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我們在幹嘛呢?18歲的張愛玲投稿了處女作〈天才夢〉,單從這篇文章就能看見她年紀輕輕展現驚人才華,除此之外,甚至神預言自己的未來,原來一篇短文就案情不單純。
1.文學的天賦
我還記得搖搖擺擺地立在一個滿清遺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眼看著他的淚珠滾下來。
張愛玲回顧自己的文學啟蒙,三歲背詩,七歲寫小說,這些超齡行為令人驚訝。
她的標識風格,華美的詞藻,她也自述對于色彩、音符、字眼極為敏感,對美學有特殊堅持,這是藝術工作者的天賦,華麗蒼涼的風格絕非一朝一夕而成。
2.對感情的執著
第二部小說是關于一個失戀自殺的女郎。我母親批評說:如果她要自殺,她決不會從上海乘火車到西湖去自溺,可是我因為西湖詩意的背景,終于固執地保存了這一點。
張愛玲的作品離不開「感情」,從天才夢就可以一虧究竟,寫過各式情感她要的卻非常純粹,如同 愛 之中敘述的:
然而,現實世界的感情充滿波折與算計,如同《傾城之戀》的婚姻攻防戰,以及她與胡蘭成無疾而終的感情。
3.對金錢的執著
我躊躇著不知道應當選擇音樂或美術作我終身的事業。看了一張描寫窮困的畫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場,決定做一個鋼琴家,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裡演奏。
在張愛玲的許多作品中,都可以看見金錢的影子,如《第一爐香》中薇龍何以一步步掉入姑姑的掌控,與金錢脫離不了干係。
對金錢的不安全感,從經驗而來,尤其是她離家出走後,到母親與姑姑家住,母親經常有意無意的透漏,為她做出大量的犧牲,久而久之形成她心中的虧欠感。因此在〈童言無忌〉中她說:
「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那是嚴格的試驗」
她將金錢與情感綁在一起,因為不論是給錢還是要錢的人都是一種考驗,當兩人之間沒有金錢往來,就再無可能,因此最後她給胡蘭成的只剩下錢。
4.與母親關係不佳
我母親從法國回來,將她睽隔多年的女兒研究了,「我懊侮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她告訴我,「我寧願看你死,不願看你活著使你自己處處受痛苦」。
母親離開年幼的她去留學,因此張愛玲對母親充滿崇拜。如〈私語〉談到母親,一切都是好的:
「家里的一切我都認為是美的項巔。…….連帶的也喜歡英國了,因為英格蘭三個宇使我想起藍天下的小紅房子,而法蘭西是微雨的青色,像浴室的瓷磚,沾著生發油的香,母親告訴我英國是常常下雨的,法國是晴朗的,可是我沒法矯正我最初的印象。」
然而等她正離開父親家、到母親家住,一切都改變了,原來母親不若她想像,不但對她百般挑剔,也沒有給她溫情,最後她對母親也失望了,永遠的離開。
莎士比亞曾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在張愛玲身上驗證了。
而對自己透徹了解的張愛玲,才能在〈天才夢〉這篇早期作品中幾乎命中自己的一生,不論是天才或者蠢材的一面。
對「天才」我們有諸多偏見,其中之一就是:天才是全能的,然而諸多的認知心理學派,都認為智力是不同種成分組成,其中Howard Gardner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包含了八種相對獨立的智能:語文、數學邏輯、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自然觀察,這表示每個人各有所長所短,不需高要求「全才」。
於張愛玲,清楚知道自己擁有語文優勢,將之發揮的淋漓盡致,從小開始練習閱讀與寫作,加之本身的天賦,果然一舉成名,轟動文壇。
同時她也清楚自己的弱勢,人際與生活自理深深困擾她,即便如此她學會在困境之中尋找快樂,懂得怎麼看「七月巧雲」,享受微風中的藤椅,這些獨一無二的歡快,只會出現在接納自己之後。
張愛玲的天才夢成與夢碎,不脫「發揮優勢、接納自我」兩個老生常談,但要如何使這兩者成立,全都建立在對自我理解的通透。自我理解的層面上很廣,包括性格、興趣、才能、價值觀等,自我理解的第一步就是「回顧過去」,如同電影《沙丘》裡全知全能的「奎薩茲哈德能」,喝下沙蟲鮮血後便可以「得知過去,預知未來」。
某方面〈天才夢〉的書寫也有此作用,這是張愛玲成為才女作家的起點。我們也可以寫下自己的「天才夢」,整理自己的過去,回想印象深刻的人事物,用自己的話編寫屬於自己的故事,了解自己過去蓄積的養分,甚至天命所在。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頭爬滿了蚤子
文章華麗的結尾也成了張愛玲人生的結尾,據說晚年的她被精神病糾纏,常常出現蟲的幻視,再度呼應了〈天才夢〉。
天才如張愛玲,有著世人驚奇的文藝才華,卻同時擁有令人不解的性格,強烈反差才能造就這位才女作家。
〈天才夢〉說道:「世人原諒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唯有此處張愛玲誤判了,世人不僅原諒了她,還深深愛上她創作出的傳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