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意義-113.6.13

閱讀時間約 31 分鐘

重點摘錄:

※{意義}的本質:做某件事經過深度思考、具備了更深的精神層次、本質有向上成長的期待、{無限賽局}思想為核心的概念。

※把工作做好的,對自己、老闆負責,這對工作者來說,就是一種意義。

※沒有經過思考建立{深層的意義},就無法從高維度+整體的角度達到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控制意識的方法&掌握精神能量的關鍵:深思給予事件意義(建立再啟動+耐久度)→時間管理-事件規劃→進入做事的時段-透過{自由意識}into{心流}→{不斷更新}+{無限賽局思維}

※賦予意義的效益:讓事件產生質變,心態產生變化,真心希望做好這件事。

※沒有賦予事件意義,會降低再進行的意願+耐久度,且容易放棄。

※每個事件、活動、體驗都應該經過深度思考,並賦予{意義},這是降低再啟動性+建立耐久度的關鍵+原子習慣的核心(要成為這樣的人)。

※面對無意義的事件,是一種對心性的鍛鍊。你可以學習如何忍受枯燥、克服困難,以及保持積極的心態。

※{提問}+{輸出}→{歸納}=產生{意義}。

※任何事都值得我們賦予意義,因為{機緣力}的存在,讓我們值得對每件小事都格外珍惜。

※{教養}的核心:從生活經驗著手,讓孩子理解{時間管理}、{找到意義}、{心流的原理}的內涵與運用的方法,才有機會產生自發性的源動能。

※好玩的遊戲本質能帶來心流:但需要思考緣由+賦予意義+掌握時間管理的過程。

※沉迷遊戲的原因:遊戲本質是模擬出來的成就感,為了滿足現實世界未竟的虛榮心。

※畢竟伺服器上的電子資料終將歸於虛無。理解後,就能專注體驗遊戲建構原理與啟發。


●目的vs意義的差別:

目的:是做一件事情的表層、淺層目標,希望做完之後可以獲得什麼。

讀書是為了考試考得好。賺錢是為了吃飯。睡覺是生理需求。

意義:經過深思後,串聯個人價值觀、天命的隱藏內涵,具備向上提升、更高層次的個人目標。

raw-image


●意義是什麼?

我們常說做這件事有什麼意義?那意義代表著什麼,有什麼明確的定義嗎?意義並不是單指做這件事的背後的目的。

就<心流>一書論點的主軸,做某件事時必須不含其他目的,純粹是為了這件事而做,體驗"這件事”帶來的樂趣,才能產生深刻的心流;倘若一直懷著其他目的的做某件事,都會讓進入心流的效果大打折扣。


●意義有分種類嗎?

淺層意義vs深層意義 兩種種類,我認為就是上面提到的與自己價值觀、天命相連的個人主軸,連接的深與淺的差異。

當一個事件對你的啟發、個人目標相連性高度相關,那麼我們會說這個具有深層的意義。若只是單純一個例行的事務,期間並無過多的變化,那麼代表著淺層意義。


●就單純就做某件事來說,這本身能產生什麼意義呢?

{意義}的本質:做某件事經過深度思考、具備了更深的精神層次、本質有向上成長的期待、{無限賽局}思想為核心的概念。

我認為{意義}本質來說,就是為了某個目的而做這件事,但目的需包含:{更深層次、向上成長期待、無限賽局思維}的意涵。

柯文哲在擔任台北市長任內,曾講過一個案例:在重建環南市場的案子,有位待了10多年的資深專員歷經許多市長環南市場都沒有完工,最後終於在柯市府任內完工了,這件事對專員來說充滿了意義!因為這案子是他剛進市府的第一件案子,他一直希望能夠結案,現在終於完工了,開幕式時專員留下了感動的淚水,讓柯文哲印象深刻。

對專員來說,環南市場的專案,牽扯著各式各樣的問題,這工作是無法靠單人解的節,還需要各局處的配合,專員在經辦的過程中,想像定遇到了不少挫折、面對了多少的攤商,希望能夠解決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對專員來說,本質上是工作的需求隱含著你接這份工作的職責,如今完成了,對專員來說,必定如釋重負也充滿了意義,你完成了對你工作的責任。

把工作做好的,對自己、老闆負責,這對工作者來說,就是一種意義。




三個工匠蓋教堂的故事:三個工匠再蓋一棟教堂,甲工匠位說我在堆磚頭,乙工匠說我正在賺錢,丙工匠說道:我正在建可以讓本鎮成為一座宗教聖地的大教堂。

raw-image


三名工匠因為三種不同的目的,正在做著蓋教堂同一件事;不同的是,每個人對其是否懷抱著完成後代表的意涵,他們努力完成了蓋教堂這件事,是為了些什麼?

