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記憶是真實存在,還是被你創造出來的?談《記憶vs創憶》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記憶vs創憶》是一本我很久以前讀過的書,即使我後來忘記了書名,也不知道書中理論有沒有被更新的研究推翻,但書中強調的「記憶不一定是真的」這件事,卻一直令我印象深刻,很多時候也印證在我自己的生活裡。

所以,「記憶」是無堅不摧的嗎?「記憶」就代表真相嗎?抑或如同作者羅芙斯特博士在書中的比喻:記憶就好像一匙牛奶攪入一盆清水,而每個人腦海裡包含幾千萬個這種模糊不清的記憶,有誰能夠分離出水中的牛奶?


raw-image

為「壓抑記憶」受害者代言成書

1990年代初,「壓抑記憶」之說在美國掀起性侵害的風暴,全國各地相關的性控訴案件如滾雪球般數量激增,包括艾玲.佛蘭克林於1989年因著童年記憶,使檢方以謀殺罪起訴她的父親喬治.佛蘭克林、以及美國小姐(1958年)瑪麗蓮.凡.德柏在1991年宣稱自己從五歲到離家上大學這段期間,持續遭到父親的性侵犯。

種種駭人聽聞的亂倫、魔鬼教聚會、殺嬰祭祀儀式、強迫動物性交事件如潮湧來,加上媒體報導、書籍出版、相關演講、公開談論的推波助瀾,「性侵犯」話題以燎原之勢在美國延燒開來,摧毀了無數的家庭與個人。

控訴事件多半有以下的形成模式:一個人走進了心理治療師的辦公室,尋求幫助以解決眼前生活上的問題,接著在治療的過程中,他挖掘出自己遺忘已久的「壓抑記憶」,想起小時候曾被性侵犯,帶著這個記憶悲憤控訴施虐的家人和親友,並要求賠償。

大部分的時候,被告如何駁辯否認都無濟於事,因為他也被認為是在壓抑自已的記憶,與原告不同的是,他壓抑的是自己施虐於他人的記憶,「壓抑記憶」成了陷人於罪最堂而皇之的理由,在不斷的質問和洗腦之後,許多被告也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甚至為結束苦難,而無意識地創造出犯罪的假記憶,最後鎯鐺入獄。

確實性侵兒童的人自然罪有應得,某些挨告的無辜者因證據不足未被起訴,卻在訴訟期間失去平靜的生活,更多人為此身敗名裂、家庭破碎,卻是有冤難伸。專長於記憶方研究的羅芙斯特博士於是決心轉換方向,研究法庭上證人記憶證詞的可靠,也因此成就了《記憶vs創憶》這本書,提醒人們在探索真相時,應有的科學態度。

raw-image

錯誤的治療釀成無數悲劇

《記憶vs.創憶》以一則則真實案例告訴讀者錯誤記憶造成的悲劇:

琳在六歲時曾被她叔叔性侵犯,在她叔叔最後一次侵犯她的十三年後,她在體重過重、沮喪、焦慮、對自己失控行為感到羞恥與厭倦時,接受了心理治療,治療師將全副精力放在她童年期被性侵犯的細節上,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她憶起她的父母曾經侵犯過她。

但在以後的一年裡,琳的情況並未改善,她自殺未遂五次,每天服用大量藥物控制她的頭痛、胃潰瘍、失眠、焦慮、情緒不穩,並被診斷患有情緒的精神分裂症、兩極精神異常症、憂鬱症等症狀。

15歲的珍妮佛在開始接受心理治療時,完全沒有任何被性侵犯的記憶,但在接受十個月密集的治療後,她突然有了被性侵犯的詳細記憶,於是和姊姊克里絲汀聯合控告父親道格性侵犯。

道格卻一點相關記憶都沒有,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訴訟,最後治療師在法庭上承認他並無評估珍妮佛的故事是否與其家庭資料相符,法官在衡量各種證據後,宣布不起訴道格,當庭開釋,但道格在審判完不久後離婚,也永遠失去了他的女兒。

