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怎麼吃?營養均衡「食」 在安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吞嚥困難是指無法順利進食的狀況,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某些疾病的影響,長輩的吞嚥能力會產生退化,以前可以吃的食物,現在可能都難以下嚥或有嗆咳的情況,形成所謂的吞嚥障礙。


當吞嚥障礙發生時,很容易被忽略,當下會被認為只是一時的問題,但隨著吞嚥困難狀況越來越嚴重,造成體重減輕,甚至是吸入性肺炎,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中風與曾經發生車禍所造成的頭部外傷、神經性的退化症狀如失能、肌力下降與頭頸部以上的癌症,都是吞嚥障礙的高危險群。


吞嚥困難常見的問題可簡單分為三種:1.容易咳嗆2.吞不乾淨3.吞不下去。這些表現可以同時出現,也可能互相影響。第一種類型是有吞嚥困難的長輩最常見的問題,主要來自於吞嚥的反射動作較慢,或喉部力量不足,造成呼吸道關閉較慢,在吞嚥的時候同時吸入所以嗆到。


第二種類型在於吞嚥的時候食物殘留在口腔與咽部,喉嚨產生異物感,需要吞好幾次才能吞得乾淨,主要是因為口腔與咽部的肌肉無力,如果食物經常殘留,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吸入性肺炎。


第三種情況是最為嚴重的,口部及咽部的肌肉力量太差與吞嚥反射難以啟動,無法將食物吞下,同時因為吞嚥障礙導致口腔內的口水過多,形成容易流口水的問題。通常發生在有嚴重的中樞神經疾病之患者。

 

為了讓長輩在有吞嚥障礙的情況下也能正常進食並攝取完整且均衡的營養,我們必須去調整食物的型態,專為有吞嚥困難的長輩所設計的飲食,稱為吞嚥照護食,不讓長輩依靠鼻胃管治療,盡量以口進食,提升生活品質。


大部分長輩的家屬會認為既然有吞嚥困難,那將食物都絞在一起就可以了吧,但是換個角度想,吃到這樣的食物,你會有食欲嗎?所以在設計有吞嚥困難長輩的餐點,必須要兼顧美味及營養,且能夠安全地吞下,食物的質地必須平均,且能夠小口入口好吞,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去調整食物的質地以及大小,製作適合長輩入口的尺寸。


由於吞嚥困難的人喉部及舌頭力量不足,進食時間無法太長,所以食物的密度也必須提升,讓長輩好入口又沒負擔。也可使用天然食材增加食物的黏稠度,例如:南瓜、山藥、一些天然澱粉,讓食物更滑順且離水性低,減緩食物的通過速度。


而通常擁有吞嚥障礙的長輩,很大比例伴隨著肌少症的問題,所以蛋白質會是最主要的來源,依照食物的軟硬度來挑選,豆類會是最適合的選擇,能夠維護心血管健康且又是植物性蛋白。若是挑選肉類的話,魚會是比較好的選項,魚肉的肌肉組織比起一般肉類較低且更軟,或是挑選雞胸肉,避開會含有更多肌肉組織跟筋的部位。