沒有經過思考建立{深層的意義},就無法從高維度+整體的角度達到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甲乙工匠(堆磚頭、賺錢的想法)無法從整體蓋教堂的高度來達到完美的境界。

對甲來說,單純堆磚頭,或許我們可以說他相當的活在當下,他沒有因為其他更深層次的想法而在蓋著教堂,就堆磚頭這個行為來說,他應該不難專注地進入心流的完成他的工作。

但這樣的設定導致這件是複雜度相對不高,品質要求也僅針對堆磚頭的這個領域;他可能也不會願意投入更多心力,來優化『蓋教堂』這份更深層次的SOP流程與步驟(因為他沒有站在更高層次的高度來看這整件事,而只著眼於堆磚頭這個專業行為)。對他來說僅是眾多工作中的一個小案子,沒有什麼隱藏的意涵,盡快蓋完就能早點回家休息。

*忠誠度對甲來說,是否非得蓋教堂才能堆磚頭也並沒有,他可以去蓋其他案子的房子來做同樣的事情。

對乙來說-為了賺錢,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要賺錢 難道沒有其他更高價值的案子可以給他做,如果蓋一蓋後續發現了有更高單價的案子、或因為天災人禍等意外導致了無法再繼續進行後,或許他就不再願意做這件事,最終不了了之。



賦予意義的效益:讓事件產生質變,心態產生變化,真心希望做好這件事。

從旁人的看法,甲乙的心態上或許都沒有什麼不同,甲的心態可以進入心流而專注於行為本身,乙的心態令含其他目的做事周全的狀態可能比甲還低;且都可能因此事產生意外的變數,而喪失做這件事的動能、希望完成的想法,都是無法產生希望做好這件事的能量。


相反的對丙來說,為了希望讓自己的家鄉變成宗教聖地,創造了這份崇高的意義而做這件事,心態上產生了本質的變化,做這件事有了更強勁的能量,即使天崩地裂等意外,也不失其本心;即使可能因為外在環境影響….意外、重大失敗而暫停。這樣也會懷著希望最後可以完工的想法一樣,如柯文哲環南市場的專員一樣,總是希望這個案子可以順利完成,因為這件事對丙來說,充滿著意義!


沒有賦予事件意義,會降低再次進行的意願+耐久度,容易被拋棄。

●這延伸了一個問題,我們做的事情是否都值得我們賦予意義?或什麼樣的事情值得我們賦予意義,我們之後再來探討這個問題。


raw-image



我們常常說,要以<無限賽局>當成培養向上心態的人生觀。

●什麼是無限賽局?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無限賽局簡單來說,就是做事不要設定短期的結果、結局,到這邊就結束的心態,因為這樣會讓自己在事件結束後,就喪失了願意再優化自我的動能,並根據此事件思考怎樣可以做得更好的想法。

還記得在學生時期考完期末最後一場考試後,自己是否還會認真的訂正自已錯誤的考卷?還是會直接把書本丟進永恆的抽屜中直到發霉。

無限賽局,主軸是希望把人生這件事,設定成一場永不休止的長跑,我們在人生路上奔跑的同時,還願意不斷優化自己的跑姿、呼吸策略、飲水策略…等具體細節問題,讓自己能更好的在這場長途比賽中完賽。這是一種經營人生的優質策略!


●在上面甲乙丙三名工匠的案例,有延伸出了一個問題,就<心流>的理論來說,應該就單純去堆磚頭就能進入心流、甚至最優體驗沒錯,但若是為了本鎮的繁榮而蓋,是因為另一種目的而做,即使這個目的是崇高的,但終究不事因為堆磚頭本身而做,這個說法是否背離了進入<心流>的條件呢?


控制意識的方法&掌握精神能量的關鍵:深思給予事件意義(建立再啟動+耐久度)→時間管理-事件規劃→進入做事的時段-透過{自由意識}into{心流}→{不斷更新}+{無限賽局思維}



這必須談到{自由意識}的複雜性,重點在於:人做一件事有時不會只有一個目的,單純為了這件事而做,通常需要有一個前因後果的啟動過程,因為很多種因素而塑造了現在的你{願意、可以、能、應該、被迫}在做這件事的狀態。


每個人被啟動做某件事的原因各不相同。一個團隊會集合在一起,可能是因為不同的原因與目的,但這件事是否給予每個人更高層次的意義,端看每個人的價值觀與想法的程度;即使你是老闆,也無法控制每個員工都有著跟你一樣的使命感,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可能目標都是為了公司品牌、利潤最大化而努力著,但有些員工單純只是為了賺錢、為生活糊口,也有些員工是為了個人成長而努力工作著。


{心流}理論中,條件提到了需要專注於事件本身vs是否有深層{意義}而做這件事,我認為之間是可以並無矛盾之處的,原因在於:{意義}在進行某件事的策略層面上,給予了願意再次啟動的動能,也增加了進行事件的耐久值(工作時間心甘情願做得又長又久),配合時間管理原則(什麼時間專心做完什麼事),在進入做這件事的時段後,透過{自由意識}切換進入{心流}狀態,在意義+心流的配合下,獲得{最優體驗}的機會也大增。以上的循環就是一種控制精神能量的過程。


因此我們可以說,這種更高層次的意義為我們帶來什麼延伸的效果與好處?