艾瑞卡和茱莉指控父親保羅長年性侵犯她們,其中包括魔鬼教儀式、血誓、強迫她們與動物性交,但專門處理性虐待的女醫生並沒有在兩個女孩身上找到任何異常疤痕。

專長在邪教和心靈控制研究的加州柏克萊分校社會學教授理查.奧希夫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種殺嬰的撒旦魔鬼教存在過,甚至曾實驗地對保羅種植假記憶成功,然而對孩子深信不移的保羅卻懷疑自己的記憶,在眾多專家的「拷問」和妻女的慫恿下承認有罪,被判刑20年。

挑戰記憶 抽絲剝繭尋真相

經過抽絲剝繭的分析,發現治療師的「失職」正是造成這些悲劇的禍首。在許多治療過程中,狂熱的治療師使用「年齡回歸、影像重現、靈感記錄、夢的練習、身體練習」各種引導方式,試圖幫助病人恢復記憶。

卻在無意(或有意)間加入了個人的建議、暗示,甚至將虛構的記憶種植到病人脆弱的心靈之中,隨著這個「融合事實、夢境、幻想、扭曲、不真的綜合體」衍生滋長,終成傷害病人和第三者的可怕惡果。

那些訓練不足、過度熱心、錯誤輔導的治療師堅信他們的病人的記憶,鼓勵病人對抗施虐者藉以重生,卻拒絕求證事件真偽,這樣的態度引發懷疑者的攻訐,更有媒體記者、私家偵探假裝病人接受治療,揭開治療過程的內幕。

兩派主張不同的專家、治療師、病人、家屬、擁護者開始前所未有的口誅筆伐、互相攻擊,整個心理學界與社會輿論陷入一片「壓抑記憶」真偽的狂熱激辯中。

然而,我們要看的並不是兩派相爭的熱鬧,而是要引以為戒,藉由一樁樁的真實案例與實驗分析,深入了解記憶的本質,釐清記憶是個「依據原有認知架構去重新建構的歷程」,它並不是黑白分明,更會隨著不斷加上的訊息去修改之前的「真相」,治療師應謹慎小心地處理病人的「創傷記憶」,求助於心理治療師的病人也要有「遇人不淑」的危機意識,以免遭到不當治療之害。

我們相信,無論在美國或台灣社會,都存在著性侵犯的受害者,兒童性騷擾更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但那並不代表所有上門求診的病人都是亂倫和性侵下的受害者。

「以偏概全」只會讓真正受害者的治療資源被剝奪,讓不曾受創的人為「假記憶」所侵擾,更使無辜的人深陷囹圄。在台灣心理治療尚不風行的此時,操心這些或許過於多慮,但這本書要教導我們的,不僅只是防患未然,更要培養「多角度思考看待事物」的理性和習慣,提醒我們永遠要對未知存疑!



照片出處1:https://www.master-insight.com/%E8%A8%98%E6%86%B6%E6%98%AF%E8%99%9B%E6%A7%8B-%E6%84%9F%E5%8F%97%E5%8D%BB%E7%9C%9F%E5%AF%A6/