另外,吞嚥困難長輩也避免吃太過黏稠或是零碎的食物,容易卡在喉嚨裡,還有含水量或離水性太高的食物,避免因食物含太多汁液而嗆到。


長輩吞嚥困難的四大照護重點

長輩吞嚥困難的四大照護重點

照顧吞嚥困難的長輩,除了從吃的方面進行調整,透過持續不斷的口腔運動也會是很好的改善方式,讓上了年紀的長者們依舊能享受好口福,重新找回吃東西的樂趣。


「優照護」短期居家照護第三方預約照護平台

avatar-img
8會員
121內容數
「優照護」是全台第一家,針對短期居家照護、居家看護需求成立的第三方預約照護平台,核心價值是: 一、讓有需求的家庭能夠方便尋找到安全又合適的照顧服務員、護理人員、治療師等。 二、讓照護人員能自主管理個案,安全地提供服務,並且增加收入來源。 最終目的是讓台灣照護市場的資訊更加流通,創造優質照護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優照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人們日益重視身心健康的當下,藝術輔療作為一種結合藝術形式和心理治療的方式,正受到越多人的關注。除了對於心理障礙的治療,藝術輔療也被廣泛應用於長者健康管理領域。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人們平均壽命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高齡者的身心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藝術輔療對於長輩的好處?  
中風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通常會對身體和心理產生重大影響。中風可能會導致肌肉無力、失語、失明、行動不便等問題,會對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曾經經歷過中風,那麼你可能已經了解到,他們需要很多支持和幫助才能重返正常生活。居家改造和居家照護是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流感(Influenza)又稱流行性感冒,是一種會影響呼吸道系統的傳染病,感染可擴及肺部,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流感具有明顯季節性特徵,臺灣地區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自11月開始病例逐漸上升,流感病毒容易在人潮擁擠處快速傳播。
「肌少症」是肌肉量減少,且肌力或活動力下降的一種病症。人體骨骼肌肉在我們年過40以後,每10年會流失8%,70歲後甚至加速到以15%的速度流失。除了正常老化所導致,慢性疾病如心臟病、關節炎等等,也會導致肌少症的發生。
在醫學的定義上,老年憂鬱包括了兩大族群,分別是年輕時患有憂鬱,邁入老年的個案。另一種則是,在五十五歲之後,才患上的晚年憂鬱個案。 老年憂鬱不可忽視,如果嚴重的話可能導致他們的身體失能指數升高,進而影響健康上的問題並造成社會負擔。
年紀大、意外導致長期臥床的家人,伴隨而來的是肌肉萎縮、鈣質流失等,家人因長時間無法自主運動虛弱時,照顧者可以提供什麼幫助呢? 關節被動運動可以發揮很好的效果,舉例來說,被動運動的好處有哪些呢?  關節被動運動的優點: 1.促進血液循環 2.維持感覺 3.預防關節攣縮(註) 註:關節攣縮
在人們日益重視身心健康的當下,藝術輔療作為一種結合藝術形式和心理治療的方式,正受到越多人的關注。除了對於心理障礙的治療,藝術輔療也被廣泛應用於長者健康管理領域。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隨著人們平均壽命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高齡者的身心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藝術輔療對於長輩的好處?  
