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認為的「失去」,其實是不斷地在「獲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曾提出「厭惡損失」這個研究,

一個人在地上撿到一千元,就會感到特別的興奮,

而這種開心程度很快就消失了。

 

同一時間,

若這一千元緊接著不見了,

則會感到非常的痛苦,

且失去產生的痛苦,

是撿到1千元開心程度的2倍至2.5倍。

 

也就是說,

失去的痛苦反應會比得到的快樂反應來得大。

 

凡事,

生活的曲折,失去樂趣;

投資的失敗,損失金錢;

職場的挑戰,丟掉工作;

感情的分離,失去關係;

這些都是很多人的痛苦來源。

 

但是,

從我們從出生開始,

無論生理上得到溫飽,

心理上得到關愛與呵護,

每項都是一直在得到,

根本沒有所謂的失去。

 

直到開始獨立生活,

一旦脫離家的呵護,

才意識到好像在不斷地在失去。

 

因此,

與其沉浸在失去的混沌中,

並活像個受害者。

何不拉開你看世界的高度及廣度,

你的生活就像拳擊一樣,

每一拳都能獲得堅強的養份,

只會讓你愈來愈強壯。

 

因此,

換個方式去思考,

你認為的失去就真的是失去嗎?

其實你得到的更多,

因為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地在獲得,

何來失去?

 

只怕你失去的是面對生活的勇氣。

raw-image

--------------------------------------------------------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看見懸緝的創作

