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閒話】我討厭的小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之前提到我自初中開始,亂讀一大堆毫無營養的小説,猶如神農嘗百草,我才深切體會到小説的水準可以如此參差。

當我意識到手上的小説無法令我投入,我就會開始一邊閲讀,一邊思考這本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我會如此抽離?(所以我不時會看爛片去練習批判思考💩)

總結自身經驗,最大原因是主角無法引起我的興趣、共鳴或共情,我不理解他的行為,所以不想追看下去。

另一主因是我與作者的創作方向合不來,結果我無法跟從作者的敘述。

簡單而言,就是作者老是聚焦到我不理解或不感興趣的部分,值得深究的卻輕輕帶過😫


記得之前讀推理小説《犬坊里美的冒險》,身為辯方律師的主角在搜證期間,竟然開始遊山玩水,猶如旅遊特輯(?)至於屍體消失之謎,以及關於冤獄的嚴肅議題卻草草了事🤦🏻‍♀️

這些始終是主觀意見,只是我花費了時間和精神,卻讀到不喜歡的書籍,難免會失望或懊惱,但不至於動怒。

所以怎樣的小說會令我討厭?

一丶三觀不正

不敢説我的三觀正,我也不要求作品必須展現人間真善美。不過有些作品根本在傳遞,甚至吹捧迂腐崩壞的觀念,我就忍不住開始反白眼🙄️

假若作者的時代背景如此也算了,很遺憾有許多當代作品仍是如此。

而這種狀況最常出現於三流的愛情小説,也不只是性別定型或歧視這般簡單,有些作品已經嚴重到將情緒勒索、情感操縱、控制狂、跟蹤狂等黑暗面都美化成愛得狂熱,恐怖情人寫成夢中情人🤢

有時我都讀到恨不得一掌摑下去,怎可能有人想投入這種愛情啦?作者請不要鼓吹toxic relationship🚫

Twilight書迷清醒點!不要再嚮往Bella和Edward的愛情啦!🤦🏻‍♀️

是的,我當時年少無知,讀過兩本Twilight系列,然後看到電影版,我就徹底醒了🤦🏻‍♀️

二、故弄玄虛

先此聲明,安排煙幕和故弄玄虛是截然不同的行為。煙幕是作者精心設計的騙局,直至煙幕吹散後,觀眾就能看清真相,讓故事出現反轉。當然效果是好是壞,就視乎作者的功力。

就如經典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就是兇手們做出大量假動作,互相掩護,讓讀者的推理處處碰壁,然後再展示一個合理合情的解釋。

故弄玄虛則是作者嘗試模糊焦點,帶著讀者遊花園,結局根本沒有所謂的真相或反轉,純粹大家浪費時間,所以我對此特別憤怒。

最可惡是有些作者中段還寫得挺精彩,讓我相信作者的功力。直到結局無力收筆,我才會發現自己受騙了,好歹讓我先做好心理準備嘛😩

箇中例子有我先前帖文分享過的《有病》、《凍結的香氣》和《初戀》,我已經氣到拒絕再讀這三位作家的作品。

三、矯情造作

先此聲明,我對小説老土情節的容忍度超高。即使情節非常老土,灑點狗血,只要感情描寫得細膩真摯,我仍會深受感動,所以我至今還喜歡看chick flick嘛🤪

不過矯情就是作者強行放大某一種情緒,文字表達的內容只是流於表面,空洞無物。咳咳,基本上就是IG那堆愛情語錄,無病呻吟啦。

我對矯情造作的文字就是過敏,只要看到就馬上皺起眉頭😫回想起來,我十多年前竟然可以硬著頭皮,讀畢海岩的《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可謂意志力驚人。