中風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通常會對身體和心理產生重大影響。中風可能會導致肌肉無力、失語、失明、行動不便等問題,會對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曾經經歷過中風,那麼你可能已經了解到,他們需要很多支持和幫助才能重返正常生活。居家改造和居家照護是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流感(Influenza)又稱流行性感冒,是一種會影響呼吸道系統的傳染病,感染可擴及肺部,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流感具有明顯季節性特徵,臺灣地區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自11月開始病例逐漸上升,流感病毒容易在人潮擁擠處快速傳播。
「肌少症」是肌肉量減少,且肌力或活動力下降的一種病症。人體骨骼肌肉在我們年過40以後,每10年會流失8%,70歲後甚至加速到以15%的速度流失。除了正常老化所導致,慢性疾病如心臟病、關節炎等等,也會導致肌少症的發生。
在醫學的定義上,老年憂鬱包括了兩大族群,分別是年輕時患有憂鬱,邁入老年的個案。另一種則是,在五十五歲之後,才患上的晚年憂鬱個案。 老年憂鬱不可忽視,如果嚴重的話可能導致他們的身體失能指數升高,進而影響健康上的問題並造成社會負擔。
年紀大、意外導致長期臥床的家人,伴隨而來的是肌肉萎縮、鈣質流失等,家人因長時間無法自主運動虛弱時,照顧者可以提供什麼幫助呢? 關節被動運動可以發揮很好的效果,舉例來說,被動運動的好處有哪些呢?  關節被動運動的優點: 1.促進血液循環 2.維持感覺 3.預防關節攣縮(註) 註:關節攣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當患者進入生命的末期,「吃不下」往往讓家屬心急如焚。許多人會擔心:「不吃東西怎麼行?會不會撐不下去?」其實,末期患者的食慾減退是自然現象,不會因為吃得多就變好。相反,過度追求進食,可能讓患者感到更多不適,甚至加重家屬與患者之間的壓力。
Thumbnail
這是社友告訴我的。 . 實在無法針對吃什麼都詳細檢查, 因為每天吃的食物都不同, 所以呢 ... 才會有人想說, 那就什麼都不能吃了,幹嘛那麽累咧, 吃得高興就好啊。 . 我只想說有誰想吃到老,渾身是病痛嗎, 每天跑醫院嗎?然後那些醫生們我說難聽實話, 九十九趴的他們根本也沒本事
Thumbnail
最近腸胃常常不舒服,心裡就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詢問過一些朋友,得到的結論是因為年紀大了,消化系統漸漸退化了。所以吃東西就要細嚼慢嚥,這樣才比較不容易增加腸胃的負擔。   這就讓我想到,年輕的時候,因為要上班又要帶小孩,而在有限的時間裡,要做很多的事情,所以吃東西的時候,就會用很短的時間,將東西吃
Thumbnail
歡迎收聽《Kari健康談》〈身體這樣說〉 在這個單元當中,我會跟你分享和身體健康有關的各種議題。 今天的主題是跟「吃東西」有關的「吞嚥困難」。
Thumbnail
歐醫師的門診中腸胃炎的患者年齡從3個月大的嬰兒到86歲的阿嬤都有,對照顧者來說,除了感冒以外,腸胃炎大概是最常讓爸爸媽媽頭痛的疾病了,因此歐醫師簡單幫大家歸納出幾個重點。 腸胃炎可以吃什麼? 這個應該是所有照顧者迷思最深的一個問題,不敢喝奶、泡半奶、只吃粥、不敢吃蛋/奶。常有家長會問:『是不是
  早年腸胃功能失調,常常拉肚子,經過多年的探索和調養,身體逐漸展現正常的吸收力。成長過程中,記憶所及,處理腹瀉的藥品,不外乎「暮蒂納斯」、「正露丸」、以及「張國周強胃散」。 但光是吃要無法解決腸胃問題。年輕時期,喜歡冰品和油炸食物,只要下肚,便常常跑廁所。後來慢慢遠離,腸胃才得以改善。但有
Thumbnail
先來看看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與下似曾相識 一早起床匆忙趕著上班,出門時在巷口早餐店買了一個培根蛋餅+冰紅茶,到了中午跟著同事一起訂外送,通常都是鍋貼+酸辣湯,下午有時候會再一起訂手搖飲,不過覺得最近快要做健檢了,偶爾會忍住不跟著一起訂,下班後一起...
Thumbnail
門診中有患者會覺得嘴裡熱、麻、或一點疼痛感、口乾、口苦…,但嘴或舌頭卻沒有傷口。 首先,我們要先排除吃食物是否太鹹,
