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3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我第一次面對四角群戲的解法

最近在寫「烈火之心」的第一幕時,第一幕收尾在一個包含了四個角色的群戲裡,這一段的相關成品在:

「烈火之心」試閱章節(六) -- Stable Diffusion繪製

「烈火之心」試閱章節(七,完) -- Stable Diffusion繪製

之中。

這兩個章節的總字數大概是4700字:

字數統計

這一場景跟其他場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是我第一次嘗試有四個主要角色的場景。

在此之前,我大部分的場景最多就是三個主要角色,且通常是一個主要角色與兩個次要角色的對談。

但這次嘗試的情節是四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立場與象徵,彼此的利益互相衝突,導致第一幕結束在不可避免的同伴互鬥上。

為此,我一開始就定義了四個角色的立場與大概的演出定位:

奴隸商人古德溫(主動惹事的壓迫者)

剛知道自己變成奴隸的阿蓮娜(純真被迫害的象徵)

受雇的傭兵史卡特(受困於職業道德而失去夥伴信任的失敗者)

受雇的傭兵阿速卡(隱忍到最後爆發的母性)


這場戲,必須累積阿速卡的憤怒情緒,讓她在不斷的刺激下在第一幕的收尾做出不可逆轉的決斷,且毫不後悔。

我用了四千多字來鋪墊,而根據核心讀者的反饋,這樣的鋪墊並沒有產生無趣或拖沓的感覺,讀者可以很順地讀完,不會卡在四個角色的互動中覺得無聊。


不過我作者本人倒是在安排這場景時卡了整整三天三夜,茶不思、飯不昧。

最主要的原因是四個角色都要有份量的演出,非常困難啊!

我在處理角色互動時,常用的方法是「故事的解剖」中推薦的「由內而外法」,簡單說,就是在處理一整個場景時,作者本人化身成故事中的一個角色,由這個角色的性格、設定、記憶、立場等因素來設想他會說出什麼話、有什麼情緒和做出什麼反應。

由於作者是將場景鎖定在一個角色身上,因此角色的情緒、對話與動作就會是連續且一貫的,不用顧慮其他角色的看法,可以很完整展現這個角色的演出。

但這個方法的問題在,多於三個主要角色的多人戲之中會發生「羅生門」般的現象。


例如角色甲,當作者從甲的觀點來撰寫劇情時,甲可能會說出與做出ABCDE這五種事情。

然後當作者從角色乙的觀點從頭開始想乙的劇情與對話時,做出來的事情有可能變成BDCEF。

在這邊,角色甲乙的事件C與D是一起參與的,但是兩個角色對C與D的最佳順序卻是不同的。

從甲的觀點來看,先C再D可以完滿他的演出;但是從乙的觀點來看,卻是先D再C才能帶來最佳演出。

這種事在只有兩個角色的場景時很好解決,選擇一個事件發生順序,然後另一個角色順著調整就好。但當這種羅生門症狀出現在四個角色的群戲時,就會非常恐怖。


你可以想像成,四個演員在舞台上,拿著四份不同的劇本在排戲,因為每個角色拿到的劇本都是八成類似,但有兩成的台詞與動作順序都不一樣,使得這四個角色在排練時會出現搶詞、走錯位甚至摔到舞台下的問題,然後四個演員就會開始吵架,因為他們都覺得自己的劇本才是正確的(也同時是對他們的演出最有利的),接著他們就發現自己的劇本怎麼跟其他人都不一樣,最後就會來找你這個編劇兼導演討說法。



當我在寫這場戲時,四個角色的對話與動作順序彼此交關,但每個角色的最佳順序都不一樣。我試著在腦中直接拼湊出一個最佳順序,但卡了一天後,確認這根本不可能做到。

於是我在第二天,用上了一個老手段的變體版:

給小說一個待辦區

在這個變體版裡,我為每一個角色設立了一個待辦清單,將他們最佳順序都列在自己的分區裡面,然後開始寫正文。

情況就像附圖:


原本列在腦中,每個角色的戲份都分區列好列清楚,然後開始在正文撰寫時,遇到相關的劇情就在相對應角色的待辦清單中勾起來劃掉。

當我劃掉一個事項時,檢查其他角色還沒劃掉的事項裡面有沒有相關的動作,如果有的話,就改動待辦事項的順序,並且一起劃掉。

這樣就能緩緩地將所有角色的對話與動作慢慢統整出一個符合大家共同演出的順序。


由於在這個場景中,最主要的兩個角色是身為大反派的動機驅動者古德溫,以及整個故事的主角阿速卡,所以他們兩個的待辦清單擁有最高權限,所有順序牴觸這兩個角色的待辦事項都要因此調整。

我在使用這個方法兩天之後,終於把所有待辦事項都排序並消除完畢,這就是第一幕收幕戲的製作由來。


之後我遇到多角群戲時,應該也還是會依此法來穿過這層恐怖的羅生門迷霧。畢竟我也想不到更好的手法了。

同個場景裡一大堆角色要搶奪戲份,實在是太難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