基本上,我覺得海岩先生的文筆、人物設計和故事情節都矯情做作到不能,故事就是直男想像出來的美女警察與情深罪犯的激情浪漫愛情故事🤦🏻‍♀️

非常記得我當年讀到內心全面崩潰,畢竟他能夠得到「男版瓊瑤」的稱號,就知道非等閒之輩😰如此驚悚的閲讀體驗,讓我至今見到任何「海岩作品」還會瑟瑟發抖🕴🏻

以上就是我讀小說是最怕遇到的三大元素。

啊~當中的例子可謂我翻盡腦袋的資料庫得來,畢竟都是我巴不得能忘掉的書。

想不到當我再見到那堆書名,記憶猶新,果然受過的傷害還是忘不了😂

avatar-img
2會員
87內容數
From HK to UK // Instagram: yuduyujia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讀愚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話說我自小就很喜歡中文這套語言,因為我很喜歡中文蘊含的文化特點與意境表達。 可是我中學的中文科成績一直都在中下游徘徊,中三那年甚至落入到中文輔導班。我當時實在心灰意冷,感嘆滿腔的熱誠都只是我一廂情願。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常言道「開卷有益」,許多家長都鼓勵小孩養成閱讀習慣,對此我總是笑而不語。畢竟我當年就是藉此理由偷看許多不合宜的作品。 無可否認,閱讀是良好的活動,也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不過開卷是否有益就真的有待商榷。即使是經典童話故事也埋藏著許多血腥殘忍的橋段啦。
事緣倫敦購買中文實體書的渠道不多,就算金石堂和博客來可以運送到英國也好,動輒就要幾百港元的運費,絕非長遠之計。 思前想後,我不得不承認電子書是我最理想的選擇。首先,我現時書櫃的空間剛剛好,加上之後會再搬屋,我實在不想增添太多書籍。
一晃眼我在倫敦住了將近三個月,隨著生活逐漸穩定下來,我開始嘗試融入這個城市,而我目前最大的體會就是語言屏障。 我從小都生活在華語地區,就是平日多接觸英語媒體,所以我的英語還是足以應付日常基本的聽寫讀說,可惜仍遠不及我期望的流利程度。 每當我想與人再進一步溝通,就會陷入詞彙貧乏,用字不準的窘境。
才搬到新居,船運的家當就準時送到。紛紛擾擾,書籍總算都整理完畢。 其實我早就嫌棄舊書櫃的間隔與設計,一直都期待換新書櫃,所以我一搬入新居就開始物色書櫃。
話說我自小就很喜歡中文這套語言,因為我很喜歡中文蘊含的文化特點與意境表達。 可是我中學的中文科成績一直都在中下游徘徊,中三那年甚至落入到中文輔導班。我當時實在心灰意冷,感嘆滿腔的熱誠都只是我一廂情願。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常言道「開卷有益」,許多家長都鼓勵小孩養成閱讀習慣,對此我總是笑而不語。畢竟我當年就是藉此理由偷看許多不合宜的作品。 無可否認,閱讀是良好的活動,也是學習的重要渠道,不過開卷是否有益就真的有待商榷。即使是經典童話故事也埋藏著許多血腥殘忍的橋段啦。
事緣倫敦購買中文實體書的渠道不多,就算金石堂和博客來可以運送到英國也好,動輒就要幾百港元的運費,絕非長遠之計。 思前想後,我不得不承認電子書是我最理想的選擇。首先,我現時書櫃的空間剛剛好,加上之後會再搬屋,我實在不想增添太多書籍。
一晃眼我在倫敦住了將近三個月,隨著生活逐漸穩定下來,我開始嘗試融入這個城市,而我目前最大的體會就是語言屏障。 我從小都生活在華語地區,就是平日多接觸英語媒體,所以我的英語還是足以應付日常基本的聽寫讀說,可惜仍遠不及我期望的流利程度。 每當我想與人再進一步溝通,就會陷入詞彙貧乏,用字不準的窘境。
才搬到新居,船運的家當就準時送到。紛紛擾擾,書籍總算都整理完畢。 其實我早就嫌棄舊書櫃的間隔與設計,一直都期待換新書櫃,所以我一搬入新居就開始物色書櫃。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日更一千字文章DAY6 我的起心動念從打讀書心得開始 閱讀這個習慣很好,但我以前是個很討厭讀書的人,每次看見書籍難免會有一個文青夢,想說這樣比較有氣質,一直到驚覺自己有財務危機後閱讀了《窮爸爸、富爸爸》,才陸續開啟了我閱讀之旅,之後陸續讀了《讀懂一本書》、《精準寫作》、《不敗學習力》……等,還上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逛書店時不經意看到一本書,拿起來看卻發現看不下去,默默地把書放回去。這時候的你在想什麼呢?是覺得自己知識濃度不夠?還是覺得作者深度不夠? 我們或許都有吃高檔料理,但覺得不怎麼好吃的時候吧!價位高不等於保證好吃,因為口味是「因人而異」的。這正如書籍一樣,頻率不對,食之無味;口味不合,難以契合。書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週日AMA 網友 Huang Jyun-Lin 發問: 󠀠 "" 󠀠 每次有人分享看書的訣竅,都說:「不要看完整本書」、「挑選有興趣的部分看」。但只要我嘗試這樣做,都會很不舒服: 󠀠 擔心會不會有什麼更深刻的知識我沒吸收、 可能漏掉作者想傳達的地方? 以及,沒看完整本書
​我很喜歡書裡談到為什麼要讀書,「在人生的黃金時間,如果每天不讀書,就是吃、睡、玩、混日子,真的是你要的人生嗎?」
Thumbnail
都說閱讀能帶給人力量,讓人重新思考一些心裡卡著很久的事,這次我是領會到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日更一千字文章DAY6 我的起心動念從打讀書心得開始 閱讀這個習慣很好,但我以前是個很討厭讀書的人,每次看見書籍難免會有一個文青夢,想說這樣比較有氣質,一直到驚覺自己有財務危機後閱讀了《窮爸爸、富爸爸》,才陸續開啟了我閱讀之旅,之後陸續讀了《讀懂一本書》、《精準寫作》、《不敗學習力》……等,還上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逛書店時不經意看到一本書,拿起來看卻發現看不下去,默默地把書放回去。這時候的你在想什麼呢?是覺得自己知識濃度不夠?還是覺得作者深度不夠? 我們或許都有吃高檔料理,但覺得不怎麼好吃的時候吧!價位高不等於保證好吃,因為口味是「因人而異」的。這正如書籍一樣,頻率不對,食之無味;口味不合,難以契合。書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Thumbnail
我經常會覺得迷惑,雖然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作品,但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好像沒多少內容能記得住、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未必能夠說得出什麼。這或許是我太健忘,或是我未能明白書中所說的內容?因此我抱著以上的疑問翻閱本書,試圖了解別人是如何讀懂書文內容和記得住,進而能通過讀書來獲取智慧,幫助自己成長。
Thumbnail
#週日AMA 網友 Huang Jyun-Lin 發問: 󠀠 "" 󠀠 每次有人分享看書的訣竅,都說:「不要看完整本書」、「挑選有興趣的部分看」。但只要我嘗試這樣做,都會很不舒服: 󠀠 擔心會不會有什麼更深刻的知識我沒吸收、 可能漏掉作者想傳達的地方? 以及,沒看完整本書
​我很喜歡書裡談到為什麼要讀書,「在人生的黃金時間,如果每天不讀書,就是吃、睡、玩、混日子,真的是你要的人生嗎?」
Thumbnail
都說閱讀能帶給人力量,讓人重新思考一些心裡卡著很久的事,這次我是領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