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場的行人:馬來西亞雪蘭莪州Selangor的道路設計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台灣交通的文章,並投書到〈天下獨立評論〉。

文中提到,我一直不覺得台灣是行人地獄,是開始騎自行車之後才感受到台灣交通道路的問題。

為何我認為單車路權比行人低?

我來到馬來西亞的雪蘭莪,第一個衝擊就是糟糕到不行的人行道。但我後來發現,雪蘭莪的道路上,行人似乎根本不存在。本來是想說「馬來西亞」的,但平心而論這一次僅造訪了雪蘭莪州,不清楚其它地方的狀況,且後面幾天在吉隆坡,人行道似乎就好一點,(不太確定,因為我幾乎都在室內或坐車,比較少走路)所以只討論我看到的雪蘭莪。

分界清楚的城市規劃

從市中心坐到下榻處所在的車站,由於前一站轉彎處有一棟漂亮建築和設施吸引了我的注意,從地圖上得知似乎是印度教的廟宇,再往前一點還有清真寺。我決定 Check in 之後徒步往回走一站,前去一探究竟。

從地圖上得知,晚上點燈挺有氣氛的。我走到轉彎處,前面是一條非常大的馬路,我根本不敢過。只能看著就在對面的寺廟乾著急。

截自街景地圖。我本來站在草皮位置,雖然已經知道雪蘭莪沒有人行道要直接過,但初來乍到還是不敢過去,尤其附近也沒有其他行人。

截自街景地圖。我本來站在草皮位置,雖然已經知道雪蘭莪沒有人行道要直接過,但初來乍到還是不敢過去,尤其附近也沒有其他行人。

這是從毘濕奴寺廟對角線拍攝的

這是從毘濕奴寺廟對角線拍攝的

四處可見的高牆與柵欄

徘徊許久,最終還是不得不放棄。跟隨地圖沿著高架橋往地鐵站的方向走。

我跟著地圖指示,走在住宅區。一整趟路足足十多分鐘腳程,住宅區都和馬路中間隔著一道高牆。

一直到差不多該轉彎的地方,我還是只看見高牆。我只好問我後方不遠處的阿伯,該如何去車站。他問了一句要去車站嗎?我說對,他便徑直走到我前方,我以為他要帶路趕緊跟上。阿伯走到路的右側靠牆處,我也依然跟著,畢竟往車站確實該右轉。阿伯回頭看我跟著他,對我大吼一聲:Go away!又走回馬路左側靠住宅區之處。

我嚇了一跳,不敢再跟著,只希望前面有缺口可以讓我走到車站。幸好終於找到一個非常非常小的缺口,可以走到天橋過馬路。

已經走到車站旁邊,但柵欄圍住不得而入

已經走到車站旁邊,但柵欄圍住不得而入

走到車站附近時,有一條柵欄,我不加思索地走在外側。到是走到車站處,才發現自己困在柵欄外進不去,趕緊詢問旁邊的路人大姐,大姐說她覺得前面應該有缺口繞進去,我也確實看見似乎有個缺口,趕緊走到缺口處,卻發現柵欄只是往內了一些,仍無法進入。又問了經過的路人,她說她不覺得再往前會有缺口可以進車站,建議我回到柵欄最前方。

從大眾運輸工具的高架橋往下看,可以看到整齊的住宅區和分隔道路的圍籬。

從大眾運輸工具的高架橋往下看,可以看到整齊的住宅區和分隔道路的圍籬。

其實在當地還是遇到友善的人居多,只有第一次問路時遇到的阿伯很兇。

第三天認識18歲的馬來西亞華人,問我對馬來西亞人的印象,我提到這次問路經驗,並強調我覺得是人的問題,與國家種族無關,他還是替阿伯向我道歉。


缺乏人行道設施

我在雪蘭莪看到的斑馬線寥寥可數,且痕跡模糊不清,大概是很久以前劃設,很有沒有重新標示了。

我在馬來西亞第一個室外經驗就是吉隆坡市中心車站。當時天都還沒亮,我想要走到對面逛逛,可是沒有人行道可以讓我行走,也沒有斑馬線,不知道該怎麼去對面拍破曉前的城市。一位阿伯倒是很自在地直接穿過馬路。

