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照護是仁慈還是殘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言

觀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秀丹,在大愛電視台上的演講影片:「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感觸很深。因為長年在第一線工作,看多了臨終病人不能尊嚴的走,只能痛苦的在病床上呻吟、掙扎,她除了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之外,也透過演講鼓吹並宣揚「該退場時就退場!生命放下自己是智慧,放下別人是慈悲」她認為無效的醫療是一種「殘酷的仁慈。」她希望大家能「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陳秀丹,2021)

無效醫療是為了啥? 

陳秀丹(2021)引用調查資料:在臨終前的無效醫療上面台灣是世界第一,加護病房的密度世界最高,長期靠吸呼器維生的人數是美國的5.8倍,逾5成醫師會實施無效醫療,只為了避免醫療糾紛。

陳秀丹(2021)也認為:不顧一切的延長末期病人的生命,其實是一種殘酷不仁的行為,那會阻礙病人有尊嚴的,自然的殅亡,而且會造成「四輸」:病人痛苦;家屬痛心;醫療人員無奈;也讓國家財政陷入困境(健保花在無效醫療上的費用約四成)。

失控的照護 

陳醫師看多了臨終慘況,對此應該有許多的感觸和省思,因此希望透過立法,透過講演,讓大家對無效醫療有深一層的認識和省思,她的用心令人敬佩。。有部日劇與無效醫療下的長期照護有關,名字叫《失控的照護》,主角是位照護員,每天都在第一線服務著那些不可能康復,只能無謂的在機器協助下維持著呼吸或者痛苦不堪的末期病人,剛開始他很有心也很用心,但越來越對此產生質疑:這到底是仁慈呢?還是殘酷?有一天他終下定決心要協助那些痛苦不堪,無意識存活的病人解脫,他總共協助了四十二病患,最後被發現後遭到逮捕、送審,法庭上,他承認犯行並認為是在行善,是在做好事:讓那些痛苦的人得到解脫,也減輕了國家無謂的醫療負擔。

無效照護是仁慈嗎? 

我不贊成用強硬的手段來停止無效醫療。我想說的是:如果無效醫療是像陳醫生所說的「四輸」,那麼無效的長期照護是仁慈呢?還是殘酷?


