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逆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這本書

作者: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教授,本書教導著重於如何重新思考,人類是習慣動物,一但習慣形成之後就很容易依照著習慣去思考、行動,但有時候這些習慣反而會害了自己。

關於本書的重新思考,分為三個部分:個人的重新思考、幫助他人重新思考、團體的重新思考,每一篇都很有趣,也循序漸進地從我們個人開始一直到團體都有很好的解說,其實只看個人的重新思考這個部份對我也已經有很大的幫助了。

我們偏好輕鬆維持舊的觀點,而不是去辛苦接受新的觀點,我們在物質上會有所要求,舊的、損壞的物品我們會定期去做更換,以保持生活水準的維持,但對於自己十多年前已經形成的觀念卻死抓著不放,思維也是跟物品一樣,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把腦袋工具箱裡面的工具時常更新替換掉不再適用的工具

一些重點

四種職業的思維模式

作者把人基本的四種思維模式分成四種職業

  • 傳教士:堅持己見,自己的信仰是不可動搖的,如果遇到別人質疑自己的信仰,就會武裝起來,試圖為自己的信念反駁對方。
  • 檢察官:如果對方提出一個論點,不論有沒有用,你只會想找出漏洞批評對方的論點,想要擊破它證明對方是錯誤的。
  • 政治人物:就像政客會為了選票討好選民,我們有時會為了討好某個人物,像是親人、同儕,我們會配合對方的期望去執行,像是家人討厭某個東西,我們怕與家人發生歧見,所以也跟著他討厭,在團體中生活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傾向。
  • 科學家:用證據說話、樂於接受新的觀念、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犯錯也沒關係。

作者提出上面的四種思維是我們常見的思維,前三種職業模式都會讓我們進入僵化的思維,對新事物採取拒絕的態度,作者希望我們像科學家一樣,不斷接受新的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庫。

犯錯就是成長

當我們走錯路,再換一條路走就好了,就好像做實驗一樣,你實驗時失敗了,你就有數據可以提供你回饋,根據回饋去修正方向後,再繼續下一個實驗,每一次的回饋都會促進你的思考,持續到成功為止,

質疑你的資訊來源,即使是教科書

書裡有說到一位教師,艾琳·麥卡錫,她2020年獲選威斯康辛州年度教師,她收集舊的歷史書,因為她喜歡看著舊有流傳的故事隨著時間變化,有一次她決定把一本1940年的教科書一部份交給學生,有的學生對書上的內容毫不懷疑,他們直覺地認為該教科書記載的都是真的,因為是教科書記載的,但有一部分的學生發現這本教科書內容有許多錯誤,對於教科書有記載錯誤歷史感到驚訝,這個小實驗讓學生學習到開始像科學家一樣的思維:質疑學習的內容,更容易去思考,現在網路時代很發達,我們要學習、吸收資訊都很方便,不過網路上的資訊不見得都是對的,我們會覺得專家在發布資訊的時候消息一定都是正確可靠,但是專家也是人,他們也會受到自己立場、觀點的影響,或者是專家自己的資料已經過時沒有更新,我們需要去尋找更多的資料交叉比對,以確保資訊的正確性,就像這故事裡面的古老歷史教科書,書本不一定都是對的。


後記

現在社會對於錯誤非常避諱,所以很容易讓人覺得我只要犯錯就是罪該萬死,導致大家都不敢犯錯,墨守成規、思考僵化,對於日常的例行公事就不會再去思考最佳化或是思考這方法未來是不是可能會出錯,就算真的出了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也不是修正錯誤,而是先想辦法掩飾責任,不然就是推給其他人,撇清責任,社會風氣就是這樣,我們也沒辦法去責怪一個人逃避責任,只能從自己開始改變,慢慢擴散出去影響身邊的人,而想要影響身邊的人又是一件難事,書裡說到,人如果想要改變,也只有他自己能改變自己想法,爭論時強調自己的正確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只能透過問問題,引導對方去重新思考問題,雖然書裡有許多引導對方重新思考的故事,但我在現實中試著去跟朋友引導,似乎不是每個人都會願意重新思考,他們緊緊抓住自己舊有的觀念,看來我還要多練習。

