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7|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從《冥王》談人類最不應該拋棄的是什麼?

#Atom跟光子誰比較強?答案是「量子」最強 #以哈戰爭 #加薩平均10分鐘就有1名孩童喪命

#Atom跟光子誰比較強?答案是「量子」最強 #以哈戰爭 #加薩平均10分鐘就有1名孩童喪命



  「殺害兒童就是你所謂的正義嗎?」-《冥王》


  以哈戰爭迄今至第48天,昨日(10/22)雙方終於達成休戰協議;哈瑪斯以50名人質,交換以色列監獄的150名巴勒斯坦婦女與兒童,雙方休兵4天,後續每多釋放10名人質就延長一天。在談論《冥王》前,先簡單認識一下以哈衝突:


1. 1916年,英國與法國達成戰後分割鄂圖曼中東各省的《賽克斯-皮科協定》。


2. 1917年,英國的《貝爾福宣言》,承諾在巴勒斯坦地區(下稱該地區)幫助猶太人建國,導致該地區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間加劇衝突。


3. 1918年,一戰後,鄂圖曼帝國戰敗(同盟國),該地區由英國(協約國)託管。


4. 1947年,二戰後,英國欲脫身,聯合國通過聯大第181號決議,將該地區劃分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兩個國家,該決議通過後,以色列建國,爆發第一次以阿戰爭(隔年猶太人口超越阿拉伯人口,截至2021年,以色列為936.4萬人,巴勒斯坦為492.3萬人,其中加薩走廊約230萬人佔46%)。


5. 該地區猶太居民比例由1922年的11%上升至1940年的30%,二戰後,達60萬人,佔該地區總人口約1/3及7.4%的土地。


6. 聯大第181號決議,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獲得約55%和45%的領土。


7. 1956年與1967年,分別爆發第二次和第三次(六日戰爭)以阿戰爭,該地區外,埃及的西奈半島、約旦的約旦河西岸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也被以色列占領。


8.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該組織被阿拉伯國家聯盟首腦會議承認為巴勒斯坦人的唯一合法代表。


9. 1973年,爆發第四次(贖罪日戰爭)以阿戰爭,以色列和埃及簽署和平協議。


10. 1973年,為報復美國支援以色列,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OAPEC)等決定每月減產石油5%,美國持續提供以色列軍火,利比亞立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導致第一次石油危機。


11. 1978年,在美國斡旋下簽訂《戴維營協議》,以色列將西奈半島還給埃及,石油危機緩解。


12. 1993年,以色列總理拉賓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簽訂《奧斯陸協議》,簽署後兩年,拉賓遭以色列右翼分子刺殺,巴勒斯坦持續對以色列發動襲擊,協議名存實亡。


13. 1994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立。


14. 2007年,哈馬斯奪走加薩地區的控制權,巴勒斯坦分裂為兩個政權;即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與加薩走廊的哈瑪斯。


15. 2014年,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


16. 以哈戰爭開始前的2023年,以巴暴力衝突加劇,造成247名巴勒斯坦人、32名以色列人和2名外國公民喪生。


17. 2023/10/7,以哈戰爭,約1200人喪命、240人被押到加薩走廊作為人質。以色列對230萬人的加薩發動空襲、進行包圍,並展開地面入侵。


18. 10/9,以色列全面封鎖加薩走廊,切斷對該地食品、水、電和燃料供應。


19. 10/18,巴西於聯合國提案「實行人道主義暫時停火」,遭美國否決。


20. 擁有15個理事國的安理會,前4次嘗試中,一份巴西草擬的決議案遭到美國否決,一份美國草擬的決議案則遭到中俄否決,兩份俄羅斯草擬的決議案,則無法獲得通過決議案所需的9張贊成票。在英美俄3國棄權下,11/15首次通過加薩延長人道暫停的決議。


  迄11/20,加薩走廊死亡數已超過1萬3300人(含5,600位孩童、3,550名女性、88名聯合國難民救濟工作署員、48名媒體工作者),另有3萬1000人受傷。發動突襲的主要策畫者之一及多名高階哈瑪斯官員已死於10/26的空襲,然而,以色列絲毫未停手;加薩和約旦河西岸醫護機構已遭250起以上攻擊,以色列醫療機構亦已遭25起以上攻擊。除了炸醫院,以色列還炸學校、炸貧民窟、炸清真寺,無處不炸,雙方皆已觸犯戰爭罪。


