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0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綠豆爸的幸福教養】孩子「為了」什麼不睡覺?

孩子每天應該睡多久才夠?網路上查詢普遍的資料,新生兒每天約16~18小時、學齡前孩子每天約9~12小時、小學階段的孩子每天約8~10小時。

不過睡眠時間也有個體差異,不見得有標準答案,但從孩子隔天的精神狀態、情緒反應、人際互動、專注投入⋯⋯的程度,我們就可以判斷孩子昨晚有沒有睡飽、有沒有睡好。

問過許多父母,他們都知道早睡早起對孩子的重要性,他們也都嘗試過讓孩子早睡早起,但卻往往適得其反,孩子睡覺的時間愈拖愈晚、然後早上起不來或有起床氣,然後變成負面循環。

「為了」什麼不睡覺?

若是要問孩子:「你為什麼要晚睡?」大概100個孩子可以有200個理由吧!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我們追問「原因」是沒有意義的,而是需要釐清行為背後的「目的」,才能理解孩子「為了什麼」要晚睡,然後進行調整與改變。

我自己的印象很深,小學時期的我也有早睡早起的習慣,但到了小學高年級之後,我的睡眠時間就愈來愈晚,一路到大學時期演變成「不見到日出不睡覺」。

當了爸爸之後,即使我沒有調整晚睡的習慣,但卻很希望孩子可以睡好、睡滿。

因此從孩子出生後,我們就會運用自然光線+室內燈光的變化,天亮時就將窗帘打開,讓陽光照進來,天黑時就將燈光關暗,也減少像電視手機的人為光源,因此儘管綠豆在嬰兒時期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而睡不好,但都能夠在晚上8點左右準備睡覺,然後在9點之前睡著。

不過這樣的美好時光,隨著老二粉圓出生、然後綠豆滿2歲之後開始產生變化,儘管還是在晚上8點左右準備睡覺,但睡著的時間卻愈來愈晚,甚至會發出聲響把粉圓吵醒,而當年的我們還沒有開始幸福教養的旅程,因此親子衝突不斷,打、罵、趕出房間、關在廁所⋯⋯等各種手段都使用過,然而不但無效,反而讓綠豆睡覺時更加不安,甚至會哭喊尖叫著醒來。

到了綠豆4歲、粉圓2歲,我們開始落實幸福教養的理念後,才能夠理解當年那段「睡眠黑暗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因此我們多管齊下,重新建立起家庭的睡眠常規,也與大家分享:

一、大人也不睡

孩子們無時無刻都在觀察著大人的言行舉止,有時候孩子半夜醒來,發現爸媽正在看電視,就會讓孩子開始產生「大人也不睡、我也不要睡」的念頭,然後運用自己的堅持和毅力硬撐著不要睡著,一下出來喝水、一下又說身體癢、一下抱怨房間熱、一下又說房間冷⋯⋯

因此即使當時的我還是習慣晚睡,但為了和孩子一起建立常規,也避免孩子和我們產生權力的拉扯(孩子會誤以為大人不睡是大人有權力),因此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全家就是9點熄燈睡覺,孩子在初期還會想要試探我們會不會趁他們睡著時再起來,不過當孩子知道我們是真的一起入睡後,也就跟著安心了,而不再需要和我們權力鬥爭。

過程中我們也採用《孩子的挑戰》書中的做法,熄燈後除非有生命危險(但通常不會有),否則孩子說的任何「想要」都可以置之不理,並且放入家庭會議當中討論,讓孩子可以在熄燈前完成各項需要和想要的事務。

同時因為我們有居家生活時間表,因此原訂在孩子睡著後要做的家事,就必須另外安排時間來完成,也就是會佔用了原本的親子遊戲時間,一個月後孩子安心了,也感受到親子遊戲時間更為重要,因此就提出我們不需要再全家一起熄燈的討論,恢復了孩子睡覺、就是父母「下班」的時間表。

二、獨享的時間

粉圓出生的頭一年,總是讓綠豆覺得家庭作息是以粉圓為主,而產生不公平的感受,因此綠豆不想睡的目的之一,是要獨享爸爸和媽媽的單獨陪伴,但又為了要抒發平時的壓抑,所以會產生不良行為吵醒粉圓,結果反而形成負面循環。