👉🏽FB粉絲團:廣告製片懸緝圖創正能量

👉🏽圖像創作(投資理財):IG

👉🏽圖像創作(圖像創作):IG

👉🏽影片創作:YOUTUBE


avatar-img
175會員
223內容數
我是廣告製片「懸緝」,我用「圖像創作傳達正能量」。 這個專題,藉由圖像創作,除了表達創作意念外,更希望透過文字的描述, 傳達自身對生活的想法及生活哲學。 更希望讀者藉由圖像創作能讓讀者得到更多的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懸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財商教育不再只是一門課程, 更是一項「生活技能」的必需品。 以往的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並未重視「財商教育」, 身為父母的我們, 當我們真正面對金錢或者人生逆境時, 才體會到財商教育是何等重要, 既然都已經知道了, 那要如何改變? 這支影片我將敘述這5大點: 1. 培養主動閱讀
今天在新聞上又看到有大筆資金被詐騙的新聞,前台積電工程師離職後,就成立投資公司,以年配息12%的高殖利率,吸引超過4000千人投資,受騙者也包含了台積電員工。詐騙金額高達65億元。而投資者投資的錢,都被嫌犯用來買名車、名包了。 而詐騙手法就是,給你高額報酬率吸引你的注意,投入資金後,先給你幾次
還記得在當製片助理時,有一次在參與影片內製會議時,當時導演問到我有關場景的意見時。當所有目光全部望向我之際,由於過度緊張,加上缺乏良好的表達能力,導致無法適時說服導演適時選出拍攝地點,結果就是得花更大心力再次尋找其他的拍攝場地。 而我所缺乏的,就是「秒回表達力」這本書中所提到的「言詞化的能力
在讀「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前, 我的財商只停留在, 要好好工作、存錢、買房、還貸款、退休, 最後就能順利過上終老的一生。 本以為從小到大所接受到的觀念是正確無誤的, 卻因為這本書大大翻轉我的思維, 也是靠書中富爸爸的智慧及祕密, 此刻才能用正確的觀念來打理自己的金錢。
2023年,在家庭、學習、信仰、自媒體上,可說是人生中「轉變」的一年。 家庭上: 因為彼此的改變,與太太能更深入聊到未來,原本差異極大的金錢觀,也在她二次進入職場後,慢慢拉近彼此間對於退休計劃的認同感,可以聊的話題更多、更廣、更深入。   真的難以想像之前緊繃的關係,在這幾年間,彼此願意
「窮爸爸與富爸爸」書中強調, -要買進「資產」而不是負債。 -不要為錢工作,而是要讓金錢為你工作。 因為買進資產, 每年除了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之外, 同時也能讓資產愈變愈大。 這樣地觀念也從學習中建立起來, 並付諸行動。 本集影片內容, 將檢示2023年的投資結果,
財商教育不再只是一門課程, 更是一項「生活技能」的必需品。 以往的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並未重視「財商教育」, 身為父母的我們, 當我們真正面對金錢或者人生逆境時, 才體會到財商教育是何等重要, 既然都已經知道了, 那要如何改變? 這支影片我將敘述這5大點: 1. 培養主動閱讀
今天在新聞上又看到有大筆資金被詐騙的新聞,前台積電工程師離職後,就成立投資公司,以年配息12%的高殖利率,吸引超過4000千人投資,受騙者也包含了台積電員工。詐騙金額高達65億元。而投資者投資的錢,都被嫌犯用來買名車、名包了。 而詐騙手法就是,給你高額報酬率吸引你的注意,投入資金後,先給你幾次
還記得在當製片助理時,有一次在參與影片內製會議時,當時導演問到我有關場景的意見時。當所有目光全部望向我之際,由於過度緊張,加上缺乏良好的表達能力,導致無法適時說服導演適時選出拍攝地點,結果就是得花更大心力再次尋找其他的拍攝場地。 而我所缺乏的,就是「秒回表達力」這本書中所提到的「言詞化的能力
在讀「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前, 我的財商只停留在, 要好好工作、存錢、買房、還貸款、退休, 最後就能順利過上終老的一生。 本以為從小到大所接受到的觀念是正確無誤的, 卻因為這本書大大翻轉我的思維, 也是靠書中富爸爸的智慧及祕密, 此刻才能用正確的觀念來打理自己的金錢。
2023年,在家庭、學習、信仰、自媒體上,可說是人生中「轉變」的一年。 家庭上: 因為彼此的改變,與太太能更深入聊到未來,原本差異極大的金錢觀,也在她二次進入職場後,慢慢拉近彼此間對於退休計劃的認同感,可以聊的話題更多、更廣、更深入。   真的難以想像之前緊繃的關係,在這幾年間,彼此願意
「窮爸爸與富爸爸」書中強調, -要買進「資產」而不是負債。 -不要為錢工作,而是要讓金錢為你工作。 因為買進資產, 每年除了能提供穩定的現金流之外, 同時也能讓資產愈變愈大。 這樣地觀念也從學習中建立起來, 並付諸行動。 本集影片內容, 將檢示2023年的投資結果,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去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無論是時光的流逝,還是心愛之物的遠去,失去總是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但是,正是在這不斷失去的過程中,我們同時也在收穫。每次失去,都帶來新的成長;每次告別,都是新的開始。 失去工作,可能讓我們找到新的職業方向;失去一段關係,也許讓我們更懂得珍惜未來
Thumbnail
很多人都非常渴望賺錢,嘗試各種不同的管道,汲汲營營,拼了命地想賺更多錢。無論是被動收入還是追求財富自由,他們都不遺餘力。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其實人一生並不需要賺太多錢。 錢夠用就好,過於追求金錢只會讓人陷入無休止的追逐,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錢是有價的,而時間才是無價的。我們應該
捨是付出,也是放棄;得,就在於付出後所獲得的收穫,每種付出,都會有某種程度的獲得。
