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Nat King Cole 的歌聲遠去,世界重新轉動。
H 和 T 都無法相信,剛剛所發生的一切……
T 先開口:「有一件事,我必須跟你說。我身邊有個人。我們認識 20 年,一直住在一起。」
晴天霹靂。「身邊有個人,住在一起」。果然,好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她是我的前同事,女子,比我小七歲。我們感情很好,我一直當她是親妹妹。」
H 如釋重負。是妹妹,而不是愛人。
「你有想像過,事情會變成這樣嗎?」H 忍不住問。
「沒有。我從來沒有談過戀愛。你是第一個。」
無法想像。同時,H 發現,對 T 的事情,她所知甚少。
H 突然感到恐懼。H 不懷疑 T 對她的感情,經過一年多的相處,T 對她有多着緊、多在乎,H 心裏清楚。只是,T 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H 對 T 的過去一無所知。作為個案,H 從不過問 T 的私人生活。
成為心理師前,T 在一個以男性為主的公營機構服務 20 年。喜歡 T 的人不少,但她沒有對任何人動心過。T 做夢也沒想過,第一個讓她「陷入情網」的人,是比她小 13 歲的一個 ...... 女子。
事情不應該這樣發生。T 自責。雖然 H 已經離開童年創傷中心,但嚴格來說,H 仍然是她的個案。
T 忐忑不安。要繼續發展這段感情嗎?對 H 來說,這是好事嗎?
T 想聽聽室友的意見。
T 萬萬沒想到,接下來,有更震撼的故事,等待着她。
那是關於,另一個「她」的故事。
中學畢業後,她進入警隊工作。她遇上她:讓她眼前一亮的一個女子。
她們在同一個小隊工作,是最合拍的工作搭檔。私底下,她倆也是非常投契的好姊妹。妹妹一直守護着姊姊,不論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她建議她買個房子自住,出租一個房間給她。就這樣,這對好姊妹開始了同居生活。
20 年了,她一直愛着她;而她,從不知情。
她,默默守護在她身邊,等待着。以為終有一天,她會發現這份感情,並給予回應。
她,是 T 的室友/閨蜜/妹妹。
這夜,三個女子,同時失眠。
一直以來,T 視室友如家人。T 很清楚,對室友的感情是親情,不是愛情。
室友情緒嚴重低落,T 很擔心。T 知道,繼續跟 H 交往,室友很可能會情緒崩潰。
思前想後,T 做了一個決定:先放下對 H 的感情。T 認為,處理好與室友的關係,再跟 H 發展,是最好的做法。
隔天,T 跟 H 說了室友的事,還有她的決定。
「妳不是說過,無論發生任何事,都不會拋下我?」H 紅了眼框。
「我與她,誰比較重要?既然你不愛她,為何不可以跟我在一起?」
被遺棄的感覺,淹沒了 H。
H 瑟縮在睡房一角,抿著唇。
T 心痛得緊緊抱着 H:「我愛你。但這樣的關係對你不公平,我們分開吧。」
如果一切就在這裏結束;如果 T 真的能夠放下 H……
T 始終沒能放下 H。
同時,T 也放不下,另一個她。
T 徘徊在兩個重度憂鬱的女子之間。室友情緒崩潰,無法工作,整天待在家中。
T 無法置室友於不顧。跟 H 見面,總是留意時間、留意手機,隨時候命,擔心家裏的她會出狀況。
H 耿耿於懷。她無法視室友如一般憂鬱症病患。她內心明白:室友的病不會好,除非她跟 T 分手。
T 很難過。看到 H 委曲求全的樣子,她心如刀割。
不只一次, T 提出分手。每一次,當 H 收到分手短訊,就會出現恐慌反應:氣喘心悸、呼吸困難,甚至全身動彈不得。這時,T 又會忍不住奔往 H,將她抱在懷裏。
不捨與自責、心痛與內疚,充滿 T 的內心。T 就像夾心餅乾,夾在兩個她無法割捨的人中間。
這段欲斷難斷的關係,維持了兩年。
不能再這樣下去,T 很清楚。她們仨早晚會崩潰,包括她自己。
終於,T 做了一個決定:不再出現在 H 面前。
H 身心交瘁,幾近崩潰。
無法繼續工作,H 向公司提出請辭,隻身去台灣調養身心。
第一年,T 還會發訊息給 H,關心她在台灣的生活,還有身體狀況。
第二年,T 完全消失在 H 的世界裡。
H 也終於能夠安靜下來,沉澱與反思,與 T 的關係。
從來沒有被母親好好愛過的 H,潛意識裏一直在找母親。對母愛的渴求,化成對伴侶的期許:她渴望伴侶對她關懷備至,無條件愛她,給她所需要的一切,如同她理想中的母親。
而 T,正是 H 心裡理想母親的原型:有誰比心理師更懂得聆聽、回應、支持與陪伴?