照片出處2: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77720

我只追隨靈感,想寫啥就寫啥。 最愛寫小說和搞笑文,其他文章通常是用來掙錢和練文筆的。 希望有生之年皆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妹尾河童之邊走邊啃醃蘿蔔》一書書腰上寫著:「拜託各位書店店員。這本書並沒有教人家如何醃醬菜,請不要放在食譜區。」忍不住笑出來,這書的編輯真是天才,如同妹尾河童的文章和圖畫,也是有趣得緊哪!
就是格友老鳳在感嘆:「有了一本書,然後呢?」 然後我就說:「沒有很多然後柳,因為.....」 因為什麼都寫在文裡了。
這年頭要出紙本書其實不難,問題是......都寫在我文章裡了。
我想將葛里遜的書定位為娛樂小說,不想強調它們是法律小說。
話說編書到都在幹啥呢?以老葛的這本《自白》為例,簡單說明一下特約編輯(就是我)的工作流程。
不知道為什麼,我明明是一個很愛看小說的人,可每次接到編書案子都以財經管理類的書居多,實在很無語,為何都沒人找我編小說呢?直到那年接到遠流發的案子,要我編的居然是一本小說,而且是我最最最喜歡的美國作家的作品。
《妹尾河童之邊走邊啃醃蘿蔔》一書書腰上寫著:「拜託各位書店店員。這本書並沒有教人家如何醃醬菜,請不要放在食譜區。」忍不住笑出來,這書的編輯真是天才,如同妹尾河童的文章和圖畫,也是有趣得緊哪!
就是格友老鳳在感嘆:「有了一本書,然後呢?」 然後我就說:「沒有很多然後柳,因為.....」 因為什麼都寫在文裡了。
這年頭要出紙本書其實不難,問題是......都寫在我文章裡了。
我想將葛里遜的書定位為娛樂小說,不想強調它們是法律小說。
話說編書到都在幹啥呢?以老葛的這本《自白》為例,簡單說明一下特約編輯(就是我)的工作流程。
不知道為什麼,我明明是一個很愛看小說的人,可每次接到編書案子都以財經管理類的書居多,實在很無語,為何都沒人找我編小說呢?直到那年接到遠流發的案子,要我編的居然是一本小說,而且是我最最最喜歡的美國作家的作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記憶的不可靠性,並提到人們會修改和創造記憶,造成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情況。另外也提到記憶的形成與人的狀態有關,造成不同的觀點。最後還討論了一般記憶與創傷記憶的不同之處。文章指出記憶的奇妙之處,觀點可能因人而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我們對於記憶的遺忘和記錄,並表達了重新開始寫作的意願。不要相信大腦,很多時候它的記憶體不足,因此文字記錄每個時刻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卻完全沒有證據來呈現那些忘掉的,沒被記起來的事情,也就是沒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不好。     其實記
Thumbnail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Thumbnail
   本書根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扭轉我們對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與健康。
Thumbnail
  在談論《物質與記憶》前,讀者可先參閱筆者另篇文章〈從《蜆殼與圓錐─柏格森的時間虛擬性》─談影像(image)總合即物質〉(詳下方連結),可對柏格森的問題意識有一初步的認識。其問題意識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
Thumbnail
普魯斯特憑直覺知道,記憶需要這種變更過程。如果你想要設法防止記憶改變,那麼只能終止它的存在。貢佈雷就這樣遺失了。這就是普魯斯特滿懷歉意的秘密:對於某一件事情,我們為了記住它,就必須記錯它。
Thumbnail
細胞是有記憶的,你認同嗎?但是我們往往意識不到,它甚至會讓一個人深陷痛苦漩渦而不自知,你認同嗎?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記憶的不可靠性,並提到人們會修改和創造記憶,造成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情況。另外也提到記憶的形成與人的狀態有關,造成不同的觀點。最後還討論了一般記憶與創傷記憶的不同之處。文章指出記憶的奇妙之處,觀點可能因人而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我們對於記憶的遺忘和記錄,並表達了重新開始寫作的意願。不要相信大腦,很多時候它的記憶體不足,因此文字記錄每個時刻變得至關重要。
Thumbnail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卻完全沒有證據來呈現那些忘掉的,沒被記起來的事情,也就是沒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力不好。     其實記
Thumbnail
大腦無法記住零碎片段的訊息,通常必須把那些新的資訊跟腦中原本已記住,也就是已經存在的訊息連結,才能永遠記錄下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自己編故事,也就是我們潛意識中會不斷地把外界的訊息合理化,那些零零碎碎的訊息,大腦自己會去從原本已有的背景知識以及經驗中,去提取相關的訊息來填
Thumbnail
   本書根據心理學、神經生物學扭轉我們對遺忘的迷思,也破除了對遺忘的焦慮恐懼;理解「記憶」和「遺忘」的和諧運作如何讓我們擁有清醒的頭腦與健康。
Thumbnail
  在談論《物質與記憶》前,讀者可先參閱筆者另篇文章〈從《蜆殼與圓錐─柏格森的時間虛擬性》─談影像(image)總合即物質〉(詳下方連結),可對柏格森的問題意識有一初步的認識。其問題意識除了對抗歐陸傳統哲學以理性主義為依歸,視經驗為普遍的,並排除非普遍的差異外(類似當今的科學),更欲對抗黑格
Thumbnail
普魯斯特憑直覺知道,記憶需要這種變更過程。如果你想要設法防止記憶改變,那麼只能終止它的存在。貢佈雷就這樣遺失了。這就是普魯斯特滿懷歉意的秘密:對於某一件事情,我們為了記住它,就必須記錯它。
Thumbnail
細胞是有記憶的,你認同嗎?但是我們往往意識不到,它甚至會讓一個人深陷痛苦漩渦而不自知,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