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13我再度從床上痛醒,這是我完成3/10名古屋女子馬拉松後逐漸恢復的日子。
我爬起床,坐在椅子上,突然悲從中來哭了起來,我想到那些沒有完賽的人,她們這些日子的心境。
她們跟我一樣這幾天身體很痛吧,然而,與我們這群完賽者不同的是,她們沒有Tiffany項鍊作為安慰劑,在社群媒體接受親友的讚揚與祝福,而是要承受身心雙重的煎熬。
超過35公里時,我也曾想過放棄。我的腳底板像木板一樣僵硬,我的腳踝隨時都有斷裂的感覺,我的膝蓋痛到仿佛要爆開。每一步都伴隨著劇烈的疼痛,我真想盡快結束這一切。
但我沒有放棄的勇氣,因為我知道,若我選擇放棄,我將被悔恨、自責、懊惱、自卑、自我懷疑所吞滅。
強忍著身體感受到種種不適,我選擇繼續前進,因為我無法面對放棄後內心的煎熬。
通過終點線,拿到Tiffany項鍊,身邊的人都好開心,因為我們做到了,我們完賽了。身體很痛,但心好滿足。
然而,未能完賽的人只能默默忍受著身體的疼痛,搭著地鐵回到住處,不敢在社群媒體發文,一邊哭泣一邊接受親友的安慰。
第一天晚上,身體感到最不舒服,貼了一堆消炎貼布,仍然痛苦不已。在這種痛不欲生的情況下,我真的不敢想像,如果沒有完賽該怎麼辦,我該如何面對自己腦海中那些負面的想法、對自己的指責、責怪自己半途而廢的想法?
突然間,我想起了孔子「半途而廢」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冉求對他說:
您所說的道理很好,我也很認同,但我卻沒有能力做到。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孔子回答說:
你覺得你沒有能力,那至少試一試吧,如果努力了一半,發現真的無法繼續下去,這時放棄,才是因為能力尚不足。
然而,你根本沒開始行動,你怎麼知道你沒有能力呢?
這只是對自己設限,不肯嘗試罷了。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孔子並非不認同半途而廢,而是不認同那些畫地自限、不肯踏出第一步的心態。
這種情況不僅存在於馬拉松比賽中,也存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求學失利、創業失敗、無法找到適合的工作、婚姻關係無法繼續⋯⋯有太多太多未能完成的事情。
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應該對自己說:
我願意開始行動,踏出第一步已經很了不起。
我已經努力、我已經全力以赴,然而現在放棄,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我們選擇不再困於不適合自己的情境中,不再固執於過去的投入與成本。
我想向那些努力後放棄的勇者致敬,你們選擇了一條更加艱難的道路。
願我們都能「專注當下,選擇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