鄰近清晨7點左右仍未破曉的吉隆坡中央車站附近

鄰近清晨7點左右仍未破曉的吉隆坡中央車站附近

raw-image

前往下榻處時也是,我要過馬路時,發現沒有人行道標誌,想著等同向的車道綠燈再走,這點就是台灣交通設計的邏輯。大約等了一分鐘左右,一位女生徑直穿越我面前因待轉而停止中的車陣,走到小小的中島上,又確認沒有來車後,直接過了馬路。

從中島的位置拍攝。過馬路要自己鑽過車陣。

從中島的位置拍攝。過馬路要自己鑽過車陣。

躊躇之際,又有一個男生過馬路。這次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跟緊再說。後面幾次來回車站和下榻處,都是直接過馬路。但有一回看到車子駛來,趕緊小跑步過馬路,卻被摩托車按喇叭提醒。

早已不甚清晰的斑馬線

早已不甚清晰的斑馬線

沒什麼印象有在雪蘭莪看到過行人號誌,只有在吉隆坡看到過。

很少見到的人行道

從車站往下榻處的人行道可說相當坎坷,只能安慰自己「好歹有人行道」,因為其他地方就算沒有人行道可能也都不奇怪。



很多地方根本沒有我認知中的人行道。

很多地方根本沒有我認知中的人行道。

總結

經過這次的經驗,我認為台灣的交通確實不至於太差。之前也寫過蘇黎世因為多單線道且交通工具多元而造成彼此爭道的問題,只能說各地的道路設計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住宅區和道路分開,可以避免小孩在自家附近遊玩時遭遇橫禍,但光是從家門往馬路走可能就要開車五分鐘以上。