陳秀丹(2021)。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2023/12/17.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u_pQoVKo4&ab_channel=%E5%A4%A7%E6%84%9B%E4%BA%BA%E6%96%87%E8%AC%9B%E5%A0%82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提到池上你想到什麼?金城武樹?秋收藝術節?池上米?林懷民?蔣勳?那滿滿的金黃色稻田的畫面? 前言 天氣一下子變冷了,球場被徵用,待在家裡,動了下身子後,百無聊頼的打開電視,捍衛任務、玩命特攻、玩命關頭,原先覺得刺激的電影,看了幾分鐘就覺得無聊且無趣。為了點小事,然後打打殺殺的,好像多麼勇敢,多麼
要學會愛自己;也要學會與父母斷奶 前言 張德芬在《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一書中提到:讓我們痛苦糾結的人、事、物,其實都是自己內在的情緒感受投射並發洩在那些人、事、物上面而已。你所以被困在痛苦情境中,乃因那是你自己創造出來,你用固定模式去因應外界事物所導致,因此除非你往內尋找,與己和解,才有可能一勞
因為有死,所以更要珍惜生 前言 曾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的張明志醫師,因為長期面對並處理重症瀕臨死亡的病患,對人在臨終前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狀況,有著第一手的觀察和思索。2021年由寶瓶文化所出版的《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一靈生照護》即是對臨終的觀察和思索後的記錄。 臨終可能會出現靈異現象
感謝你們,我愛你們,我想你們… 父親退休後 父親有四個子女,成年並娶妻後都離家分居,但距離老家都不遠。父親生病時已退休數年。退休後兩老自行生活。初期還參加社團活動,見面時還會展示所參加的舞蹈成果,兩個人牽著手翩翩起舞。父親受過日式教育,日語不錯,又喜唱歌,因此後期還在社區大學教日語歌。有次還特別
好生為了好死 前言 看完大師兄在殯儀館工作時以旁觀角度描述死後所看到的有些奇特卻又真實上演的親屬言行;以及小冬瓜(郭憲鴻)在《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一書中與父親的和解,在殯葬時的見聞以及對該業的描述,對於死後的處理已有一些了解;看過張曼娟的《自成一派》,楊月娥的《不逃跑的陪伴》,或者鍾
前言 昨天(2023.12.10)到台北大女家,她邀我們和住新竹的二女到她家共餐,已經有段時間沒有聚聚聊聊了。國五週日必塞,而她們都只有週末及週日才有空閒。塞過幾次後,大家都有點怕了,因此才有此約。午餐由大女的男友主中饋,用的是自創的西式餐法。例如花椰菜用烤的,馬鈴薯小煎,雞肉用番茄醬蒸煮,費時長
提到池上你想到什麼?金城武樹?秋收藝術節?池上米?林懷民?蔣勳?那滿滿的金黃色稻田的畫面? 前言 天氣一下子變冷了,球場被徵用,待在家裡,動了下身子後,百無聊頼的打開電視,捍衛任務、玩命特攻、玩命關頭,原先覺得刺激的電影,看了幾分鐘就覺得無聊且無趣。為了點小事,然後打打殺殺的,好像多麼勇敢,多麼
要學會愛自己;也要學會與父母斷奶 前言 張德芬在《遇見自在優雅的自己》一書中提到:讓我們痛苦糾結的人、事、物,其實都是自己內在的情緒感受投射並發洩在那些人、事、物上面而已。你所以被困在痛苦情境中,乃因那是你自己創造出來,你用固定模式去因應外界事物所導致,因此除非你往內尋找,與己和解,才有可能一勞
因為有死,所以更要珍惜生 前言 曾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的張明志醫師,因為長期面對並處理重症瀕臨死亡的病患,對人在臨終前所表現出來的種種狀況,有著第一手的觀察和思索。2021年由寶瓶文化所出版的《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一靈生照護》即是對臨終的觀察和思索後的記錄。 臨終可能會出現靈異現象
感謝你們,我愛你們,我想你們… 父親退休後 父親有四個子女,成年並娶妻後都離家分居,但距離老家都不遠。父親生病時已退休數年。退休後兩老自行生活。初期還參加社團活動,見面時還會展示所參加的舞蹈成果,兩個人牽著手翩翩起舞。父親受過日式教育,日語不錯,又喜唱歌,因此後期還在社區大學教日語歌。有次還特別
好生為了好死 前言 看完大師兄在殯儀館工作時以旁觀角度描述死後所看到的有些奇特卻又真實上演的親屬言行;以及小冬瓜(郭憲鴻)在《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一書中與父親的和解,在殯葬時的見聞以及對該業的描述,對於死後的處理已有一些了解;看過張曼娟的《自成一派》,楊月娥的《不逃跑的陪伴》,或者鍾
前言 昨天(2023.12.10)到台北大女家,她邀我們和住新竹的二女到她家共餐,已經有段時間沒有聚聚聊聊了。國五週日必塞,而她們都只有週末及週日才有空閒。塞過幾次後,大家都有點怕了,因此才有此約。午餐由大女的男友主中饋,用的是自創的西式餐法。例如花椰菜用烤的,馬鈴薯小煎,雞肉用番茄醬蒸煮,費時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醫院與大學的知識巨塔間,郭文華以專業經驗與學術訓練自然地跨域流動,隨著衛生政策的轉折穩步前行。不管是他參與過的臨床實務、還是正在推動的素養培養、亦或持續追蹤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這段研究如何成就完整,沒有遺憾人生的修行之道,其實才剛啟程。 ⠀ 而未來都將離開人世、走向此生盡頭的你我,都在路上。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的真實經歷,描述了她在救護過程中遇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文章突顯了病人的勇氣與樂觀,即使在重病中,依然關心他人,展現了生命的珍貴與人性的美好。這些故事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並反映了醫療人員的情感付出。適合對醫療、護理或人性故事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不要解鎖付費喔」感恩🫶貼心叮嚀~ 來協助療癒的揚升大師:愛瑟瑞爾 在療癒過程感覺到空氣.身體上漸漸的寒冷 感受心中有些牽掛 請天使也打開多維度時空轉世之門 撿回雙方分開後與遺憾掉落的靈魂碎片 詢問對方是否有些話要帶給還在陽世的愛人呢? 「不要傷心、不要難過」 「無法繼續陪伴妳
