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無權勢者的力量:活在真實中就是革命 沉靜而深遠的革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所謂活在真實之中,本身並不是政治運動。但同一時間,哈維爾認為這是社會政治運動的先決條件。透過活在真實之中,我們中斷了政府的意識形態傳播鏈,讓這意識形態不能透過我傳播開去,亦因此我不再是制度的一部分。每個人就像好像一點光,我們每個人照到的地方有限,但若我們每人也照亮一點地方,這個世界就不可能全由黑暗支配。由此,每個人都可以踏前一小步,而當你發現身邊的人都踏前一小步時,你就夠膽在踏前多一小步,最後鼓動有更多人走出來,社會政治運動才有可能發現同路人,讓我們可以繼續抱持希望,讓我們能堅持下去,最後才有爭取自由的可能。」
無權勢者的力量|哈維爾

無權勢者的力量|哈維爾

在這個黑暗的時代裡,我們或許會疑惑現在可以做什麼?我想沒有人能夠回答出一個前世界都認可的答案,畢竟每個人身份都不同,並不存在著適用每個人的答案。哈維爾提出要「活在真實中」(living in truth),將抵抗融入生活,將生活融入價值觀,保持獨立思考。活在真實中就是革命,沉靜而深遠的革命。

我向來是個悲觀主義者,也質疑過除罩相見這約定的可行性。抱持希望是正確的,但也需要在現實層面上抱持希望,否則當期望落空後襲來的絕望和失望更令人難受。現在的處境的確已令人難受絕望,但更重要的是在這亂世依然保持著信念。不要惰於思考,不要忘記反抗。也不要忘記建立屬於自己的群體,抽離個人孤獨的境地。

後記:

這一篇閱讀心得或許並沒有很長很仔細,但這本書是我的政治啟蒙書、也是我重新拾起閱讀習慣以及開設閱讀帳號開始寫作的原因!非常非常值得一看的書!