有感於自己跨出舒適圈的懵懂和不安,希望有個地方可以互相交流資訊和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幾次出國,sim卡都是在台灣買的,印象中好像都是3、400台幣。 這次去馬來西亞,想說這裡物價比較便宜,便一直猶豫要不要都當地在購買。 第一次自己買機票時也曾在背包客棧向背包客前輩們請教過,大多不建議旅遊平台,畢竟會抽成,還有人說是「被剝兩層皮」。關鍵字搜尋也說不一定比較便宜,甚至飯店也建議網
和朋友想做一個地方性的議題,恰巧有認識汐止當地的團隊「田間文創」,於是在對方的帶領之下,第一次踏入汐止。 汐止沒有捷運,我們早上9:30約在南港站,對方建議我們搭乘公車,不到半小時的車程就能到。距離汐止火車站也有公車可以抵達。 夢想社區 國小訂閱的學習雜誌有介紹過夢想社區,當時就被學習雜誌的描
0/5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第三次去日本,是第一次自己去日本,也是第一次遊東京。 分享在東京吃到划算又好吃的餐廳。
5/5東京新橋
第二次的屏東自由行,也是第一次自己遊屏東。 雖然每年都會回屏東4、5次,但都是跟著爸媽出遊。曾經列出想去的景點,但擔任司機的爸爸對我的景點規劃沒興趣,過了多年依然一個景點都沒去。今年透過自己的雙腳、鐵路和公車遊屏東。
來台灣交換認識的韓國朋友,在她離開前,我答應她會去韓國找她,所以才有了這次的行程。 第一次來韓國就是隻身前往。本來是有找朋友一起,但時間喬不攏,又想說我又不是沒有自己出國過,所以就決定自己一個人來了。 第一天本來安排了滿滿的行程,但因為前一天在仁川機場大廳過夜沒睡好,所以我到朋友租屋處睡了一個早
參加112年績優青年志工團隊國內參訪的台南高雄場。 總共參訪了四個單位,大多集中在地方議題,僅有一個是推廣媒體識讀的單位,不過被邀請分享的講題是「如何招募志工」,而不像其他單位的經驗談。
前幾次出國,sim卡都是在台灣買的,印象中好像都是3、400台幣。 這次去馬來西亞,想說這裡物價比較便宜,便一直猶豫要不要都當地在購買。 第一次自己買機票時也曾在背包客棧向背包客前輩們請教過,大多不建議旅遊平台,畢竟會抽成,還有人說是「被剝兩層皮」。關鍵字搜尋也說不一定比較便宜,甚至飯店也建議網
和朋友想做一個地方性的議題,恰巧有認識汐止當地的團隊「田間文創」,於是在對方的帶領之下,第一次踏入汐止。 汐止沒有捷運,我們早上9:30約在南港站,對方建議我們搭乘公車,不到半小時的車程就能到。距離汐止火車站也有公車可以抵達。 夢想社區 國小訂閱的學習雜誌有介紹過夢想社區,當時就被學習雜誌的描
0/5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第三次去日本,是第一次自己去日本,也是第一次遊東京。 分享在東京吃到划算又好吃的餐廳。
5/5東京新橋
第二次的屏東自由行,也是第一次自己遊屏東。 雖然每年都會回屏東4、5次,但都是跟著爸媽出遊。曾經列出想去的景點,但擔任司機的爸爸對我的景點規劃沒興趣,過了多年依然一個景點都沒去。今年透過自己的雙腳、鐵路和公車遊屏東。
來台灣交換認識的韓國朋友,在她離開前,我答應她會去韓國找她,所以才有了這次的行程。 第一次來韓國就是隻身前往。本來是有找朋友一起,但時間喬不攏,又想說我又不是沒有自己出國過,所以就決定自己一個人來了。 第一天本來安排了滿滿的行程,但因為前一天在仁川機場大廳過夜沒睡好,所以我到朋友租屋處睡了一個早
參加112年績優青年志工團隊國內參訪的台南高雄場。 總共參訪了四個單位,大多集中在地方議題,僅有一個是推廣媒體識讀的單位,不過被邀請分享的講題是「如何招募志工」,而不像其他單位的經驗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要說喜歡嘛,其實也沒有到推薦序中作家張亦絢那樣的程度,甚至可以說是在語言跟文化的隔閡之下,他者的身份經常讓我對於其描述的情節感到疏離;但另一方面作者沐雨確實在這八篇故事當中,創造了不同於台灣社會的風景,以及一種異鄉人的心境。
Thumbnail
《Through the glass, darkly》是裝置藝術家許思樂和聲音藝術家林儷合作呈現一場關乎語音和溝通,而且耗時的「非表演」,探索說話、沉默,和措詞遣句引發的不同立場和可能性。
Thumbnail