當時優幼教養的建議,是我們要在白天和孩子單獨約會,同時晚上也要讓孩子有分開獨享爸媽的時間。

因為媽媽只有一位,當綠豆粉圓同時都跟媽媽抱抱的時候,反而容易產生手足的衝突,因此我們藉由家庭會議,討論出輪流的順序。

這樣的習慣也延續到現在,即使綠豆已經10歲、粉圓已經8歲了,我們在睡前都還是有窩窩心、暖暖抱的模式,而媽媽也和他們各約定一個晚上,會陪伴直到孩子睡著為止。

三、自己的時間

這個需求在我身上、以及許多有上學經驗的孩子身上特別明顯,對我們來說,睡前的時間是用來「為別人負責」的,像是要寫功課、學才藝、補學科⋯⋯等,直到睡覺的時間到了,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怎麼能輕易放棄呢?

因此我們會在床上看書、聽音樂、玩玩具,就算沒有這些,我們睜大雙眼發呆,都是在享受自己的時間。

這一點目前在上學的孩子身上還無解,因為我們得到的訊息,是功課遠遠超過孩子應該和能夠負荷的份量,能順利完成就已經到了晚上8、9點,別說自己的時間沒有,連親子相處的時間都被犧牲掉了。

而來到可能非學校的孩子,也會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充分運用沒有回家作業的夜間時光,和家人、和自己好好的相處,就能夠逐步趨緩需要用睡覺時間來滿足個體的需求。

四、無聲的抗議

許多直升機父母、除草機父母、懸絲偶父母的家庭,都會面臨到孩子不想睡、睡不著的議題,同時在吃飯、洗澡、刷牙、穿衣⋯⋯等事務上,也都會面臨孩子的不合作。

孩子的目的很單純:因為在生活的其他面向,能夠作主負責的機會太少,因此就會把「吃、喝、拉、撒、睡」當成抗議的舞台,藉由不合作、不聽話、不配合來證明自己仍然有作主的權力!

若是父母更是用壓力要求孩子要早點睡(要吃飯、要洗澡、要刷牙、要穿衣⋯⋯),則更是加劇了孩子與父母的權力鬥爭,孩子不是一哭二鬧三耍賴,就是虛晃一招、敷衍了事。

面對用生活議題來進行無聲抗議的孩子,父母要能夠自我覺察,盡量將孩子能夠獨立完成與決定的生活事務,交由孩子自行完成與決定,切忌過度幫忙、干涉與建議。

當孩子在生活其他面向「作主的權力」被滿足後,就會降低和父母在「吃、喝、拉、撒、睡」上的角力了。

五、害怕和恐懼

有的孩子怕黑、有的孩子怕做夢,這些害怕和恐懼很需要大人的接納與體諒,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面對的方法,像綠豆目前還會開小夜燈、然後房門不要緊閉,就是他所想出來的方法。

當然也有可能因為白天的壓力、生活的事件、或是教養方式的壓抑,造成孩子對於睡眠的排斥,此時可以先從「源頭」管控起,降低孩子生活的壓力、然後調整自己對待孩子的教養方式。

也有孩子對於夜晚與睡眠,就像大人對於死亡,是有著相同的恐懼感,這要從生活的其他面向,讓孩子更悅納自己,對自己的能力更具信心,也就讓孩子更有勇氣面對夜晚與睡眠。

六、體力太充沛

多數孩子的體力與耐力都是勝過父母的(然後很容易瞬間沒電),因此許多孩子晚上睡不著,是因為白天動不夠。

我們的觀察是,孩子每天都會需要大量運動、大量動腦、大量動手操作的時間,因此在白天的活動安排要更具豐富與多樣性。

晚餐之後是否適合散步或運動,也會依每個家庭有所不同,但「累了想睡、餓了想吃、渴了想喝」這樣的生理自然需求要讓它經常發生喔!

直到目前綠豆10歲、粉圓8歲,他們仍然維持晚上8:30進房,大約9點左右睡著的習慣,隔天早上不需要鬧鐘,大約6:30-7:00之間會自己起床。

而我們也相約每年的農曆除夕,是我們家一起守歲的時間,這一天孩子要幾點睡都可以,而其他的364天,無論平日或假日,我們都是維持相同的睡眠常規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