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寫電子報的時候,我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我還沒想清楚要寫什麼就開始寫,以為文章的主題會自己出現。
這等於是跟自己的大腦對賭 21 點,有時候贏,有時候自爆。
這次,我爆了。
開工後第二個小時,我做完了研究;第三個小時,我感到事態不妙;第四個小時,我開始呼吸不順。
心理壓力下,我明顯感覺到產出效率越來越低,「失敗」的恐懼越來越沈重,我已經吸不到空氣,手指開始發抖。
第六個小時,我在情緒崩潰邊緣。
那時候,我決定做一件事:去打泰拳。
現在回想,這是一根救命稻草。
打完拳再次面對電腦時,大腦終於清晰了,於是刪掉多餘的材料,整理出合理的文章。
第九個小時,我成功按下發布鍵,安全下莊。
▋ 運動是巔峰表現的必要條件。
創作者的日常,就是面對高強度的心理壓力和情緒起伏(還有收拾自己犯錯留下的爛尾)。
要能過這種生活,強健的身體是必備。
心流科普作家 Steven Kotler 專門研究世界冠軍、棋王、CEO、喜劇演員、極限運動員等「巔峰表現者」。
在他的著作《The Art of Impossible》裡寫到,要達成巔峰表現,運動是絕對的必要元素,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空間。
運動的好處可以寫滿一整本教科書:維持健康、穩定情緒、增強能量水平、提升智力...
但對於創作者而言,運動最重要的功能是神經系統的調節。
運動讓你重設大腦,激發創意。
不運動,就沒有辦法發揮最強大的自己。
▋ 不只是「運動」,是「訓練」。
Kotler 表示,熱情很重要,但真正成就巔峰表現者的關鍵是「恆毅力」。
不管你熱情再大,一定會有受到打擊的時候。「恆毅力」就是你的「精神抗打能力」。
恆毅力的唯一訓練方法,就是運動訓練。
「訓練」和「運動 333 」不一樣的地方是,「訓練」要求你在沒有力氣的時候,再次拿出力氣來。
專業運動員對這點很熟悉,他們稱之為突破撞牆期,取得「Second Wind」,第二波能量。
這不是基因天賦,而是一個可以練習的技巧:練習讓自己處於「絕境」。
Kotler 的訓練方法:連續工作 10 小時後,去做高強度重量訓練,然後再帶狗去山路上爬坡,邊爬邊練習演講稿。
「如果我在攀爬懸崖時都能流暢地講完稿,那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講得順。」,他說。
▋如何維持一輩子的運動習慣?
《天生不愛動》作者 Daniel Lieberman 是人類學家,除了研究人類和運動的關係以外,也對「如何維持一輩子的運動習慣」給出一些建議:
1. 有氧和重量訓練兼具。
2. 爽,最重要。
3. 虛榮。
4. 團體。
▋有氧和重量訓練兼具,且要有間歇性高強度有氧。
遠古人類必須長距離追逐獵物,必要時刻衝刺獵殺,成功狩獵後,則必須搬運大塊獸肉回到營地。
調配一個「80% 中低強度有氧+20% 高強度有氧+重量訓練」的菜單,可以非常接近人體在農業革命前的操練狀態。
▋ 爽,最重要。
雖然我們都會偷懶,但我們都有愛上運動的潛力。
找到自己真的覺得很爽的運動,是讓運動持續一輩子的關鍵。
我很喜歡打泰拳,講打拳的好處我永遠說不完,只講三個:
1. 打拳訓練「鬥志」:當你肌肉細胞已經燃燒殆盡,你只能靠「鬥志」回擊對手。
2. 格鬥訓練拳腿膝肘協調,反應速度和戰術,實際上都在訓練大腦。
3. 它很爽。目前沒有任何 XR 技術,可以模擬揍人跟被揍的爽。
這個「爽」,在我寫作上最絕望的時候,重設了我的大腦,救了我一命。
(對了,泰拳也比買健身教練課便宜,客家魂大悅)
(抱歉,還是講了第四個)
▋ 虛榮。
運動完,發個限動讓大家看看自己好棒棒。
很膚淺,但很有效。
為了健康,我建議你善用虛榮的力量。(像是這篇文的圖片)
▋ 團體。
一群人一起運動,產生社交連結,運動就不是一個人受苦的事。
但重點是,要一群人一起「熱愛」這項運動,你才會被感染。
一群人「被逼」去運動,很快就變成一起去吃豆花。
▋大絕:已經找到喜歡的運動,但怎樣就是提不起勁,怎麼辦?
很簡單啊。
轉帳給我十萬塊,然後跟我約定好你一週哪幾天會去運動。
哪一天你偷懶,這十萬就歸我。
感受到這招的威力了吧。
當然,你可以換成任何一個,你相信不會捲款潛逃的人。
不要真的找我,我會。
---
PS:
這篇感謝臉友 甘和拾 發問帶來的寫作靈感。
另外,我只是愛運動,不是運動專家。
詳細如何訓練,請找專業的教練諮詢喔,別一個熱血就衝了。
(我上次熱血,養傷了三個月)
祝各位都找到自己熱愛的運動。
💡知識滿點,幹話連篇。訂閱《書不起》電子報,每週二晚上發信: chiukaun.substa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