相對剝奪感指的是個人或是群體的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意識到他得不到某種自己想要擁有的東西,而且他還覺得自己「理當」擁有那樣東西,卻被某人奪走了,相對剝奪感就產生了。
Thumbnail
富有的意思是賺得到錢並且也留得住錢、能享受賺錢與花錢的樂趣; 窮苦的意思是賺得到錢但留不住錢;賺得到錢但享受不到錢帶來的樂趣、或是怎麼努力也賺不到錢。 這一篇告訴你,人會窮的真正原因。
Thumbnail
「匱乏」有時是一種心理上的幻覺。人們常常假定資源不足、時間不夠,所以拼了命累積,死命地追著金錢跑。對於妨礙囤積的任何動作,就會被視為是浪費、沒效率。
Thumbnail
🟧隨筆,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存更多錢,而是要讓自己活得更自由! 過去我們總是把金錢和幸福畫上等號,認為越有錢越能夠有幸福感 但現實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對於金錢的幸福感究竟有多少? 比較總是會讓你持續走在追逐財富的路,而永遠
Thumbnail
作者在前言探討擁有多少錢才會幸福? 伊斯特林悖論主張,當人們貧窮時對於收入增加會帶來幸福感。然而當年收入達到某個高度之後,就算收入再增加,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改變。 金錢的確可以帶來物質的享受與歡愉,但有許多心靈層面的感受是無法用錢買來的,難怪俗話說: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倒也不是說自己很富有,而是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重點不會是得到了什麼,而是去思考獲得後能給予什麼?給予的幸福要比得到要多得多。為何要捨去眼前能獲得的享受?因為前方有目標要達成,少了這些獲得,就可以把這些零錢拿去幫助多一個人,那也是好的,而且也不會讓自己挨餓受凍。有了這樣的目標,就會更有意識的使用支配金錢而不是想著少買
Thumbnail
在探討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時,我們常常會聽到關於財富、地位或成就的討論。然而,有一種貧窮,它不是指物質上的缺乏,而是指心靈與精神上的匱乏—那就是不願意去付出。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去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無論是時光的流逝,還是心愛之物的遠去,失去總是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但是,正是在這不斷失去的過程中,我們同時也在收穫。每次失去,都帶來新的成長;每次告別,都是新的開始。 失去工作,可能讓我們找到新的職業方向;失去一段關係,也許讓我們更懂得珍惜未來
Thumbnail
很多人都非常渴望賺錢,嘗試各種不同的管道,汲汲營營,拼了命地想賺更多錢。無論是被動收入還是追求財富自由,他們都不遺餘力。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其實人一生並不需要賺太多錢。 錢夠用就好,過於追求金錢只會讓人陷入無休止的追逐,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錢是有價的,而時間才是無價的。我們應該
捨是付出,也是放棄;得,就在於付出後所獲得的收穫,每種付出,都會有某種程度的獲得。
相對剝奪感指的是個人或是群體的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意識到他得不到某種自己想要擁有的東西,而且他還覺得自己「理當」擁有那樣東西,卻被某人奪走了,相對剝奪感就產生了。
Thumbnail
富有的意思是賺得到錢並且也留得住錢、能享受賺錢與花錢的樂趣; 窮苦的意思是賺得到錢但留不住錢;賺得到錢但享受不到錢帶來的樂趣、或是怎麼努力也賺不到錢。 這一篇告訴你,人會窮的真正原因。
Thumbnail
「匱乏」有時是一種心理上的幻覺。人們常常假定資源不足、時間不夠,所以拼了命累積,死命地追著金錢跑。對於妨礙囤積的任何動作,就會被視為是浪費、沒效率。
Thumbnail
🟧隨筆,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賺錢的目的不是為了存更多錢,而是要讓自己活得更自由! 過去我們總是把金錢和幸福畫上等號,認為越有錢越能夠有幸福感 但現實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對於金錢的幸福感究竟有多少? 比較總是會讓你持續走在追逐財富的路,而永遠
Thumbnail
作者在前言探討擁有多少錢才會幸福? 伊斯特林悖論主張,當人們貧窮時對於收入增加會帶來幸福感。然而當年收入達到某個高度之後,就算收入再增加,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改變。 金錢的確可以帶來物質的享受與歡愉,但有許多心靈層面的感受是無法用錢買來的,難怪俗話說:能用錢解決的都是小事。倒也不是說自己很富有,而是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重點不會是得到了什麼,而是去思考獲得後能給予什麼?給予的幸福要比得到要多得多。為何要捨去眼前能獲得的享受?因為前方有目標要達成,少了這些獲得,就可以把這些零錢拿去幫助多一個人,那也是好的,而且也不會讓自己挨餓受凍。有了這樣的目標,就會更有意識的使用支配金錢而不是想著少買
Thumbnail
在探討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時,我們常常會聽到關於財富、地位或成就的討論。然而,有一種貧窮,它不是指物質上的缺乏,而是指心靈與精神上的匱乏—那就是不願意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