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酸與麻的背後:評吳添楷《閃電檸檬》

吳添楷《閃電檸檬》(秀威,2023)

吳添楷《閃電檸檬》(秀威,2023)

個性木訥的我其實在求學過程中並不快樂,有次在圖書館找到兩本書《昨日之肉──金門馬祖綠島及其他》和《一首詩的誕生》,那時心中有種震撼,原來詩是那樣輕快、富節奏性的文體。於是,我開始嘗試書寫。

吳添楷在自序〈為自己的生命轟隆一次〉如此寫道。從高三開始創作,無論是吹鼓吹詩論壇、野薑花詩社、台客詩刊,或者是後來的子午線詩刊、人間魚詩雜誌,都可以看到他活躍於其間的蹤影。可以這麼說,吳添楷正是「詩社」作為詩人活動場域的最佳例證。

就自序來觀察,「閃電」與「檸檬」是其對自我寫作歷程的詮釋,這關乎文本如何生成。《閃電檸檬》作為其第一本詩集,當中收錄約兩首散文詩,其中〈變色龍〉一詩以散文體式書寫教學現場的種種。以教育體制或相關知識為母題的詩作,在《閃電檸檬》書中不在少數,如詩集同名作〈閃電檸檬〉以化學實驗結果寫:

大雨前,執意碰那個插座
發現上過那堂物理課
日子曾是酸的
那濕淋淋的聽覺
比實驗結果還要焦耳

類似意象的截句〈關於閃電的故事〉脫胎自其間:

那些伏特和安培
盡是普遍的詞彙和話題
一對焦耳掉在地上
等著我們把故事說完

直白口語的〈人生考核〉則以淺顯的文句寫道:「許多主管/為態度評比/看不見透明的累/已積累成/社會無法化解的結」批評社會化的倦怠。而〈下班隨筆〉詩中,三個詩節的首句以呼告的語氣複沓「孩子」,而後各接驚嘆號、問號、句號不同標點;詩末也明確地諷刺所謂進步不過是「滿級」,這也許與吳添楷擔任老師的社會角色有關。

詩集中的詩作也不時出現客家元素,背後原因可以追溯到吳添楷的碩士論文《杜潘芳格、利玉芳、張芳慈詩作主題研究》。如〈新丁粄的滋味〉以「那陣桐花雨」起始而以「我驚覺/再也不會說客語了」作結,〈向日葵女孩〉副標致客家詩人利玉芳,〈紙願望〉的副標致杜潘芳格,〈掌紋〉副標致客家詩人張芳慈等,當中偶爾穿插的客語對白也顯現出其文化關懷。此外,〈母親樹〉當中以樹根寫母子相連的生命線、離家復返的〈在母親的心內收藏一個車站〉、懷胎歷程的〈難產〉、候鳥成長的〈雛形〉、描寫哺育的〈奶瓶〉、敘述母愛的〈夜歸〉,在文化認同之外也顯現其對自我根源的追尋與感念。

整本詩集分為四輯:星詩史、博物誌、詩旅札遊、醉人生。在輯四的詩作,除了有「再版的人生」、「一起腐爛」、「活著的證據」等現代主義氛圍的詩題,城市相關的現代印象也頻繁出現,如:不鏽鋼、外送、電梯、大廈、緋聞等。如此的分輯設計之下,「母親」與「教育」仍舊不時浮現於其間,如以地誌為主的系列詩作〈等路:致竹北〉寫「孩子,您的成績/是最佳伴手禮」;輯四的〈感恩樹〉也觸及童年與關懷。全書最後一首〈致會考〉以征戰寫考試,復回扣了前述的培養學子的情調:

願你,已做足準備
讓理想的成績
停靠肩上
著陸在初秋
漸涼的樂土上

葉莎在推薦序指出吳添楷有悲憫的情懷,陳謙則認為詩集融合了生活觀察與哲思想像。相較於閃電的麻和檸檬帶來的酸,私以為其作為植物的「根源」與「培育」意涵,在這本詩集中比感官的刺激而言更被強調。閱讀「吹鼓吹詩人叢書」之一的《閃電檸檬》,期待吳添楷能繼續書寫,走出更具有個人風格的道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