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歷史會被竄改這件事
小到可以追溯我討厭一個人的原因。
有心理書籍說,我們長大以後不做某件事、不去什麼地方、不見什麼人,在當下會覺得是過去一個,隨意回想起來很清晰的創傷造成;當然也有不同的見解:很可能我們的不作為就只是不作為。
然後為我們的不作為,從過去裡找到合適的理由。
話無完全,卻不失為一個可能性;就像從前,其實是真心不喜歡一位同學性子的時候,我也會安很多罪名給他:就很吵、不愛讀書、個性散漫之類。
偏頗歸偏頗,偏頗偶爾也會夾雜部分事實。
...
我認為這是「很多人對自己的不理性自圓其說」的管道。
重考期間被部分人認為我在社群上的活動就是「仇女」。
當然,這是個人立場聲明:本人過往寫到兩性文章,僅是表示我不喜歡無理取鬧,又時常只將問題簡單二元論,就將自身責任甩鍋的議題,並非生來就對生理構造女有意見。
劍指無辜人群替自己的無能負責,就只是硬要,放到任何議題都成立。
當然這也是弱勢方最有意見的文字,受害後還要被指責無能,不過我想表達的核心是:你的過去與新來到的人其實毫不相干,你們非親非故;這些人後續製造出來這麼多的紛爭,很難讓人覺得這就是一批受害者。
誰辜負你,你就該去找當事人要。
觀眾的留言,是看得出對方社群痕跡的
根據吸引力法則而來。
這例子一定明顯,我不知道表達方法比較激進的女權人士,知不知道她們很大程度掉入自己對社會的想像,以及我並沒有認為我們的周遭充斥著「不知悔改」的沙豬;當然我不否認這個社會存在議題,但如果開口閉口就男性、男性的指。
那麼下輩子也許你該試試娘砲如何在男性圈生存。
我相信在她們的世界裡,糟糕的男性特別多,由於先遇到了不友善的事件,然後把她們變成「我同樣的對別人不友善是合理」的人,這後來會造就一種循環:不完全的認知,會吸引來更多挑戰她們認知的傢伙。
想堅強起來,考驗這不是來了,難道張牙舞爪就是你的回應。
...
餘下的空間你可以透過方格子既有功能,與我的內容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