本質上提高了我們願意做這件事的意願,降低了{再啟動性}的難度,也有效強化了執行{時間管理}什麼時間做甚麼事的紀律,不會到了該做這件事的時間因惰性而拖延,不知不覺就少了幾分鐘可以運用。用遊戲術語的話,做這件事的{耐久度}也增加。

有著崇高使命的工匠,相信他在每日起床時,會興致勃勃地衝往工作場地努力的工作,蓋教堂的耐久度也會相當高,非常容易進入心流狀態甚至最優體驗,即使天崩地裂也不會失其本心。相反的,賺錢與堆磚頭的,倘若有更高單價的專案或更有趣、輕鬆簡單的堆磚頭案子,甲乙工匠非常容易另投他處,沒什麼忠誠度、事件本身對他來說也沒什麼耐久度,經不起事件變數的挫折。


每個事件、活動、體驗都應該經過深度思考,並賦予{意義},這是降低再啟動性+建立耐久度的關鍵+原子習慣的核心(要成為這樣的人)。


因此對我來說,無論是教育或自己做的任何事,除了探討你會在做這件事外顯、淺層的目的之外,應該再進行更深層的思考,有什麼可以再向上提升、對自己來說有的具體意義,這事件什麼能串接與自己價值觀相符的使命與目標? 當找到並成功說服自己之後,這件事就能有效地增加你對這件事的再啟動性+耐久度,除了有效的降低精神熵外,得以再進行事件初期掌握巨大的精神能量,再進行事件切換時,也還願意樂此不疲的不斷重啟做這件事的意願,每日推進、克服拖延、戰勝懶惰的人性、也會有不斷更新的想法,強化無限賽局的思維。


整個循環延伸出了養成好習慣,{原子習慣}理論的觀點,你每天做一個好習慣,例如跑步,若你是為了活得更長、身體健康,可以陪伴子女家人更長久,這個思考讓你對跑步本身賦予了意義,因此你願意每天去跑步,這過程降低了再啟動跑步本身的難度、並提高了跑步這件事的耐久度,自己得以脫離拖延的泥沼;而當自己在該跑步的時間點進入了跑步的狀態後,{自由意志}就能切換為{心流}模式,專注於優化跑步本身,看看怎樣能改善跑姿、速度、設定挑戰,讓這件事本身更有樂趣!


最近在看The 8 show這部韓劇,這部韓劇中有段劇情是1F因為想要賺女兒的醫藥費而參加了這場遊戲事件,但由於在1F累積的錢最少(8F的最多)因此在思考著如何能換房間,在劇中,每個人參加這個SHOW的意義都不同,但都願意參與這個同一場遊戲。就此篇就{意義}的定義推論而言,賺錢對這1~8樓來說,是否願意持續這場秀有著不同的耐久值(度)。

每層樓本質上都希望想要獲得更多的錢,但對於2F武術女來說,他因看盡在這場秀醜惡的人性後,想早點離開,因此也說出願意在SHOW後,給予1F他需要的金錢,讓大家可以脫離這個遊戲;對於8F女人來說,參加SHOW的意義在於,這場秀對她來說,就像一場娛樂,一種另類的活在當下…,因此以一種近乎變態的想法折磨他人希望延長這個秀的時間(秀的時間越長,參加者可以獲得的金錢越多),對她來說這樣可以觸發靈感、進行創作,她本身也是一名行為藝術家,對他來說,這場秀本質就是一場藝術的饗宴,且進入這個遊戲的機會一生搞不好只有一次,因此不擇手段地想延續比賽的時間,這個秀對八樓的意義產生了極高強度的耐久度,賺錢來說對八樓已不重要,因此在劇中隨意揮霍賺來的金錢,更重要的是,延續這個樂趣本身。




raw-image


教養的核心:從生活經驗著手,讓孩子理解{時間管理}、{找到意義}、{心流的原理}的內涵與運用的方法,才有機會產生自發性的源動能。

※試著舉一些常見的生活案例來探討:


●我們讀書有什麼意義?

