入獨立期,後三個習慣讓我們學會與人互相依賴,最後一個習慣是提醒自己要不斷學習成長。
    作者使用了數據及各種資料講解了一些社會現象,雖然提出看法之後都會被同業攻擊,不過把各種數據攤開之後,讓我們能從更多角度去分析一件事情也很有趣。
    作者是蘿拉·范德康,有許多書籍跟專欄文章,在2011年5月的某一天發表了一篇時間管理的建議:『善用早上的時間』大受好評,之後也以此為主寫了一系列的電子書,現在這本書就是集結那些電子書統整成的一本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了令人期待的未來和明確的計畫後,接著就是一邊享受,一邊朝向夢想實現,持續採取行動!
    Thumbnail
    一般探討思考邏輯相關的書籍,多半以「逆向思考」或「另類思考」為論述主題,讓讀者體驗不同的思考邏輯會帶來何種讓人驚奇的結果。也因此,當我初次見到《逆思維》這個書名,便直覺反應這大概又是一本闡述逆向思考的書籍。然而,翻閱書頁後立刻推翻我的預設,所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全不適用……
    Thumbnail
    哲學的重要性就是有助於對人們基本信念進行「知性維護」。知性維護不僅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所珍愛的信念及這些信念衍生的邏輯結果,還能在知性多元的社會中,回應不同意見者的挑戰。 有了個人哲學觀,可以引導個人往哪裡去?面對不同意見時,可以堅持不可退讓的立場,或者面對社會多元意見時,去除紛擾,也能對其他人真知卓見
    Thumbnail
    你最近一次接收新資訊而改變看法是什麼時候呢?如果有人提出證據,反駁你的論點,你願意接受自己可能犯錯而考慮新想法嗎?還是往往很難接受自己過去竟然一直抱著錯誤觀點呢? 之前讀過一本書叫《真確》,當時那本書就讓我很震驚的發現,我腦中竟然抱持著20年前教科書所教的東西沒有更新,即便現在世界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Thumbnail
    自從斜槓、創業、一人公司等概念漸漸普遍之後,加入經營自媒體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也許你的鄰居、同事之中就有人默默經營自己的頻道而且經營的有聲有色。 自我實現的心法 1. 成長型思維 2. 訂定目標 3. 視覺化 x 自我肯定
    Thumbnail
    也許每個人在讀某本書的時候會引發他讀另一本書的念頭,若來辦一場「從某本書開始的閱讀接龍」讀書會,參與者先共讀同一本書以及討論,然後各自選出一本“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引發我想讀的OO書“,然候在下一次聚會時分享自己選讀的書與心得,然後各自再選“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又引發我想讀的OO書“...(一直持續)
    Thumbnail
    面對複雜的世界,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做決策,不管是午餐要吃什麼?還是轉換職場跑道。在做決策時,我們總是根據手上所有的資訊,做出當下認為最好的判斷,在思考的過程中,大腦會自動使用一套邏輯來思考,這就稱為思維模型。
    Thumbnail
    本書教人如何擺脫來自自身及外來的障礙以訂立屬於自已的大格局目標,以及要如何透過小步驟去實現自己訂立的目標以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在書中列舉了許多行為科學見解以幫助讀者釐清自身可能存在的問題,讀者可以透過一一嘗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在進行逆算,例如早上8:00要到公司,必須7:30出門;7:30要出門,最慢要7:00起床;而這本書講的是比較長遠的逆算,從10年推回3年,再推回1年內要做什麼。 一般人都是Have(我會什麼)->Do(去做什麼)->Be(變成那樣的人),但這樣往往我們會變成連自己都不喜歡的那個人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了令人期待的未來和明確的計畫後,接著就是一邊享受,一邊朝向夢想實現,持續採取行動!
    Thumbnail
    一般探討思考邏輯相關的書籍,多半以「逆向思考」或「另類思考」為論述主題,讓讀者體驗不同的思考邏輯會帶來何種讓人驚奇的結果。也因此,當我初次見到《逆思維》這個書名,便直覺反應這大概又是一本闡述逆向思考的書籍。然而,翻閱書頁後立刻推翻我的預設,所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全不適用……
    Thumbnail
    哲學的重要性就是有助於對人們基本信念進行「知性維護」。知性維護不僅讓我們更了解自己所珍愛的信念及這些信念衍生的邏輯結果,還能在知性多元的社會中,回應不同意見者的挑戰。 有了個人哲學觀,可以引導個人往哪裡去?面對不同意見時,可以堅持不可退讓的立場,或者面對社會多元意見時,去除紛擾,也能對其他人真知卓見
    Thumbnail
    你最近一次接收新資訊而改變看法是什麼時候呢?如果有人提出證據,反駁你的論點,你願意接受自己可能犯錯而考慮新想法嗎?還是往往很難接受自己過去竟然一直抱著錯誤觀點呢? 之前讀過一本書叫《真確》,當時那本書就讓我很震驚的發現,我腦中竟然抱持著20年前教科書所教的東西沒有更新,即便現在世界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Thumbnail
    自從斜槓、創業、一人公司等概念漸漸普遍之後,加入經營自媒體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也許你的鄰居、同事之中就有人默默經營自己的頻道而且經營的有聲有色。 自我實現的心法 1. 成長型思維 2. 訂定目標 3. 視覺化 x 自我肯定
    Thumbnail
    也許每個人在讀某本書的時候會引發他讀另一本書的念頭,若來辦一場「從某本書開始的閱讀接龍」讀書會,參與者先共讀同一本書以及討論,然後各自選出一本“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引發我想讀的OO書“,然候在下一次聚會時分享自己選讀的書與心得,然後各自再選“因為讀了這本,所以又引發我想讀的OO書“...(一直持續)
    Thumbnail
    面對複雜的世界,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做決策,不管是午餐要吃什麼?還是轉換職場跑道。在做決策時,我們總是根據手上所有的資訊,做出當下認為最好的判斷,在思考的過程中,大腦會自動使用一套邏輯來思考,這就稱為思維模型。
    Thumbnail
    本書教人如何擺脫來自自身及外來的障礙以訂立屬於自已的大格局目標,以及要如何透過小步驟去實現自己訂立的目標以成為更好的自己。作者在書中列舉了許多行為科學見解以幫助讀者釐清自身可能存在的問題,讀者可以透過一一嘗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在進行逆算,例如早上8:00要到公司,必須7:30出門;7:30要出門,最慢要7:00起床;而這本書講的是比較長遠的逆算,從10年推回3年,再推回1年內要做什麼。 一般人都是Have(我會什麼)->Do(去做什麼)->Be(變成那樣的人),但這樣往往我們會變成連自己都不喜歡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