由於經常吃飯不定時,餓昏頭後暴飲暴食,常常出現吃太飽的情況發生;又或是長輩總是擔心我們吃不飽,每次都煮了一桌豐盛的佳餚或是買了過多的餐點,吃太少好像會辜負他們的用心;出外遊玩吃美食也都經常一個不小心就吃得很撐。 想想自己也年紀漸長了,這樣經常性的吃太多,可能身體真的會出問題,上網查了一下飽食對身體
每個年紀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身體機能狀態要去面對,年輕時生長激素正旺盛,很多食材都消化和吸收的很完善,便要好好補充並把身體的基礎能力給養出來,等到了年老時,身體機能衰退時,至少可以延緩衰退,讓自己的身體機能維持一個雖然少量也不錯的腸胃狀態,這才能更有本錢且健康的面對自己的衰老。所以,身體狀況正常下,要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當患者進入生命的末期,「吃不下」往往讓家屬心急如焚。許多人會擔心:「不吃東西怎麼行?會不會撐不下去?」其實,末期患者的食慾減退是自然現象,不會因為吃得多就變好。相反,過度追求進食,可能讓患者感到更多不適,甚至加重家屬與患者之間的壓力。
Thumbnail
這是社友告訴我的。 . 實在無法針對吃什麼都詳細檢查, 因為每天吃的食物都不同, 所以呢 ... 才會有人想說, 那就什麼都不能吃了,幹嘛那麽累咧, 吃得高興就好啊。 . 我只想說有誰想吃到老,渾身是病痛嗎, 每天跑醫院嗎?然後那些醫生們我說難聽實話, 九十九趴的他們根本也沒本事
Thumbnail
最近腸胃常常不舒服,心裡就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詢問過一些朋友,得到的結論是因為年紀大了,消化系統漸漸退化了。所以吃東西就要細嚼慢嚥,這樣才比較不容易增加腸胃的負擔。   這就讓我想到,年輕的時候,因為要上班又要帶小孩,而在有限的時間裡,要做很多的事情,所以吃東西的時候,就會用很短的時間,將東西吃
Thumbnail
歡迎收聽《Kari健康談》〈身體這樣說〉 在這個單元當中,我會跟你分享和身體健康有關的各種議題。 今天的主題是跟「吃東西」有關的「吞嚥困難」。
Thumbnail
歐醫師的門診中腸胃炎的患者年齡從3個月大的嬰兒到86歲的阿嬤都有,對照顧者來說,除了感冒以外,腸胃炎大概是最常讓爸爸媽媽頭痛的疾病了,因此歐醫師簡單幫大家歸納出幾個重點。 腸胃炎可以吃什麼? 這個應該是所有照顧者迷思最深的一個問題,不敢喝奶、泡半奶、只吃粥、不敢吃蛋/奶。常有家長會問:『是不是
  早年腸胃功能失調,常常拉肚子,經過多年的探索和調養,身體逐漸展現正常的吸收力。成長過程中,記憶所及,處理腹瀉的藥品,不外乎「暮蒂納斯」、「正露丸」、以及「張國周強胃散」。 但光是吃要無法解決腸胃問題。年輕時期,喜歡冰品和油炸食物,只要下肚,便常常跑廁所。後來慢慢遠離,腸胃才得以改善。但有
Thumbnail
先來看看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與下似曾相識 一早起床匆忙趕著上班,出門時在巷口早餐店買了一個培根蛋餅+冰紅茶,到了中午跟著同事一起訂外送,通常都是鍋貼+酸辣湯,下午有時候會再一起訂手搖飲,不過覺得最近快要做健檢了,偶爾會忍住不跟著一起訂,下班後一起...
Thumbnail
門診中有患者會覺得嘴裡熱、麻、或一點疼痛感、口乾、口苦…,但嘴或舌頭卻沒有傷口。 首先,我們要先排除吃食物是否太鹹,
由於經常吃飯不定時,餓昏頭後暴飲暴食,常常出現吃太飽的情況發生;又或是長輩總是擔心我們吃不飽,每次都煮了一桌豐盛的佳餚或是買了過多的餐點,吃太少好像會辜負他們的用心;出外遊玩吃美食也都經常一個不小心就吃得很撐。 想想自己也年紀漸長了,這樣經常性的吃太多,可能身體真的會出問題,上網查了一下飽食對身體
每個年紀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身體機能狀態要去面對,年輕時生長激素正旺盛,很多食材都消化和吸收的很完善,便要好好補充並把身體的基礎能力給養出來,等到了年老時,身體機能衰退時,至少可以延緩衰退,讓自己的身體機能維持一個雖然少量也不錯的腸胃狀態,這才能更有本錢且健康的面對自己的衰老。所以,身體狀況正常下,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