  「人類最不應該拋棄的是什麼。」-《冥王》


  浦澤直樹(1960-)的《冥王》改編自手塚治虫《原子小金剛》中的〈地上最大機器人〉,只是主角由小金剛,改為機器刑警蓋吉特。劇情描述未來人類與機器人的時代,七位「世界上最優秀機器人」及數年前參與中亞衝突代表聯合國調查波斯王國毀滅性機器人的「波拉調查團」的科學家,陸續遭殺害。此仇恨循環的情節,與現實的以巴衝突若合符節。


  「我們應該摧毀誰?我們應該憎恨誰?他們所謂的仇恨到底是什麼?」-《冥王》


  劇中因機器人無法殺害人類,故成為人類戰爭的武器,相互殘殺。然而,機器人卻不明白為何而戰?不明白該仇恨什麼?機器人作為人類製造的產物(劇中的小金剛或可稱之為生物),必然反映人性;即人性的暴力、偏見、仇恨。而劇中的終極人工智慧,更容納了全世界90億人的人格,卻因難以從中挑選而無法覺醒,必須靠某種偏差的情感,以失衡簡化混亂的程序,才能覺醒。而仇恨正是覺醒的人格,然而,為何是仇恨?仇恨為何能輾壓其他的人性情感?仇恨,作為一種情緒與行為,是非理性的、暴力的、主觀的。然而,仇恨是結果而非原因,真正應該解決的是引發仇恨的原因。


  「仇恨和悲傷永遠不會消失,你可能認為它們已經消失,但這些火種會繼續默默地燃燒。」-《冥王》


  復仇只會招來更多的報仇,然而,仇恨真的永遠不會消失嗎?仇恨如同恐怖主義,作為人的一種情緒與行為,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殺了一個哈瑪斯,還有千千萬萬個哈瑪斯,因為原因並未解決。而下一代在同樣的環境下成長,自然走向相同的道路;即持續仇恨。


  劇中「光子」艾普希倫試圖打破仇恨的循環,沒有給予敵方最後一擊,企圖將敵方從仇恨中解放,最後反被殺害。從結果看,似乎未有任何改變,然而,卻改變了敵方,讓敵方願意犧牲拯救地球。改變並非一蹴可幾的,而是需要好幾代人的反省與改變,才可能避免歷史重演。人並非機器人,雖然人有時候活得很像機器人,講求精準、記憶、過勞。然而,人是會犯錯、遺忘、需要休息的動物。因此人類會建造紀念碑,避免遺忘;建立KPI,以量化人的行為;喝提神飲料吃維生素,以縮短睡眠。透過從錯誤中學習、淡忘、和平、溝通,雙方建立新的關係,將仇恨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的力量,如:以巴的一國方案、兩國方案或三國方案(將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分別併入約旦和埃及),不到最後一刻都不要放棄希望。


  綜上,人類最不應該拋棄的是什麼?戰爭沒有勝利者,以哈戰爭,死亡與受傷的多是平民,甚至是僅為了苟活的貧民。以色列士兵也是人,不相信在看見違反人道的行為下,不會反問自己,為何而戰?是為總理納坦雅胡而戰,還是為和平而戰?在越來越講求數字化、量化的今天,人類最不應該拋棄的是不可數學化、量化的「互動關係」;即互動關係下產生的人道主義精神、使人之所以為人的精神。停火並不等於投降,當強者有能力而選擇不攻打弱者,甚至以德報怨時,對話才可能開始,和平才可能永久。

《PLUTO 冥王》 | 正式預告 | Netflix

在美國抗議真能被聽見?難道只能走極端,或收死亡威脅?

國家與個人信念的衝突難題:美軍自焚抗議事件,軍人身分的認同矛盾

'24.03.01【觀點│龍行天下】Pt.3 這個美國人,值得尊敬!

2023/11/2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