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與科學對話:讀《睡眠、夢和死亡過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睡眠、夢和死亡過程》(Sleeping, Dreaming, and Dying )是科學家與達賴喇嘛探討意識問題的對話,亦是西方「客觀」科學與西藏佛教修行傳統對這一連串未知過程的理解詮釋。

自1987年起,達賴喇嘛與科學家一起進行閉門的「心智與生命研討會」,由科學家先解說該主題目前研究的成果,再由達賴喇嘛發問,並進行交流討論。於1992年進行的第4場討論主題包括:自我、大腦的睡眠、夢和潛意識、清明夢、意識的層次和夢瑜伽、死亡與基督教、什麼是身體的死亡、以及瀕死經驗。

睡眠是我感興趣的主題,負責背景解說的神經科學家是Francisco Varela。Varela直指「睡眠是一種積極的現象。它是一種具有自己法則的意識狀態。」佛洛伊德則認為「夢非常活躍,比白天的活動強度更大。」睡眠可能是成長必須的一種認知活動,例如在睡眠的有趣階段——快速眼球運動期(REM)大腦活動會增加,需要更多氧和營養,因此血流亦會加速,而非過去想像的無所事事的休眠。達賴喇嘛說,西藏傳統的遍行氣(pervasive energy)概念很可能是REM相同狀態的表述。

當人們從REM睡眠狀態中突然醒來時,「8成以上的人會說他們正在作夢,而且他們能夠告訴你他們正夢見什麼。」Varela沒有把這種「驚醒」和清明夢直接連結,但是長期進行清明夢信號實驗的心理學家Stephen LaBerge送給達賴喇嘛一個「幫助人開發清明夢」的禮物,這個特殊面罩上的感應器能在使用者進入REM睡眠時提供訊號,讓她在睡眠情況下辨識出REM,有機會努力瞭解並記住這個夢,也就成為「清明夢」(2023:136)。

對於想嘗試清明夢但沒有收到特殊面罩的我們來說,睡到大約清晨4點、起床觀想再繼續睡,是個好方法。這個方法聽起來有點累人,但其他方法也不一定有利於休息;研究指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清明夢是從夢魘開始的。另外三分之一是從意識到古怪的事情開始的」,於是發現自己一定在夢中,從而進入清明夢。至於什麼樣的人有「做清明夢的天份」呢?專門研究夢境的心理學家Jayne Gackenbach說,比起智力,具有身體的空間方向感的人更有可能做清明夢。路癡們的悲報。

達賴喇嘛說,睡眠在本質上可說是死亡過程的預演,「入睡和瀕死的經驗都來自於各種元素的瓦解」。「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自我意識是相當強大的,我們用這樣的主觀性來和世界相連。但是在那些特別的場合,這種強烈的自我感覺有所鬆懈。」用比較禪修式的語言來說,「粗糙的自我感覺依賴於粗糙的物理身體而產生。但是當一個人體驗到細微的自我感覺時,就和粗糙的身體沒有關係了,失去自我的恐懼就會消失。」有趣的是,佛洛依德對這種「放手」的理解卻是排除外在一切影響的「自戀」行為。專研佛洛伊德的科學家Joyce McDougall解釋,「我們如果想要入睡,我們就不得不⋯⋯放棄對外部世界的執念,放棄對所有我們在意的人的依戀,放棄對白天發生的一切事情的關切——我們或許可以說將這一切都存入了自己的身體—心智之中。⋯⋯將注意力完全集中於自己,排除其他精神或物理的活動。」這或許也說明了某些迷幻藥物對神經/精神的影響與禪修觀想的相似性。

對佛教來說,死亡就是「身體不再能支持意識」,死亡是描述整個人的整體概念;但對西方醫學科學來說,人類生命特有的「意識」都在大腦皮質裡,而死亡可以用來描述人體的一部分/器官,例如「腦死」,因此更細緻的爭論是:「如果大腦皮層死了而腦幹還在活動,這樣大腦還活著嗎?」或許我們可以再加上一個問題:「這樣人還活著嗎?」如此亦牽涉到外部維生系統與安寧緩和醫療的哲學思考。

科學和佛教傳統的對話往復,最後來到瀕死經驗。有點意外的是在《睡眠、夢和死亡過程》中,達賴喇嘛難以贊同瀕死經驗的研究,亦說因此無法解釋某些個案經歷;反而是報告人Joan Halifax不斷引用哲學家、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和心臟病學家對此的理解,與一般認為「瀕死經驗的宗教玄學元素多於科學研究面向」的印象有些出入。

技術上的小建議是,如果大家對佛教理論學派不是很了解,那可以按照順序讀,免得像我一樣得重看一次才恍然大悟。例如達賴喇嘛談瑜伽行唯識派和中觀應成派對阿賴耶識(Alayavijnana;又稱基礎意識)的不同看法,缺乏基本認識,跳讀就有些窒礙難行。

