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書籍分享|一本書的時間 品閱森林僧侶一輩子的智慧 《我可能錯了》


「我可能錯了」,簡單一句話,卻蘊藏了絕頂智慧。

 榮獲多項獎項的書籍《我可能錯了》,作者比約恩.納提科在26歲事業有成之際,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對他來說,「成功和快樂,是兩回事」(p.15),能夠在年紀輕時得到跨國大企業財務長一職是成功的,但他並不快樂,也踏上了朝向心靈富足的一趟旅途。


 不要相信自己每一個念頭

 「在這十七年整日的精神修練中,我最珍視的一點就是:我對自己的每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這是我的超能力。」(p.8)

 念頭,那些好的、壞的,掌控了我們內心的情緒,進而影響了我們處世之道。我們無法選擇腦中哪些念頭會浮現,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是否要相信那些念頭,因為有些念頭會讓我們的智慧大打折扣,也會在我們處於黑暗時刻時,將我們折磨的體無完膚。我完全可以體會,因為我也時常陷入自己的念頭深淵,也希望能找到方式緩解自己內心引發的痛苦。

 而我很喜歡作者教的一個放手方式,先用力握拳,然後鬆開成張開的手掌。這個動作傳遞出了很多訊息,告訴我們該放下自己過於執著的事情,「少一點控制,多一些信任。」(p.120)


 對「不知道」感到自在

 「理解自己一無所知,就是一種智慧。」(p.90)

 我們都聽過,半瓶水響叮噹,在聆聽時,我們總帶著自己的偏見和想法,接納我們想接受的意見,對與自己意見不相同的言論感到排斥,這是人之常情。但有時,我們該拋下自己認為知道的事情,接納不同的聲音,這是一種智慧。


 將行為和個人分開

 我們對他人有喜好厭惡之分是再也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但我們真的很難做到的,便是將行為和個人分開。一旦我們開始厭惡某人時,我們對他闔起了心房,受傷害最大的卻是自己。

 「對方或許沒有感受到明顯的傷害,但你會。你會覺得自己很委屈,在內心播下憎恨的種子。如果你選擇不時提醒自己:這個人不可饒恕,就會讓這種憎恨增長到傷害你的地步,根本也沒報復到對方。」(p.208)

 接著,我們不斷提醒自己放不下的仇恨,我們內心滿懷怨恨,開始影響自己的心靈健康。或許,我們該學著喜歡別人原本的樣貌,試著接納彼此。我們很不一樣,但沒關係,你以你最真實的樣貌面對我,而我也會如此。「當我們內心寬大到足以容納自己所有的感受時…我們只要不再認同它們,不再讓它們佔據自己。這樣一來,它們就不能再傷害我們,或讓我們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p.212)


 閱後心得

 我可能錯了》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它的智慧不總是由外向內,更多是向內尋求心靈真正的聲音。作者於2022年與世長辭,得知自己罹患漸凍症後,儘管受負面情緒襲擊,但在平靜時,他早已吸取足夠的智慧,在他需要時伴著他度過各項難關。

 我將這本書讀了兩遍;第一次讀完,覺得這本書稍微過譽了,第二次讀時,我發現我可能錯了,那些我以為我們都該知道的道理,有多少人真的仔細思考過?在你心靈平靜時,讀一次《我可能錯了》;在你心靈脆弱時,再讀一次《我可能錯了》,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感受。希望我們都有聽取自己聲音的才能、挑選自己念頭的智慧,和伴自己走過黑暗的勇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