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8|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嘉義車站轉車盤意外出土!?消失的扇形車庫在哪裡?

在台南之後,2023年初連嘉義已經消失很久的轉車盤遺跡也隨著嘉義鐵路高架化工程而出土了,位置就在正進行高架化工程的嘉義車站後站站區。可惜的是目前網路公開資源裡關於這座轉車盤的地圖,只有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網站收錄的1932年的嘉義市區計畫平面圖,而這可能也是這座轉車盤末期的見證。至於這座轉車盤從何而來?

圖中黃色標註位置是疑似轉車盤的位置。來源:嘉義市區計畫平面圖(1932)

圖中黃色標註位置是疑似轉車盤的位置。來源:嘉義市區計畫平面圖(1932)

不論是蒸汽機關車或是戰後臺鐵採用的柴電機車,都有正向與逆向運轉的駕駛方式差異,逆向運轉往往讓行駛速度受限。為了讓機關車在抵達終點站後可以旋轉、朝向回程方向,轉車盤就成了重點車站的必備設施,尤其是擔負機關車保養與補給任務的車庫所在地。根據《台灣鐵道史》的記載,嘉義機關庫在縱貫線建設期就兩度設置,不過正式成立則要到縱貫線通車的同一年,建造了佔地148坪的磚造、石板瓦屋頂的車庫,轉車盤設置工程也在這時完成。當時的年報記載這座轉車盤使用長50呎的鐵製桁架,相當於公制的15.24公尺長。不過,這座轉車盤的存在時間還不到三十年,就被另一座轉車盤取代。

近期出土的轉車台遺構是縱貫線黎明期的見證

1920年代嘉義在林、糖業等農工業發展下運輸量顯著增加,車站除了旅運設施不敷使用,木結構還遭受昆蟲蛀蝕,地方便多次向當局陳情要求車站擴建。鐵道部於是在1929年進行為期四年度的「嘉義驛改良工事」,同時考量耐震需求而將原本的木造車站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的裝飾主義車站,轉車盤的位置也就成了現今前站與後站之間、作為貨物列車編組使用的場站。

由宇敷赳夫設計的嘉義車站是1930年代典型的裝飾主義建築

嘉義機關車庫在這次車站大改建的計畫中則移動到了嘉義車站西南方,與彰化一樣採用以轉車盤為中心建造的扇形車庫。之所以使用扇形車庫是因為不但可以結合轉車盤與儲車機能,也可以減少轉轍器數量,節省場站調車所需空間來提升土地使用效率。車庫的本體工程於1931年10月3日開工、隔年5月10日完工,耗資約5萬8243圓;事務所也在1932年2月4日開工、同年5月8日完工。隨著業務擴張又再度針對機關車庫進行擴建,擴建工程在1938年3月25日完成,最後成為8股道規模的扇形車庫。

雖然嘉義扇形車庫似乎在二次大戰的摧殘中留了下來,不過在1990年代臺鐵車隊採購方向朝向電聯車演變後,嘉義機務段為了騰出空間來興建電聯車車庫,因此在1994年拆除了扇形車庫。未來在嘉義車站高架化之後,機務段預期也要搬遷至水上,原機務段車庫勢必會被剷除進行土地再利用,屆時搞不好連扇形車庫的遺構也會出土。到時車庫的遺構要用何種方式保存,或許是臺鐵可以未雨綢繆來思考的問題。

參考資料:
古育民譯,《新編台灣鐵道史全文譯本》中卷,頁401-402。
古育民譯,《新編台灣鐵道史全文譯本》下卷,頁135、396。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十年報 明治四十一年度》,頁79。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第三十四年報 昭和七年度》,統計表頁173。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灣總督府鐵道年報 昭和十二年度》,統計圖表頁236。
〈嘉義機關庫保轉地買收〉案,檔案局檔號:A315180000M/0026/029/018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農林航空所

本文原刊於時光土場Blogger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臺灣的環島鐵道發展百年以來,在路線延長的同時也不斷進行改建,甚至改道行駛。然而,鐵路改道還有多少舊線跡刻劃在地圖與土地上?這個專題將結合歷史素材與實地考察,尋找與認識這些曾經存在的台鐵路線。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