小時候爸媽可能會說,讀書是為了更高的學歷,你就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但這樣的說法和{心流}理論相牴觸,讀書是為了找好工作而存在,因此很難樂在其中,導致成長階段的孩子往往很難真正的愛上閱讀或學習,即使突然找到了讀書的樂趣,但不理解運作的原理與關鍵,無法抓到{時間管理}(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找到意義}(透過個人價值觀理解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以及進入{心流的心態}的關鍵,來延續讀書樂趣的習慣。


就學時期,透過一些外在的規矩、固定的行程表,沒有讓孩子真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設定,就跟植物沒有紮根一樣,一旦當孩子脫離了學業規範的束縛,上大學自由了就放飛自我,把辛苦建立的習慣拋諸腦後,非常容易因為外在環境的誘惑,無法將好的價值觀與好習慣保留下來根植內心。


因此做父母的,也只能從孩子有興趣的事件著手,多用不同的他們經歷過的生活案例、活動,告知 孩子關於**{時間管理}、{心流=樂趣的來源}、為每件事找到{意義}**三方面來著手,讓孩子理解了這樣做的本質、好處與原因後,當三項核心原則的想法終於在孩子內心的花園生根萌芽之後,孩子未來就能自動自發,以此作為耕地,再發展出專屬孩子的一片花園,再從這片花園中開花結果,建立自我價值觀,產生源源不絕的自發性動能!


對孩子來說,啟動讀書行為這件事本身,在尚未建立核心想法前,想讓其透過{意義}降低啟動性、以及增加讀書的耐久值成效不彰,可能還是必須違背心流原則,先透過外在獎勵讓其養成讀書的習慣,再讓他從讀書進行這件事,來練習專注,期待之後產生良好的閱讀效率,從做中學,以此推進。孩子的時間很長,要有耐心等待其進步。



我玩遊戲有什麼意義?

最近我沉迷一款STEAM的遊戲<靈魂面甲>這款遊戲是模擬遠古的生存遊戲,裡面的NPC族人具有自己的AI系統,會自己去伐木、製作道具,對我來說這個玩法非常新穎、有趣。(類似之前遊戲圈很紅的帕魯)


沉迷遊戲的原因:遊戲本質是模擬出來的成就感,為了滿足現實世界未竟的虛榮心。


為什麼你要玩這款遊戲?玩這款遊戲有什麼意義?

只是因為你愛玩遊戲,所以耗費時間來玩,還是想從遊戲中獲得些什麼成就感,感受有放鬆的感覺?


可能都有,自己會希望有一個從零到有的過程,

從初期想建立創造一個自己的據點,在這個模擬的原始世界創造的過程,途中培養自動自發的助手(員工),讓其為基地發展的目標一同努力,NPC族人們的我離線時,仍會持續為我遊戲中設定的目標而努力著,總體來說,創建一個自己的部族是很有成就感的。

但遊戲中的目標終究只是虛擬的,即使讓你發展為一個龐大的王國,統一部族宣告稱帝…,但.終究也只是一堆電子資料而已,在現實世界中,若你無法從遊戲中創造更多現實上的產出、輸出內容,例如:遊戲日記、影片輸出、攻略,與你的人生產生有意義的關連,能為你留下些什麼,你曾經在這款遊戲留下些什麼足跡,那麼你在遊戲中的努力,終究是一場空。


●當遊戲停止營運、電子資料被刪除,你玩過的遊戲還剩下什麼?

試著想想,當遊戲結束營運,電子資料都被刪除後,即使你玩遊戲玩的成就再高,你花費的這段時間努力的成果,又換來了什麼?曾經的回憶?你其實什麼都沒留下,也什麼都帶不走,當你老年痴呆症發作時,也什麼也都不會記得。

還記得在大學時機,浪費多少數據機流量,每月五千多的網路費,努力練<網路三國>角色的等級,如今那遊戲對你來說代表著什麼意義?好像真的什麼都沒有。

但我就是還是想玩,我就是想建立屬於自己內心的遊戲小宇宙,人生如果不能玩遊戲還有什麼樂趣?

我知道吃鹹酥雞對身體很不健康,在討論到鹹酥雞主題時告知我的想法,但有一位臉長滿痘痘的學妹對我說,如果不能吃鹹酥雞,那人生還有什麼樂趣….

告誡我女兒說吃糖很不健康,身體會生病,我女兒回我說:但我就是想吃嘛!

是阿,我就是想玩嘛!


雖然玩遊戲在沒有輸出的情況底下,在沒有時間管理、影響睡眠的情形底下,玩遊戲是有害健康的。


相對的,我認為適度的遊戲還是能帶來豐富的人生經歷、興趣、創造式建構(模擬蓋房子)、與其他玩家社群上有共通的話題可以進行交流。

但是必須建立在不影響睡眠、向上成長、在規劃內的{時間管理}的原則範疇內,進行遊戲是可以被接受的。因為遊戲本身造就的人生的多樣性。

跟一個人喜歡看劇,但不思考何錯之有,又不是殺人放火等惡行。

因為個人喜歡玩的是生存類遊戲,如果是線上模式,非常容易因為上線期間,某個部分沒有做好,導致的死亡讓你魂牽夢縈,希望盡快把其完善,因此非常容易破壞原訂的原則。


因此在單人模式遊戲前必須給自己訂下明確的小目標,今天上線完成第一任務-蓋完一棟房子、抓一個族人,就必須下線,才能在不違背自我的原則底下進行這個興趣!