T 給予 H 母愛般的關懷。這份感覺,讓她無限依戀、無法割捨,也無法放手,就像孩子無法離開母親溫暖的懷抱。
H 愛上了母親的投射 — 這或許可以解釋,H 為何愛上女生。
H 知道,療癒之路,必須繼續走。
只是,這一次,T 不在了。
從身體著手,H 看中醫,也配合運動、食療、靜坐,全方位想要改善身體狀況。兩年間,H 轉了好幾位中醫師,身體情況始終不見好轉。
就在「放棄治療」之後,H 接觸到一個新時代的概念:信念創造實相。外在世界的所有現象,包括身體健康、金錢狀況、親密關係等,都是內在世界(心靈)的投射。
身體沒有病,身體症狀只是心靈狀態的投射。最需要療癒的,是 H 的心靈。
H 開始覺察自己的內在世界。她發現,她慣性批評、貶低與攻擊自己。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用、不應該存在。她內在有個聲音 24 小時播放:像你這麼糟糕的人,不值得被愛,也不配擁有美好人生。
對於 T 的離開, H 也是用這套思維去理解:是我不夠好,比不上室友。
H 痛恨自己。她痛恨自己無能,無法贏得媽媽的愛;她痛恨自己無能,無力拯救母親;她痛恨自己無能,沒有弟弟優秀;她痛恨自己無能,最終輸給室友。
T 不愛我,是理所當然的。
這個結論,讓 H 心碎。
愛在哪裡? 遍尋不獲。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愛?
H 努力尋找答案。
一直以來,H 往外索求,想要從他人 (不管是母親,還是伴侶)身上得到愛。
直到她發現,愛並不是索求:愛是付出,是給予。
這個領悟, 讓 H 對事情有了新的解讀:T 離開,不是因為不愛她。剛好相反:是因為很愛很愛她,T 才狠心離開。
T 無法再全心全意陪伴與支持 H。繼續跟 H 在一起,只會剝奪 H 得到幸福的機會。
放手,讓有能力給予愛的人照顧 H。這才是對 H 最大的愛。
很愛很愛你 所以願意 捨得讓你 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飛去
很愛很愛你 只有讓你 擁有愛情 我才安心
T 曾說:對不起,我無法給你幸福。我唯一能做的,是放手,給妳自由。等妳遇到愛妳的人,我就安心了。
謝謝妳,T:
謝謝妳好好愛過我;
謝謝妳為我所做的一切;
也謝謝妳讓我明白,無論我多扭曲、多千瘡百孔,我仍然值得被愛。
妳已經親自向我示範,如何愛人。
我會用妳愛我的方式,好好愛自己。
後來,H 改了個新的英文名字:Allie (愛你)。
這是她給自己的祝福。
我會永遠愛你。無論是順境或是逆境,富有或貧窮,健康或疾病, 我將永遠愛你、珍惜你,直到地老天長。
以上是,她對自己的承諾。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