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第六)。
簞(dān),古時盛飯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歡顏回,多次稱讚他,這次稱讚顏回安貧樂道。說,『真是賢德呀!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窯的破房子裡。換了別人,都會憂愁萬分,不能承受,但顏回卻能在此處境下不改變好學的樂趣。顏回真是賢德呀』。
顏回之樂,非樂於貧困,而是樂於好學求道。
孔子一定是在顏回身上看到了自己年青時樣子。孔子自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 述而第七);又言,『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述而第七)。所以,非常喜歡顏回,視顏回為自己的傳人。
雖說顏回家境貧寒,但跟著孔子這麼多年,也應該有所收入和改善,不至於陷於如此境地。那什麼原因呢?《論語》中有跡可尋。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先進第十一)。
『其庶乎』,一般都注解為『幾乎近於道了』,取『庶』的幾乎相近之義。『道』則是憑空補足。但如此解釋與下文脫節。
我理解『其庶乎』,是收入多的意思。取『庶』眾多之義。
孔子說,『顏回的收入挺多的,但卻屢屢耗盡,陷入貧困。子貢沒得到公侯許可,私自做生意,猜度行情屢屢得手,賺錢了』。
空,耗盡。億,猜度。受命,接受諸侯大夫的授命。過去和現在做生意都是需要官家許可的。,管得松,特殊生意才需要官家許可,如經營鹽鐵。其它放開。管得緊,大多數甚至所有生意都需要官家許可。
顏回等大弟子跟著孔子,為孔子效勞,時不時總有些進賬。孔子得到諸侯大夫的賜予,應該會分些給得力的弟子。孔子喜歡顏回,自然會多給他些,所以說,『其庶乎』。但這種收入有時有有時沒有,一時多一時少;不像今天老闆給員工發薪水,是固定和穩定的收入,按月發相同數目。
顏回有錢了呢,就坐吃山空,一心撲在好學求道上。有錢就多花,沒錢就少花,『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也無所謂,仍然快快樂樂。而子貢則不然,就拿著賞錢做本錢去做生意,屢屢得手,因而生活富足。也就是說,顏回不擅理財,而子貢擅長理財。
除了子貢善理財,孔子還稱讚衛國大夫公子荊善於積累財富和處之泰然的心境。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子路第十三)。
孔子說,『公子荊善於為居室添置財物。剛開始財物不多時,他很灑脫地說;『差不多就可以了。』財物增多後,便淡然地說:『有這麼多就幾乎完備了。』財富更多後,便滿意地說:『這麼多就幾乎就完美了。』
孔子對處於貧富下的心境多有論述。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憲問第十四)。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學而第一)。
綜合起來看,孔子認為顏回的『貧而樂道』是最高境界,其次是『貧而無怨』,再其次是『富而無驕』。子貢和衛公子荊都能做到『富而無驕』。而『富而無驕』與『貧而無諂』相當,『富而好禮』和『貧而樂道』相當。子貢或許未做到『富而好禮』。
但『貧而樂道』也沒有『富而樂道』好,除非『富』與『樂道』相衝突,那就求之不得。這跟外部環境有關,也跟個人特質有關。外部環境惡劣,不願同流合污,就不可能『富而樂道』,只能『貧而樂道』。個人不擅持家理財,也不可能『富而樂道』,只能『貧而樂道』。
2020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