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幸福』與『尊敬』為何不適合作為企業的使命

    幸福(happiness)尊敬(respect)雖然是人類追求的普世價值,但它們可能不是最適合作為企業使命的核心元素,為什麼這麼說,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提供大家做個參考:

    • 過於抽象性和主觀性:

    幸福和尊敬都是非常主觀和抽象的概念,不容易被量化或具體衡量。而企業在制定使命時,通常需要連結具體、可執行的目標,以便員工能明確地知道如何達成這些目標。

    • 多樣性期望/需求的歧異:

    不同的人對幸福和尊敬的理解與期待可能大相逕庭。在企業環境中,將使命設定為追求幸福或尋求尊敬,可能無法滿足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因為每個人的個人價值觀和文化背景,都可能影響他們對這些概念的看法。

    • 與商業目標的關聯性過低:

    企業的使命應該是『直接』與其業務目標相關聯。雖然提升員工或客戶的幸福感和尊重度,可能有助於創造一個正向的工作環境和提高客戶滿意度,更有助於提高這兩者。但這兩者應該是作為達成使命的必要因素,而非使命的核心,可能更加合適。

    • 實際執行度的挑戰:

    實施以幸福和尊敬為核心的使命,可能會遇到實際執行上的挑戰。因為從使命的高度來說,企業需要確保所有策略和行動都能夠實際推動這些價值的實現,但這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資源過度投入。(當然,如果所謂的『使命』只是一個行銷的『神主牌』就另當別論)

    而除了上面的四個原因外,其實下面的第五項,也許在實務上更為常見(例如,最近的 綠O)

    • 容易形成過度正面的文化:

    當企業將使命定義為追求『員工幸福』或『社會尊敬』時,可能會無意或有意的促使企業內部形成一種『過度正面』的文化,這種文化可能會對企業運營的真實性和開放溝通的文化造成不利影響。

    因為在這種文化中,員工可能會感到需要隱藏真實情感或個人意見,以符合公司所倡導的正面形象。這樣的氛圍這與環境可能會阻礙員工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因為員工可能不願意表達不同意見或批評,擔心這可能會被視為不尊重或破壞他人幸福。


    上述 第五點的這種文化,可能導致所謂的「幸福壓力」的出現~即員工感覺他們必須表現出幸福,即使他們面對壓力或不滿。長期而言,反而可能會對員工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並可能影響整個組織的健康和效能。


    因此,企業在追求正面文化時,應該尋求某種『平衡』~即鼓勵真實性和開放溝通,同時提供一個支持性的環境,讓員工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分享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即便這些可能不總是正面的。


    綜上所述,企業在制定公司的使命時,確實(也應該)考慮到幸福和尊敬這種類型的使命項目。但這些通常更適合作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成為使命聲明的主要焦點。因為企業使命通常需要 更具體、更直接與業務策略相結合的元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遊走策略與哲思之道,橋接新創與傳統之淵。多年經驗鑄就識人之鑰,善於開啟企業人才發展之門。一位跨界思考者,將各學門交織在心,營造綜合之策略思維。勉力勤於筆耕,提供跨界洞見。樂於助人,也善於助人。以職涯輔導為職志,指引開創性發展方向。誠信、尊重、責任、學習、慈悲,是我的行動實踐價值,於變革中,見證成長。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