人生就是由無數一頁頁構成的書。 當感覺快要活不下去的時候,試著再翻多一頁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者法蘭西斯‧福山的身份政治概念溯源自柏拉圖的靈魂三分:指出靈魂分別由,理性、慾望和激情組成 - 而當中的激情是靈魂渴望尊嚴的部分。而尊嚴的狠心意義是尋求認同。激情的部分則可以再細分為「凌駕他人的激情」(相信特定階級天生優越)以及「平等的激情」(承認人人價值平等,被視為跟其他人「一樣好」;而現代民主
「已經終結的毀滅,已經走到盡頭的人生,沒有人說過,因為從來沒有人回來訴說自己的思維故事。滅頂者就算有紙和筆,也無法做見證,因為他們的死亡早在軀體死亡之前就已開始。在死亡來臨前數週或數個月,他們已經失去了觀察、記憶、比較和表達的能力。我們是代替他們發言,代表他們發言。」
作者就曾描述集中營的日子就像是一種暫時的生存,一種無明確日子的暫時生存(provisional existence)。我不曾有集中營的經驗,可我罹患憂鬱症的經歷對我而讓就像座心靈上的集中營,你無法走出去,也沒有人能夠走進來。
脫北者和人權倡議者朴研美在上一本著作《為了活下去》講述了她逃離北韓的經過,而這次她則把焦點轉向正在撕裂美國社會的文化鬥爭、身分認同政治和威權主義傾向,挺身對大眾敲下警鐘。 ❃ 群體思考與取消文化|寡頭政治與自製矛盾|捍衛自由 ❃
作者法蘭西斯‧福山的身份政治概念溯源自柏拉圖的靈魂三分:指出靈魂分別由,理性、慾望和激情組成 - 而當中的激情是靈魂渴望尊嚴的部分。而尊嚴的狠心意義是尋求認同。激情的部分則可以再細分為「凌駕他人的激情」(相信特定階級天生優越)以及「平等的激情」(承認人人價值平等,被視為跟其他人「一樣好」;而現代民主
「已經終結的毀滅,已經走到盡頭的人生,沒有人說過,因為從來沒有人回來訴說自己的思維故事。滅頂者就算有紙和筆,也無法做見證,因為他們的死亡早在軀體死亡之前就已開始。在死亡來臨前數週或數個月,他們已經失去了觀察、記憶、比較和表達的能力。我們是代替他們發言,代表他們發言。」
作者就曾描述集中營的日子就像是一種暫時的生存,一種無明確日子的暫時生存(provisional existence)。我不曾有集中營的經驗,可我罹患憂鬱症的經歷對我而讓就像座心靈上的集中營,你無法走出去,也沒有人能夠走進來。
脫北者和人權倡議者朴研美在上一本著作《為了活下去》講述了她逃離北韓的經過,而這次她則把焦點轉向正在撕裂美國社會的文化鬥爭、身分認同政治和威權主義傾向,挺身對大眾敲下警鐘。 ❃ 群體思考與取消文化|寡頭政治與自製矛盾|捍衛自由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他是公眾人物,他一定要這麼說,他考慮過的才會這麼說,因為會有很多人受到他的影響,他這麼說才會帶給人們「希望」,大部分的人都是需要、依賴「希望」才能活下去!!! 然而真相卻是:黑暗過後不一定光明會來....光明也許會來,也許不會來,不知道也不確定,也許黑暗永遠停留也不一定!! 我們唯一能做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我們的世界將進入改變?正在加速經歷這一改變。 現實中仍然有很多暴力事件等,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請保持耐心,請注意聽好:黎明前的時刻是最最黑暗的。那麼,你怎麼還會驚訝於現在有更多的暴力衝突呢?再說一次:當你接近入口/門檻...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設立界線不是無情,也不是孤立,而是看待彼此都是完整的個體, 當你對自己真實,沒有人能夠控制你, 你就有力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自我的理解和選擇的思考,強調了內在的渴望和價值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通過覺察自己的渴望,可以從被動變成主動,從受害者轉變為具有力量的人。同時提供了參加共學活動的資訊。
Thumbnail
當我們決心要做好一件事,並且築夢踏實地完成理想目標的同時,這個世界上一定會有某些人因此受到影響,對這些人而言,他們的世界確實被你改變了。即使薄弱如微光,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好書分享:原力效應 作者:愛瑞克 新樂園出版  延續上一本分享的內在原力,也是一本也許可
Thumbnail
不要去改變世界,只需要去改變自己 我們都以為只要這個社會上的人願意正視自己言行舉止的不合理,他們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是,政府如果能正視自己政策的不足,他們就會制定出更能讓我們感到滿意的政策,然而現實生活總是會不厭其煩的一直打臉我們,像是試圖在告訴我們不要再癡心妄想的認為這個
Thumbnail
只有對自己擁有真實的理解(亦即認識自己),人才能活出合乎本性的生活,自我實現才能完成。一個社會所累積的各種信念必須要是真實的,才能成為有用的知識,文明才能進步和發展。 究竟什麼才算真實?真相真的只有一個嗎?如果人活著必得喜愛真實,那為什麼我們同時又看到社會上充斥著如此多的謊言和屁話?
他是公眾人物,他一定要這麼說,他考慮過的才會這麼說,因為會有很多人受到他的影響,他這麼說才會帶給人們「希望」,大部分的人都是需要、依賴「希望」才能活下去!!! 然而真相卻是:黑暗過後不一定光明會來....光明也許會來,也許不會來,不知道也不確定,也許黑暗永遠停留也不一定!! 我們唯一能做
Thumbnail
  我們並非要去相信不存在真實、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的價值。而是,我們不能被它所攫獲、不能過分崇拜或將之視為不可挑戰的理所當然。任何我們這一刻相信的事情,都必須建立在這一刻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證據、理由、社會互信等種種。如果下一刻的更多證據使得這一個的信念不具有說服力,我們就必須做出調整。
Thumbnail
我們的世界將進入改變?正在加速經歷這一改變。 現實中仍然有很多暴力事件等,並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請保持耐心,請注意聽好:黎明前的時刻是最最黑暗的。那麼,你怎麼還會驚訝於現在有更多的暴力衝突呢?再說一次:當你接近入口/門檻...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設立界線不是無情,也不是孤立,而是看待彼此都是完整的個體, 當你對自己真實,沒有人能夠控制你, 你就有力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對於自我的理解和選擇的思考,強調了內在的渴望和價值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通過覺察自己的渴望,可以從被動變成主動,從受害者轉變為具有力量的人。同時提供了參加共學活動的資訊。
Thumbnail
當我們決心要做好一件事,並且築夢踏實地完成理想目標的同時,這個世界上一定會有某些人因此受到影響,對這些人而言,他們的世界確實被你改變了。即使薄弱如微光,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好書分享:原力效應 作者:愛瑞克 新樂園出版  延續上一本分享的內在原力,也是一本也許可
Thumbnail
不要去改變世界,只需要去改變自己 我們都以為只要這個社會上的人願意正視自己言行舉止的不合理,他們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是,政府如果能正視自己政策的不足,他們就會制定出更能讓我們感到滿意的政策,然而現實生活總是會不厭其煩的一直打臉我們,像是試圖在告訴我們不要再癡心妄想的認為這個
Thumbnail
只有對自己擁有真實的理解(亦即認識自己),人才能活出合乎本性的生活,自我實現才能完成。一個社會所累積的各種信念必須要是真實的,才能成為有用的知識,文明才能進步和發展。 究竟什麼才算真實?真相真的只有一個嗎?如果人活著必得喜愛真實,那為什麼我們同時又看到社會上充斥著如此多的謊言和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