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與專業與道德問題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利益與專業與道德問題〉2023-01-04


  (B1)存在有一種想法:「當事情關乎你的利益,你的道德宣稱會失去正當性。」這我並不同意。在我看來,關乎「利益」的另一個面向也就是關乎「興趣」。這兩個同時能被"interest"翻譯的字往往是息息相關的,並且都對於你之所以關注一個主題有著強大的推動力。


  我並不認為我們應該要抽象且「絕對義務」地談論道德,相信唯有某種純粹的、超越的善才是真正的善。這種說法一方面是詭異的,另一方面則容易讓人們輕易地被具有權威(或宣稱自己具有權威)的人所愚弄與操作,唯有在那些所謂的「神聖性」不是必然且完全神秘,而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被我們以一特定架構去包裹來相信時,它才開始具備為真的條件。



  (A1)在那些「明明就缺乏專業」卻比所謂「真正的專業人士」更能有效地售賣資訊的社會架構下。那些特定領域的專業人士做出的批判很難完全不帶有眼紅的成分。


  即便他並不認為自己也應該要得到那樣的關注,他勢必會「有底氣地」不服氣。畢竟自己才是真正的、或至少更完整的擁有那些知識與知識框架的人。他勢必會被人們對專業的不尊重感到遺憾與憤慨,最終用輕視與嘲諷的語氣,說出一些理直氣壯的批評。



  (B2)說到底,人遵守道德必須要對自己有好處。高而遠的是所謂的福報或救贖,能摸到的則是名聲與利益。一個能讓人得到某種存在於彼岸的至福或感受棲身於正義的愉悅而做出的道德宣稱,並不比一個能給人帶來更高收入或令他受群眾推崇的道德宣稱來得更為正當。


  如果我們在那之中感受到更多的「正當感」,其中一個原因是基於某種傳統,第二個原因則是那個人具備著運用那些傳統來增加說服力的能力。而一個擁有且能持續地發揮此能力並能以此在社會上有其一席之地的人,我們該承認它擁有一種「專業」。



  (A2)於是乎,另一組「不尊重專業」在那些口中說著「不尊重專業」的人的行動中被落實了。他們以為「流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流量明星彷彿是一些「中了彩票的人」。他們和每個窩在電腦前的「網友」一樣,靠著外貌或某些與生俱來的小聰明,無論對錯的任何事情,只要是從他們口中說出來,粉絲們都會無條件買單。


  這些『專業人士』並未認真地思考為什麼這樣一類「講述錯誤知識」的人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存活於社會。也沒有想到,即便自己「真正地」(無論那意味著什麼)擁有更完備的專業知識,就「讓人清晰且低門檻地通達知識」這個層面上,也許自己處於的是光譜上離專業最遠的一端。



  (C)回到關於道德的問題。我關注的是這個可以被設想的令人難受的情境:當某個人真實地生活在一個需要特定專業來改善的存活處境,並終於鼓起勇氣和他身邊的人談論這些事時,他的朋友回答說:「喔那個我知道啊,但不是你說的那樣,我有看過那個xxx的課程,他講得很清楚,你也可以去看一下。」


到粉絲專頁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reBluePaper/posts/pfbid083wv3uQaAYrQqtNycp9atjqCAJFbnNo6DQn8JXm1XKhTrxZiU76mfJjoMhvGPZG6l

avatar-img
88會員
777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圖紙的一年(四):日復一日的樂趣〉
〈前圖紙的一年(三):個人化的(觀看的)筆記〉
〈前圖紙的一年(二):關於寫作,以及熱水器〉
〈前圖紙的一年(四):日復一日的樂趣〉
〈前圖紙的一年(三):個人化的(觀看的)筆記〉
〈前圖紙的一年(二):關於寫作,以及熱水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中,利益糾葛常令人感到不安。當好意被誤解為交換條件,或懷疑是否能回應他人的期待時,這些情緒往往讓我們無法好好享受人際互動的美好。事實上,利益並非絕對的負面,它也可能成為自我成長與深化關係的契機。
Thumbnail
王育奇先生是「法肯科技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原先從事汽車行業,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發現外送行業的商機而決定創業。法肯科技推出手機架遮罩,解決外送員工作中的問題,並不斷優化產品,堅持品質至上。面對挑戰,王育奇先生把負面能量轉化為正面動力,未來持續創新,提供更好產品給消費者。
當好人就要幸福快樂過一生,不輕易讓壞人從自己身上拿走該有的利益,相反地,要以最輕鬆、省力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最高利益。
Thumbnail
企業若真心落實永續,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互動則為首要,那到底什麼是利害關係人?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大乘造像功德經》記載,若人隨其力而作佛像,其人可得十種福報。臺灣薩迦寺將恭請高度約9公尺之大悲救苦 觀世音菩薩聖像,永久供奉於寶島中部臺灣薩迦寺園區,尊奉為觀音山全球道場七眾弟子之精神依怙尊!為大眾瞻禮皈依之殊勝對境,為一切有情眾生之無上福田所依。歡迎助建佛金身。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需要職業倫理?專業一定要有倫理嗎? 職業倫理,又可以稱為職業道德、職業原則、或是工作原則。 這是一個鮮少被討論的議題,但我們可能更常討論到「學生思維」 遇到學生思維的同事或是下屬,讓他的同事感到辛苦的是: 消極、被動接受安排 無法獨力完成任務 做完,但沒有做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中,利益糾葛常令人感到不安。當好意被誤解為交換條件,或懷疑是否能回應他人的期待時,這些情緒往往讓我們無法好好享受人際互動的美好。事實上,利益並非絕對的負面,它也可能成為自我成長與深化關係的契機。
Thumbnail
王育奇先生是「法肯科技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原先從事汽車行業,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發現外送行業的商機而決定創業。法肯科技推出手機架遮罩,解決外送員工作中的問題,並不斷優化產品,堅持品質至上。面對挑戰,王育奇先生把負面能量轉化為正面動力,未來持續創新,提供更好產品給消費者。
當好人就要幸福快樂過一生,不輕易讓壞人從自己身上拿走該有的利益,相反地,要以最輕鬆、省力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最高利益。
Thumbnail
企業若真心落實永續,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互動則為首要,那到底什麼是利害關係人?
Thumbnail
如果什麼事情都要找出一個意義,會不會太執著,或者像我說的這樣、什麼都不上心,也是一種執著?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大乘造像功德經》記載,若人隨其力而作佛像,其人可得十種福報。臺灣薩迦寺將恭請高度約9公尺之大悲救苦 觀世音菩薩聖像,永久供奉於寶島中部臺灣薩迦寺園區,尊奉為觀音山全球道場七眾弟子之精神依怙尊!為大眾瞻禮皈依之殊勝對境,為一切有情眾生之無上福田所依。歡迎助建佛金身。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需要職業倫理?專業一定要有倫理嗎? 職業倫理,又可以稱為職業道德、職業原則、或是工作原則。 這是一個鮮少被討論的議題,但我們可能更常討論到「學生思維」 遇到學生思維的同事或是下屬,讓他的同事感到辛苦的是: 消極、被動接受安排 無法獨力完成任務 做完,但沒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