Thumbnail
隨著臺灣醫護人力的逐漸短缺,病房護理師面臨照顧多位病患的壓力,特別是行動不便或重症患者的需求日益增加。為此,政府提供住院看護費用補助以減輕中低收入戶的經濟負擔。沐陽特別護理中心在這邊提供2024年台灣六都的住院看護費用補助政策,包括申請對象、金額及所需文件,幫助需要的人獲得必要的經濟及照護支持。
Thumbnail
陳治圩醫師,愛陌生股份公司創辦人。豐富的醫療背景為基礎,勇闖創業領域,打破了傳統急救觀念的窠臼。從他初次被邀分享創業經歷,卻以失敗的經驗為主軸開啟演講,逐漸轉變思維,將急救視為不僅僅是技術,更是社會共同體的一部分。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灣及其他國家在長期照護(長照)方面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以及各國如何處理長期照護問題的例子。同時提出政府應盡快擬訂更適合的長期照護方案,以扼止長照悲歌持續發生。希望政府能夠研擬出更完善的訓練規則,讓長照悲歌不再響起。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Thumbnail
本文介紹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觀念,重新思考死亡不應視為失敗,並反思生死決策的複雜性。藉由個人故事,強調家人在斷食善終決策上的情感掙扎,以及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最後,呼籲尊重患者意願,強調共識、信任、尊重的重要性。整體內容涵蓋斷食善終、生死觀、家庭關係,是探討現代生死觀及醫病關係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醫院與大學的知識巨塔間,郭文華以專業經驗與學術訓練自然地跨域流動,隨著衛生政策的轉折穩步前行。不管是他參與過的臨床實務、還是正在推動的素養培養、亦或持續追蹤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法,這段研究如何成就完整,沒有遺憾人生的修行之道,其實才剛啟程。 ⠀ 而未來都將離開人世、走向此生盡頭的你我,都在路上。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的真實經歷,描述了她在救護過程中遇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文章突顯了病人的勇氣與樂觀,即使在重病中,依然關心他人,展現了生命的珍貴與人性的美好。這些故事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並反映了醫療人員的情感付出。適合對醫療、護理或人性故事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不要解鎖付費喔」感恩🫶貼心叮嚀~ 來協助療癒的揚升大師:愛瑟瑞爾 在療癒過程感覺到空氣.身體上漸漸的寒冷 感受心中有些牽掛 請天使也打開多維度時空轉世之門 撿回雙方分開後與遺憾掉落的靈魂碎片 詢問對方是否有些話要帶給還在陽世的愛人呢? 「不要傷心、不要難過」 「無法繼續陪伴妳
Thumbnail
隨著臺灣醫護人力的逐漸短缺,病房護理師面臨照顧多位病患的壓力,特別是行動不便或重症患者的需求日益增加。為此,政府提供住院看護費用補助以減輕中低收入戶的經濟負擔。沐陽特別護理中心在這邊提供2024年台灣六都的住院看護費用補助政策,包括申請對象、金額及所需文件,幫助需要的人獲得必要的經濟及照護支持。
Thumbnail
陳治圩醫師,愛陌生股份公司創辦人。豐富的醫療背景為基礎,勇闖創業領域,打破了傳統急救觀念的窠臼。從他初次被邀分享創業經歷,卻以失敗的經驗為主軸開啟演講,逐漸轉變思維,將急救視為不僅僅是技術,更是社會共同體的一部分。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臺灣及其他國家在長期照護(長照)方面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以及各國如何處理長期照護問題的例子。同時提出政府應盡快擬訂更適合的長期照護方案,以扼止長照悲歌持續發生。希望政府能夠研擬出更完善的訓練規則,讓長照悲歌不再響起。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雖有「安寧緩和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簡稱病主法)兩個善終法,但更重要的是生命活著的意義,瞭解何時應該放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讓醫護人員與家人清楚患者對自己生命末期的決定,把握最後時光,與家人好好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不留遺憾的人生四道備忘錄)。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Thumbnail
本文介紹畢柳鶯醫師的斷食善終觀念,重新思考死亡不應視為失敗,並反思生死決策的複雜性。藉由個人故事,強調家人在斷食善終決策上的情感掙扎,以及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最後,呼籲尊重患者意願,強調共識、信任、尊重的重要性。整體內容涵蓋斷食善終、生死觀、家庭關係,是探討現代生死觀及醫病關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