「Surround yourself with people who fight for you in rooms you aren’t in (讓自己身旁圍繞著那些,會在你不在場時,為你奮戰的人)」。這句話不但是關於如何篩選身邊的人的提醒,更是判斷和自己互動的對方,是不是也像你看重對方一樣看重你。
Thumbnail
東京地方法院對謀殺案的判例開啟了「完成密室詭計=殺人免罪的護身符」的黃金時代,重新該址改建旅館後朝聖者依然絡繹不絕。本作中的密室都有圖解輔助釐清案發現場,筆者體貼巧思進行人物插科打諢中推進劇情與設伏筆,依舊恪守諾克斯十誡與排除敘述性詭計或逸脫規律做手腳的可能性。
Thumbnail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台灣交通的文章,並投書到〈天下獨立評論〉。 我一直不覺得台灣是行人地獄,是開始騎自行車之後才感受到台灣交通道路的問題。 在見識過雪蘭莪的道路設計後,我更覺得台灣馬路真的不算危險。
Thumbnail
本書新書發表會台中場次特別邀請中興大學邱貴芬、詹閔旭兩位教授,與陳夏民、顏少鵬兩位總編輯,暢談《同樣的心》在台灣文學中的重要位置。期盼讀者能認識到這些背景不同、專長各異的台灣文學前輩們,亦能沉浸於他們對台灣文學的真摯與熱愛,深受鼓舞,體悟:此刻,我們有同樣的心。
Thumbnail
《五月雪》的阿英透過自己的行動,保留對已故親人的傷痛記憶,以及 49 年來不曾停歇的哀悼。
Thumbnail
整部電影真正的主角是大山,可他始終沒有出場,卻又無所不在。孫杰採用幾段式的敘事結構,層層遞進,加深一環更甚一環的荒誕。黑白畫面,節制講究的鏡頭,嫻熟的場面調度,飽滿的群像,孫杰的首部劇情長片一出手就如此成熟,盡顯導演的銳氣和才華。
Thumbnail
最近幾天的盤勢很有趣,不再像以往的「實體經濟的壞消息」=「金融市場的好消息」,而是「壞消息就是壞消息」:當公布不如預期的經濟數據時,股市也同步下跌。
Thumbnail
要說喜歡嘛,其實也沒有到推薦序中作家張亦絢那樣的程度,甚至可以說是在語言跟文化的隔閡之下,他者的身份經常讓我對於其描述的情節感到疏離;但另一方面作者沐雨確實在這八篇故事當中,創造了不同於台灣社會的風景,以及一種異鄉人的心境。
Thumbnail
《Through the glass, darkly》是裝置藝術家許思樂和聲音藝術家林儷合作呈現一場關乎語音和溝通,而且耗時的「非表演」,探索說話、沉默,和措詞遣句引發的不同立場和可能性。
Thumbnail
「Surround yourself with people who fight for you in rooms you aren’t in (讓自己身旁圍繞著那些,會在你不在場時,為你奮戰的人)」。這句話不但是關於如何篩選身邊的人的提醒,更是判斷和自己互動的對方,是不是也像你看重對方一樣看重你。
Thumbnail
東京地方法院對謀殺案的判例開啟了「完成密室詭計=殺人免罪的護身符」的黃金時代,重新該址改建旅館後朝聖者依然絡繹不絕。本作中的密室都有圖解輔助釐清案發現場,筆者體貼巧思進行人物插科打諢中推進劇情與設伏筆,依舊恪守諾克斯十誡與排除敘述性詭計或逸脫規律做手腳的可能性。
Thumbnail
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台灣交通的文章,並投書到〈天下獨立評論〉。 我一直不覺得台灣是行人地獄,是開始騎自行車之後才感受到台灣交通道路的問題。 在見識過雪蘭莪的道路設計後,我更覺得台灣馬路真的不算危險。
Thumbnail
本書新書發表會台中場次特別邀請中興大學邱貴芬、詹閔旭兩位教授,與陳夏民、顏少鵬兩位總編輯,暢談《同樣的心》在台灣文學中的重要位置。期盼讀者能認識到這些背景不同、專長各異的台灣文學前輩們,亦能沉浸於他們對台灣文學的真摯與熱愛,深受鼓舞,體悟:此刻,我們有同樣的心。
Thumbnail
《五月雪》的阿英透過自己的行動,保留對已故親人的傷痛記憶,以及 49 年來不曾停歇的哀悼。
Thumbnail
整部電影真正的主角是大山,可他始終沒有出場,卻又無所不在。孫杰採用幾段式的敘事結構,層層遞進,加深一環更甚一環的荒誕。黑白畫面,節制講究的鏡頭,嫻熟的場面調度,飽滿的群像,孫杰的首部劇情長片一出手就如此成熟,盡顯導演的銳氣和才華。
Thumbnail
最近幾天的盤勢很有趣,不再像以往的「實體經濟的壞消息」=「金融市場的好消息」,而是「壞消息就是壞消息」:當公布不如預期的經濟數據時,股市也同步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