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逆思維

2023/08/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這本書

作者:亞當·格蘭特,華頓商學院教授,本書教導著重於如何重新思考,人類是習慣動物,一但習慣形成之後就很容易依照著習慣去思考、行動,但有時候這些習慣反而會害了自己。

關於本書的重新思考,分為三個部分:個人的重新思考、幫助他人重新思考、團體的重新思考,每一篇都很有趣,也循序漸進地從我們個人開始一直到團體都有很好的解說,其實只看個人的重新思考這個部份對我也已經有很大的幫助了。

我們偏好輕鬆維持舊的觀點,而不是去辛苦接受新的觀點,我們在物質上會有所要求,舊的、損壞的物品我們會定期去做更換,以保持生活水準的維持,但對於自己十多年前已經形成的觀念卻死抓著不放,思維也是跟物品一樣,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把腦袋工具箱裡面的工具時常更新替換掉不再適用的工具

一些重點

四種職業的思維模式

作者把人基本的四種思維模式分成四種職業

  • 傳教士:堅持己見,自己的信仰是不可動搖的,如果遇到別人質疑自己的信仰,就會武裝起來,試圖為自己的信念反駁對方。
  • 檢察官:如果對方提出一個論點,不論有沒有用,你只會想找出漏洞批評對方的論點,想要擊破它證明對方是錯誤的。
  • 政治人物:就像政客會為了選票討好選民,我們有時會為了討好某個人物,像是親人、同儕,我們會配合對方的期望去執行,像是家人討厭某個東西,我們怕與家人發生歧見,所以也跟著他討厭,在團體中生活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傾向。
  • 科學家:用證據說話、樂於接受新的觀念、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犯錯也沒關係。

作者提出上面的四種思維是我們常見的思維,前三種職業模式都會讓我們進入僵化的思維,對新事物採取拒絕的態度,作者希望我們像科學家一樣,不斷接受新的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庫。

犯錯就是成長

當我們走錯路,再換一條路走就好了,就好像做實驗一樣,你實驗時失敗了,你就有數據可以提供你回饋,根據回饋去修正方向後,再繼續下一個實驗,每一次的回饋都會促進你的思考,持續到成功為止,

質疑你的資訊來源,即使是教科書

書裡有說到一位教師,艾琳·麥卡錫,她2020年獲選威斯康辛州年度教師,她收集舊的歷史書,因為她喜歡看著舊有流傳的故事隨著時間變化,有一次她決定把一本1940年的教科書一部份交給學生,有的學生對書上的內容毫不懷疑,他們直覺地認為該教科書記載的都是真的,因為是教科書記載的,但有一部分的學生發現這本教科書內容有許多錯誤,對於教科書有記載錯誤歷史感到驚訝,這個小實驗讓學生學習到開始像科學家一樣的思維:質疑學習的內容,更容易去思考,現在網路時代很發達,我們要學習、吸收資訊都很方便,不過網路上的資訊不見得都是對的,我們會覺得專家在發布資訊的時候消息一定都是正確可靠,但是專家也是人,他們也會受到自己立場、觀點的影響,或者是專家自己的資料已經過時沒有更新,我們需要去尋找更多的資料交叉比對,以確保資訊的正確性,就像這故事裡面的古老歷史教科書,書本不一定都是對的。


後記

現在社會對於錯誤非常避諱,所以很容易讓人覺得我只要犯錯就是罪該萬死,導致大家都不敢犯錯,墨守成規、思考僵化,對於日常的例行公事就不會再去思考最佳化或是思考這方法未來是不是可能會出錯,就算真的出了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也不是修正錯誤,而是先想辦法掩飾責任,不然就是推給其他人,撇清責任,社會風氣就是這樣,我們也沒辦法去責怪一個人逃避責任,只能從自己開始改變,慢慢擴散出去影響身邊的人,而想要影響身邊的人又是一件難事,書裡說到,人如果想要改變,也只有他自己能改變自己想法,爭論時強調自己的正確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只能透過問問題,引導對方去重新思考問題,雖然書裡有許多引導對方重新思考的故事,但我在現實中試著去跟朋友引導,似乎不是每個人都會願意重新思考,他們緊緊抓住自己舊有的觀念,看來我還要多練習。

    17會員
    5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