最後擷取達賴喇嘛解釋「心識和物理元素之間的雙向互動關係」以回應身體—心智二元論的話語作結,是我暫時無法消化但和編者Varela同樣覺得很美的一段:(2023:209-12 亦可參考讀書共和國的內文試閱

這個宇宙裡居住著有情眾生,這些有情眾生經歷著種種狀況和環境,導致它們的傷害或快樂。在有情眾生的業和自然環境之間有一種互動關係。業改變或影響了物理環境的本質,乃至於居住在這個物理環境裡會體驗到快樂或痛苦。⋯⋯業可能以非常細微(與人的動機和心識相關,且帶有土、水、火、氣、空五種元素潛力)的能量作為工具,通過外部和內部元素顯示出來。

追記:書非借不能讀。感謝打算續借時發現的14位預約者,讓我真正翻開這本書。

avatar-img
133會員
70內容數
禪是哲學,也是呼吸坐臥之間的生活方式,身心靈最放鬆的安身立命之道。《三不五時來點禪》這個專題,希望透過介紹並反思不同作者和讀物對禪的理解,綴以禪坐內觀的實際體驗心得,與大家分享一些觀察和體悟,並期待更多迴響與探索。一期一會、侘寂美學、正念冥想……禪的無與空蘊含著無限可能,讓我們一同來品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layd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透過平靜放鬆的心,我們能和自己建構的敘事保持距離,不帶雜念與偏見地看清事實真相,發現事物的本然面貌,進而專注當下,讓自己置身於更長久的平靜。
「最佳解」或許只存在理想世界,而現實世界裡,皆大歡喜--或許有點鄉愿的--「共識解」,才是圓滿。
透過平靜放鬆的心,我們能和自己建構的敘事保持距離,不帶雜念與偏見地看清事實真相,發現事物的本然面貌,進而專注當下,讓自己置身於更長久的平靜。
「最佳解」或許只存在理想世界,而現實世界裡,皆大歡喜--或許有點鄉愿的--「共識解」,才是圓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藍夜 是夜晚與夢境的力量 想像力也是一種行動 是造夢者的象徵 在夜晚我們的意識睡去 退黑激素喚醒我們的內在直覺 啟動迷幻的夢中世界 無邊無際的夜晚 也象徵著存在於意識的底層 那鬼魅般的無意識之海 我們總在夜晚休憩 身體連結著宇宙星空 無意識在夢中編寫著象徵性的語言 試圖告訴我們許多秘密
Thumbnail
靈性覺醒是漫長的過程,需要深刻自我覺知,清楚看待世界,並以此指引未來,這條路只能靠自己走出。
Thumbnail
「你醒啦?」多少次,醒來後要是有人,這句問候好像是不得不說的經典對白。 「顯然還沒,」打個哈欠,我仍夢見自己在一個如鉛塊般沈重的身軀裡面,搖搖晃晃的走去盥洗:「哎,又開始自動認同這個時空的意識了。」 上一個夢境記憶逐漸消退,這一個夢境的真實感逐漸覆蓋。 我想起某個指令,就趕緊默念了幾遍,這
Thumbnail
你是否經常因睡眠問題而困擾,例如睡覺打呼、呷個咖啡才有精神做事、白天打哈欠、腰痠背痛,或是出差時難眠等?本篇文章將針對這些困擾提供解決方案。
Thumbnail
夢境通常發生在REM(快速動眼)睡眠階段,而REM睡眠階段在整個睡眠週期中佔比例較小。夢境是由大腦中記憶、情感、感官刺激、想像力等元素交互作用而形成。有多種理論解釋夢的產生,包括信息整理、神經活動和情緒狀態反映。夢的解讀與意義也有可能與個人宗教信仰、心理狀態有關。
Thumbnail
是否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經驗 將想要完成的意念導演夢境 會有不可思議的吸引力 現代人失眠的現象眾多 是將擔心、害怕、恐懼帶著入眠 因此在夢境也會繼續完成白天的意識 那麼吸引來的能量容易會是同頻狀態 試想將不想要的意識 在入眠前先做反向編輯為想達成的狀態 那麼睡時能先試想一曙光
Thumbnail
  前一篇談到Why We Sleep(為什麼要睡眠?),本篇談論How to sleep(如何睡眠?)本書副標題為:「無意識的藝術、生物學和文化」,作者為倫敦大學文化研究教授馬修‧富勒(Matthew Fuller)。或許你會問,如何睡眠還需要談論嗎?不就是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日復一日、自
《西藏度亡經》說,當人們睡著了,進入作夢的狀態,其實跟死亡是沒有兩樣的。 這個狀態,就叫「中陰身」。 所謂的「中陰身」,是指一個人往生後,到下一世投胎前的期間內,靈識處於一個不在人間,也不在六道的過渡狀態。 「中陰身」有六種,其中「睡夢中陰」和「死亡中陰」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睡夢