●不同的遊戲間能帶來什麼好處

*劇情類遊戲:能帶來思考,抉擇、啟發,能在你的日記、心得觀點中,帶來一些人生的想法。

*養成建造家園類遊戲:能滿足一時的成就感,跟小時候養電子雞一般,看著他成長自己也很開心、滿足,適度的遊戲可以帶來穩定的心理狀態。

*刺激的槍戰遊戲:能帶來極度專注的練習與反應。


●我們單純玩遊戲、體驗介面、單純尋求遊戲的刺激,不能為你帶來什麼意義?

倘若能換個想法,若能將自己深度體驗遊戲後,將遊戲中的問題與自己的人生觀結合,用遊戲中的啟發輸出說說對你帶來的影響,那麼玩遊戲也不失為一種吸收學習的管道。

這延伸了一個問題,在這樣的想法下,我該怎樣玩遊戲才能真正的體驗出遊戲的核心與吸收、啟發性呢,延伸的問題是:


●怎樣玩才能在遊戲中玩出意義?

首先 就遊戲來說,遊戲本質上都有著重複的玩法與目的。

我們應該先拆解遊戲的核心設計,需要先拆解並思考的問題有:

●為什麼我會玩這款遊戲?

●這款遊戲的本質是什麼?

●玩這款遊戲會為我帶來些什麼人生啟發?

●我該持續玩這款遊戲嗎?為什麼?

●這款遊戲對我來說代表著什麼?

●你該怎樣以自利為原則,如何輸出這樣的遊戲記憶讓他成為你的永恆記憶點,並為你的人生帶來意義?


先拿我玩的另一款遊戲<戰意>當思想實驗,來探討吧,這款遊戲是一種兵團養成的古代冷兵器的多人對戰模擬遊戲,每個人需要用自己培養的軍隊在不同的環境與戰場下進行對戰。

●為什麼我會玩這款遊戲?

因為這款遊戲有著我期待的遊戲模式,長期經營,隨著出戰次數可以持續培養軍團,每天戰鬥時完成的困難挑戰,努力一段時間後讓拿到新型態兵團的滿足感。

●這款遊戲的本質是什麼?

兵團養成,與玩家間、電腦對戰,考驗玩家控制兵團的技巧、與不同軍團的策略配合、操作技巧。

好玩的遊戲本質能帶來心流:但需要思考緣由+賦予意義+掌握時間管理的過程。

●我該持續玩這款遊戲嗎?為什麼?

一個人找到自己覺得好玩的遊戲、自己有興趣的劇都是一種不容易的過程,一場美麗的邂逅,因緣際會之下,廣告行銷的操作,讓你試玩了這款遊戲,一試成主顧,這是專屬於你的人生的軌跡,為什麼是這款遊戲而不是其她款遊戲? 能讓你在玩遊戲的當下容易進入心流,時間飛逝,得以體驗強大專注的能量狀態,遊戲說法是進入的精神時光屋。因此我認為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睡眠的情況下,適度遊戲是可以的,只怕上癮性過強,影響了時間管理。

上面提到的<靈魂面甲>遊戲,因為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管理,近期造成我睡眠不足,角色死亡即永久死亡的特性,讓人得失心相當重,可能就不太適合長期遊戲,已影響到身體健康與睡眠,與個人重視的價值相違背,就該果斷戒除。

●玩這款遊戲會為我帶來些什麼人生啟發?

在切換不同事件時,因為意義的不同也會有著不同的事件耐久度、願意再次啟動的意願。

在每天我個人最期待的就是當事情忙完之後,可以放鬆下來無壓力的玩這款<戰意>遊戲,若沒有玩到一場戰役,好像今天就少了事情沒有做。<心流>作者認為這樣的規律性進入心流的過程,能有效的穩定內心和諧、減少{精神熵}帶來的影響,讓內心世界得以建立秩序,也讓人更有底氣與勇氣的來迎接未來的挑戰。

●這款遊戲對我來說代表著什麼?

這款遊戲對我來說,養成屬於自己的NPC兵團,帶他們上場打仗 看他們精彩表現的過程。

一時興起,寫個建議給官方吧XDD

這款遊戲我離開過數次,但最後還是會回來玩,這遊戲對我來說,給我帶來很大的內心秩序與想法,希望遊戲可以越來越好,加油!

