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那些日子我看過的書 - 《馬內的象徵革命:藝術場域的誕生》


來源:誠品線上

來源:誠品線上

《馬內的象徵革命:藝術場域的誕生》

 

原文作者: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譯者:陳宗文|年份:2022

 

十九世紀中後葉,西方藝術界正捲起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也就是後人耳熟能詳的「印象畫派」運動,而這場革命之關鍵人物愛德華・馬內(Édouard Manet,1832-1883)更被譽為「印象畫派之父」。針對馬內在所處時代引發的藝術效應,著名的法國社會學者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生前意圖將他數十年長期關懷藝術、文化、社會等範疇所累積之實作,傾注於以馬內為主題的社會學研究,可惜該研究之結構過於龐大,加上布迪厄將其推向不可能實現的境地,結果成為他生前的未完成巨作。

本書極具研究價值,不僅收錄了布迪厄於1999年至2000年講授的十八堂以馬內美學為主的法蘭西公學院課程講稿,也於後半部附上了布迪厄未完成之手稿內容;從學院藝術談起,經由「場域」概念切入討論,接著檢視馬內所處時代的藝術評論,最後止於馬內的稟性與資本條件,並以馬內的美學分析作品。整體研究架構雖讀起來晦澀、斷斷續續,但仍可看出課程講稿與未完成之手稿彼此呼應,其不斷主張的重點,簡單來說,就是「是怎樣的社會條件使馬內有機會實現象徵革命?」。有趣的是,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能透過布迪厄之眼欣賞馬內藝術的獨特性,也能窺見這位社會學者試圖與藝術史領域展開對話、卻因試圖突破既有的藝術史學術框架而產生不知所云、自相矛盾的詞語,從而更認識布迪厄在建構其研究論述的幕後生產過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