Thumbnail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很多人都說夢是假的!亂夢才叫夢,夢是虛幻不真實的,如果真實就不叫夢。世間法講這些也都對,我都不反對,但是「夢」也是我們自心投射出來的。為什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呢?「日有所思」是用你的心來思,所以「夜有所夢」由心投射出來的東西。我們去探究調整自己的修行,或身、語、意上...
Thumbnail
在痛苦中身體太疲憊睡著了,於是我就也被轉移到了夢境,進入了潛意識的領域之一中。 我就在夢中,邊經歷夢境、邊探索夢境、邊思考潛意識搞出這些夢的意義以及跟防衛機制失控有什麼關連 當身體醒來後,我從消逝的夢境中回到內部世界,繼續研究大家近期的記憶跟夢境,直至釐清出了,這次潛意識過度保護又增強的線索。
藍夜 是夜晚與夢境的力量 想像力也是一種行動 是造夢者的象徵 在夜晚我們的意識睡去 退黑激素喚醒我們的內在直覺 啟動迷幻的夢中世界 無邊無際的夜晚 也象徵著存在於意識的底層 那鬼魅般的無意識之海 我們總在夜晚休憩 身體連結著宇宙星空 無意識在夢中編寫著象徵性的語言 試圖告訴我們許多秘密
Thumbnail
靈性覺醒是漫長的過程,需要深刻自我覺知,清楚看待世界,並以此指引未來,這條路只能靠自己走出。
Thumbnail
「你醒啦?」多少次,醒來後要是有人,這句問候好像是不得不說的經典對白。 「顯然還沒,」打個哈欠,我仍夢見自己在一個如鉛塊般沈重的身軀裡面,搖搖晃晃的走去盥洗:「哎,又開始自動認同這個時空的意識了。」 上一個夢境記憶逐漸消退,這一個夢境的真實感逐漸覆蓋。 我想起某個指令,就趕緊默念了幾遍,這
Thumbnail
你是否經常因睡眠問題而困擾,例如睡覺打呼、呷個咖啡才有精神做事、白天打哈欠、腰痠背痛,或是出差時難眠等?本篇文章將針對這些困擾提供解決方案。
Thumbnail
夢境通常發生在REM(快速動眼)睡眠階段,而REM睡眠階段在整個睡眠週期中佔比例較小。夢境是由大腦中記憶、情感、感官刺激、想像力等元素交互作用而形成。有多種理論解釋夢的產生,包括信息整理、神經活動和情緒狀態反映。夢的解讀與意義也有可能與個人宗教信仰、心理狀態有關。
Thumbnail
是否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經驗 將想要完成的意念導演夢境 會有不可思議的吸引力 現代人失眠的現象眾多 是將擔心、害怕、恐懼帶著入眠 因此在夢境也會繼續完成白天的意識 那麼吸引來的能量容易會是同頻狀態 試想將不想要的意識 在入眠前先做反向編輯為想達成的狀態 那麼睡時能先試想一曙光
Thumbnail
  前一篇談到Why We Sleep(為什麼要睡眠?),本篇談論How to sleep(如何睡眠?)本書副標題為:「無意識的藝術、生物學和文化」,作者為倫敦大學文化研究教授馬修‧富勒(Matthew Fuller)。或許你會問,如何睡眠還需要談論嗎?不就是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日復一日、自
《西藏度亡經》說,當人們睡著了,進入作夢的狀態,其實跟死亡是沒有兩樣的。 這個狀態,就叫「中陰身」。 所謂的「中陰身」,是指一個人往生後,到下一世投胎前的期間內,靈識處於一個不在人間,也不在六道的過渡狀態。 「中陰身」有六種,其中「睡夢中陰」和「死亡中陰」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睡夢
Thumbnail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很多人都說夢是假的!亂夢才叫夢,夢是虛幻不真實的,如果真實就不叫夢。世間法講這些也都對,我都不反對,但是「夢」也是我們自心投射出來的。為什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呢?「日有所思」是用你的心來思,所以「夜有所夢」由心投射出來的東西。我們去探究調整自己的修行,或身、語、意上...
Thumbnail
在痛苦中身體太疲憊睡著了,於是我就也被轉移到了夢境,進入了潛意識的領域之一中。 我就在夢中,邊經歷夢境、邊探索夢境、邊思考潛意識搞出這些夢的意義以及跟防衛機制失控有什麼關連 當身體醒來後,我從消逝的夢境中回到內部世界,繼續研究大家近期的記憶跟夢境,直至釐清出了,這次潛意識過度保護又增強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