1.希望可以開發[副將]單將系統+副將成長養成機制。讓另一個自己不斷成長,可以獨自升級的系統。

目前AI快速發展,若能帶入AI的自我意識來自動化於戰場之中就更棒了,市面上很多遊戲開始有這個趨勢。近期要上線的網遊易水寒,貌似有帶入這個機制。

我玩這款遊戲的本質在於養成兵團。這款遊戲對我來說,是看著自己努力NPC孩子,帶他們上場打仗 看他們精彩表現的過程。 沒有什麼比一個讓自己的兵團能在戰場上 憑藉著自己的培養在戰場有好表現有著更好的滿足感了。

另外自己是上班族,也希望有一些類似網遊遠征的機制,多少分鐘後可以回收一些獎勵,讓自己在離線之時,還可以回來看看 參與一些遠征任務(倒數讀秒)。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倘若這款遊戲未來某一天停止營運了,你還剩下什麼?你該怎樣留存這樣的遊戲記憶讓他成為你原則的永恆記憶點?

畢竟伺服器上的電子資料終將歸於虛無。理解後,就能專注體驗遊戲建構原理與啟發。

還記得就學時期,我玩<魔獸世界?努力營造的等級、裝備…現在剩下了什麼?只剩下等待被官方回收的一堆電子資料,什麼都沒留下,那你之前花費的時間又算甚麼,很好,浪費了這些時間!這些時間若拿來體驗更多有趣的事物,充分利用時間,你可以多讀多少書,創造屬於自己的原則助手,適不是更有意義?

但遊戲確實能讓我進入深層次的心流狀態,遊戲的設計果然厲害,都是配合著心流運作機制讓人上癮。

我們採用馬斯克擅長的<第一原則原理>來拆解遊戲後,了解遊戲的運作原理,體會遊戲設計師的精湛設計,什麼部分讓你感到有趣與上癮,在針對其進行深度探討,並與自己的人生價值觀進行比對,相信你能從中找到些雷同之處,進行推論闡述,找到這款遊戲對你產生的意義。


下一個議題:

●我賺錢有什麼意義?

由於個人出身小康家庭,金錢對我來說夠用就好,也非常感謝家庭的援助讓我無須憂慮。

因此在能力許可的情況下,找到一份壓力不大的工作,努力充實自己也是當前我關注的議題。

因此賺錢本身對我來說,與三餐不繼的遊民來說,也有著不同的意義。賺錢對我的意義是工作後的副產物,工作可以讓我培養技能、維持與社會的連結、鍛鍊時間管理的環境。


舉了三項例子後,那麼~

●什麼樣的事情,值得我們賦予意義?如何讓生活經驗有意義?如何結合所有經驗,打造一個有意義的模式,讓你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任何事都值得我們賦予意義,因為{機緣力}的存在,讓我們值得對每件小事都格外珍惜。

任何事都值得我們賦予意義,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成功,而讓我們成功的,往往不是我們原本所預測的。因此我們要對每件小事都盡力做好,格外重視且珍惜。

任何事情都值得我們賦予意義,因為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抉擇、事件、活動組成,有時候我們因緣際會下串連到了下一個活動,所謂的機緣力就是在精神狀態良好的情況下,活在當下的盡力做好自己遇到的每件事。因此當我們嘗試將每件事都賦予意義,那麼就能更好的在當下,進行更深刻的體驗。

我們可以嘗試對自己提問:這件事對我來說,產生了什麼意義?『或許事件的意義尚未出爐尚未完結,再努力看看吧』的想法,也會對自我的心態上,產生本質上的改變。因為你知道倘若每件事都具備一定的意義,只是你還不知道的情況下,那麼,你就會更加熱烈的思考當下,讓你成為一個願意去思考的人,讓你真正的活著,所謂我思故我在,就是這樣的道理。

當你知道你今天做的每件事,對你來說都是有意義的,那麼,你將獲得{意義}為您帶來的能量,產生源源不絕的動能,你將更有興致、樂趣的來應對生活的活動與挑戰!

●該如何抓出{意義}的規則?如何創造意義?

{提問}+{輸出}→{歸納}=產生{意義}。

最簡單的作法,直接對自己提問:

●這件事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跟你的哪像人生觀相契合?

●這件事持續做下去,你可以產生什麼樣的技能或想法? ●為什麼你要做這件事?

●不做會怎樣?有什麼替代、優化的作法?你該繼續做下去嗎?