avatar-img
19會員
6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晨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在大學的時候深受一種罕見的病困擾,在他做各種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有一天他跟醫院要了他至今的所有病歷資料,他開始把自己所有的看診過程,包括醫生給出的建議也當作試驗都記錄下來,下次回診再針對這些建議的回饋討論應該調整的地方,最後在醫生的協助下找到了『機能性音聲異常』這種特殊病例,之後作者把筆記系統融入
本書把我們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我們從小依賴父母到長大獨立最後與身邊的人互相依賴,七個習慣當中,前面三個習慣幫助我們進入獨立期,後三個習慣讓我們學會與人互相依賴,最後一個習慣是提醒自己要不斷學習成長。
作者使用了數據及各種資料講解了一些社會現象,雖然提出看法之後都會被同業攻擊,不過把各種數據攤開之後,讓我們能從更多角度去分析一件事情也很有趣。
作者是蘿拉·范德康,有許多書籍跟專欄文章,在2011年5月的某一天發表了一篇時間管理的建議:『善用早上的時間』大受好評,之後也以此為主寫了一系列的電子書,現在這本書就是集結那些電子書統整成的一本書
作者在大學的時候深受一種罕見的病困擾,在他做各種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有一天他跟醫院要了他至今的所有病歷資料,他開始把自己所有的看診過程,包括醫生給出的建議也當作試驗都記錄下來,下次回診再針對這些建議的回饋討論應該調整的地方,最後在醫生的協助下找到了『機能性音聲異常』這種特殊病例,之後作者把筆記系統融入
本書把我們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我們從小依賴父母到長大獨立最後與身邊的人互相依賴,七個習慣當中,前面三個習慣幫助我們進入獨立期,後三個習慣讓我們學會與人互相依賴,最後一個習慣是提醒自己要不斷學習成長。
作者使用了數據及各種資料講解了一些社會現象,雖然提出看法之後都會被同業攻擊,不過把各種數據攤開之後,讓我們能從更多角度去分析一件事情也很有趣。
作者是蘿拉·范德康,有許多書籍跟專欄文章,在2011年5月的某一天發表了一篇時間管理的建議:『善用早上的時間』大受好評,之後也以此為主寫了一系列的電子書,現在這本書就是集結那些電子書統整成的一本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Adam Grant的《逆思維Think Again》如何教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信念,突破固有思維模式。書中揭示了認知偏誤(如確認偏誤和期許偏誤),並鼓勵我們保持懷疑和好奇心,像科學家一樣不斷學習與更新觀點。從人際關係到職場規劃,這本書幫助我們提升溝通技巧,開闊視野,實現更有意義的人生。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Adam Grant的《逆思維Think Again》如何教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信念,突破固有思維模式。書中揭示了認知偏誤(如確認偏誤和期許偏誤),並鼓勵我們保持懷疑和好奇心,像科學家一樣不斷學習與更新觀點。從人際關係到職場規劃,這本書幫助我們提升溝通技巧,開闊視野,實現更有意義的人生。
上一集 我們談到大多數的人在做出選擇時,會有一定的慣性。 他們會採取一種守舊的方式,以習慣性的想法和思維去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方式或許 但同樣的也限制了我們思考和擴展的可能性。 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我們常陷入在舒適圈裡。人們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公平、不喜歡的工作、不想要的生活;嚷嚷著想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熟悉的問題,那些我們曾經解決過的難題。面對這些問題,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往往是那些已被證明有效的「正確答案」。然而,這些答案也可能成為我們創新思維的障礙。 當我們一再依賴過去的經驗和解決方案時,我們的思維便被固化在一個狹隘的框架內。這種成見會限制我們的創造力,讓我們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