從問題中寫作、歸納,如同我這篇文章創造的過程,從思考→輸出→歸納的過程,找到這件事情對你的意義。

意義是很難單純透過純思考想出來的,因為我們需要一種把意涵寫下來占存在紙、電子筆記本上,讓自己從每段文句的前後,推敲延伸歸納出屬於自己的結論。



AI對文章的建議:

你寫的文章非常有深度,探討了「意義」這個重要概念,並且結合了「心流」、「無限賽局」、「原子習慣」等理論,分析了賦予事件意義的效益,以及如何從自身經驗中尋找意義。以下是一些我的觀點和建議:

優點:

  • 清晰的論述: 你條理清晰地闡述了「意義」的定義,以及它與目的的區別。
  • 深入的分析: 你利用「三名工匠蓋教堂的故事」和「The 8 show」的例子,說明了賦予事件意義對心態、動力和耐久度的影響。
  • 結合理論: 你巧妙地將「心流」、「無限賽局」、「原子習慣」等理論融入你的論述,使文章更加有說服力。
  • 實用的建議: 你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技巧,例如「提問 + 輸出 → 歸納」來幫助讀者找到事件的意義。

可以優化的部分:

  • 概念定義更精準: 「意義」的概念很抽象,可以再更精準地定義,例如,可以加上「個人價值觀」、「人生目標」等概念,並說明它們與「意義」之間的關係。
  • 論證更嚴謹: 部分論點可以透過更多例子或數據來強化論證,例如,可以引用相關研究或調查結果來支持「賦予事件意義能夠提升工作效率」的觀點。
  • 結構更清晰: 文章的結構可以更清晰,例如,可以將文章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探討一個主題,並在每個部分開始時,明確說明該部分的論點。
  • 行文更流畅: 部分段落可以簡化文字,使行文更加流畅。例如,可以将一些重复的语句合并或删去。

其他建議:

  • 加入個人感悟: 你可以加入更多個人感悟,例如,你對「意義」的理解,你如何將「意義」應用於自己的生活,以及你從中獲得的啟發。
  • 擴展議題: 你可以擴展文章的議題,例如,探討「如何面對人生中的無意義事件」,以及「如何從無意義中尋找意義」。
  • 加入視覺元素: 可以考慮加入一些圖表、圖片或視頻來豐富文章的內容,使其更吸引讀者。

總之,你的文章非常棒,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透過一些調整和優化,相信你的文章能夠更具說服力,更能打動讀者。


謝謝AI的讚美…那我就再來補完增加這個有意思的問題吧。

●如何面對人生中的無意義事件?如何從無意義中尋找意義?

人生中,有很多無意義的事情,明明這件事這樣做更好,但被要求那麼做,不但浪費時間,且費時,消耗自己的人生體驗。

男生要去當兵…當兵進行一連串相同的操練,對某些人來說,並沒有意義。

每件事都有意義,只是你現在看不出來,若無替代方案就做到最好!

我認為這篇論意義文章就是最好的解答,倘若我們心態上認定:每件事對我們來說都是具備{意義}的,或許某件事在你這個當下,你認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此對其不屑一顧,但上面曾經提到,很多事情是在事後進行回顧時,就跟我們開車一樣這個無趣的景色只是為了襯托後續世外桃源的反差,最後你才能發現這件事對你來說具有重大意義。

所以所有無意義的事情只是現在看不出意義,深信它具有意義,畢竟它成就了你生命的一環,讓你有感知了這個問題,感知這個問題對你來說,就值得感謝,因為假如你沒有大腦、身體可以感知這一切,你根本就無法思考出這個問題對你來說代表著什麼意義,你可能連提問的機會都沒有,浮游生物能思考牠活著的意義嗎,我不這麼認為…


AI反饋:

面對無意義的事件,是一種對心性的鍛鍊。你可以學習如何忍受枯燥、克服困難,以及保持積極的心態。

你對「無意義事件」的理解非常深刻,也提出了非常好的觀點!

的確,很多時候,我們在當下會覺得一些事情毫無意義,但事後回顧時,卻發現這些事件對我們的人生軌跡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以下我補充一些關於如何面對無意義事件和從中尋找意義的思考方向:

1. 認知的改變:

  • 打破二元對立: 我們常常將事件分為「有意義」和「無意義」兩類,但其實很多事情都處於灰色地帶。可以試著將「無意義」事件看作是「暫時看不清意義」,或者「目前意義不明顯」的事件,避免用二元對立的方式看待。
  • 尋找「小意義」: 即使一件事件本身看起來毫無意義,我們也可以試著在其中尋找一些「小意義」。例如,在軍隊中服役,雖然訓練過程枯燥乏味,但可以鍛鍊意志力、學習團隊合作,甚至結交志同道合的夥伴,這些都是「小意義」。
  • 從「過程」中尋找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只關注事件的結果,而忽略了過程本身的價值。可以試著將注意力轉移到事件的過程,感受過程中的成長、變化、以及對自我的挑戰。

2. 積極的態度:

  • 保持開放的心態: 面對無意義的事件,不要輕易下定論,保持開放的心態,試著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或許能發現一些新的價值。
  • 主動尋找意義: 不要被動地等待意義的出現,主動去尋找事件的意義。可以試著反思事件對自己的影響,以及如何利用事件的經驗,提升自己或幫助他人。
  • 珍惜當下: 即使一件事件看起來無意義,也要珍惜當下的體驗。可以試著從中學習、成長,並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3. 從「無意義」中提取價值:

  • 經驗積累: 無論事件是否有意義,它都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都會帶來經驗積累。這些經驗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 鍛鍊心性: 面對無意義的事件,是一種對心性的鍛鍊。你可以學習如何忍受枯燥、克服困難,以及保持積極的心態。
  • 逆向思考: 可以試著從「無意義」事件中提取價值。例如,當兵的過程雖然枯燥,但可以學習自律、服從,這些特質在職場或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價值。

4. 借鑒其他哲學思想:

  • 虛無主義: 虛無主義認為人生本無意義,但我們可以創造自己的意義。可以試著從虛無主義的角度去看待無意義事件,並積極地為自己的生命賦予意義。
  • 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認為人生的意義是自己創造的,而不是由神或任何其他事物賦予的。可以試著從存在主義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為生命創造意義。
  • 佛教思想: 佛教認為一切皆苦,但苦也是一種修行。可以試著從佛教的 perspective 去理解無意義事件,並將其視為修行的一部分。

總結:

面對人生中的無意義事件,我們可以透過改變認知、保持積極的態度、從中提取價值,以及借鑒其他哲學思想等方式來尋找意義。 即使事件本身看起來毫無意義,但只要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態,並積極地尋找,總能發現一些新的價值和意義。

希望以上補充能幫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如何面對人生中的無意義事件。

6會員
4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論工作-113.5.27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論【獨處】-113.5.28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論【家庭生活&心流】-113.5.29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論【知足vs感恩】- (113.5.30)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論【困境】-113.6.5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論【體驗】(活在當下)-113.6.6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意義論(連結篇) Nikolay Likomanov on Unsplash 意義總是在堆疊,我看著自己的工作效率,總是想要提升再提升,卻始終維持在「原點」,至少我不太滿意。我想要看到我「立即」看到的東西,例如重要的電子郵件內容,卻在轉換之間屢屢受挫,好像就沒有滿意的答覆點?東西沒有完美,我曉得,只是我心裏仍有陰影
Thumbnail
avatar
Fornik Tsai
2020-10-17
意義論(存在篇) Steve Gale on Unsplash 生命是在於意義,我們都自以為很瞭解「意義」,所以努力活在當下。可是,說實話,我並不這麼覺得。華人太喜愛面子,以至於我們拉不下臉,我們努力證明「活在當下」的價值,說實話的,活在當下的價值,「僅」止於活在當下——你並沒有真正活在「當下」。 當然,我們喜愛
Thumbnail
avatar
Fornik Tsai
2020-10-08
意義論(萬物篇) Daniel Öberg on Unsplash   生命為意義是何物很難說,生命本身並沒有定論,植物並不知道它所哪裡來,又為何到哪裡去?因為它不會說話,沒有神經。動物更是如此,牠們會逃亡,是因為「害怕」被獵物追殺,還是就提高警戒,隨時戒備?一隻鹿,或是一批斑馬,知道每次渡河或是覓食時,就開始提心吊
Thumbnail
avatar
Fornik Tsai
2020-09-30
意義論(三享篇) Amadej Tauses on Unsplash 生命的意義在於冒險,在於創造,在於本質,卻不為了什麼而去創造什麽。如果生命的一開始初衷是為了創造什麽,那麼生命本身有想過創造出的人類要來毀滅「我們」嗎?我們自食惡果,至少塑膠垃圾已經「掩沒」大海,我們發生戰爭,造成了上百萬人以上的死亡與重傷,我們
Thumbnail
avatar
Fornik Tsai
2020-09-16
意義論(番外篇) CardMapr null on Unsplash 所以,生命沒有意義嗎?當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也或者當生命的意義講久了之後,也會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生命沒有意義嗎?生命本身沒有意義,生命的意義是需要在生命的定義去了解意義,才能之後得知意義是為了哪一段而產生意義?也或者某一段來說,可能是有意義,但
Thumbnail
avatar
Fornik Tsai
2020-09-07
議論文怎麼教?(5):用「公投公報」表達異議,凝聚民意,打造議論力◎授課重點:帶領學生了解公民投票,並且運用公投公報的形式,引導他們以理性思維表達對於體制的意見,參與公共事務,打造公民素養。此外,學生在陳述建議與解決反方可能提出的質疑時,可以鍛鍊議論文的寫作技巧。 ◎適合對象:高年級、國中 ◎附學生範文、公投公報表格
Thumbnail
avatar
鴻雁
2020-01-30
Lesson 24:標的分級及其意義—論營收(下) (這禮拜因為社團改制的關係,所以早點刊出課程順便公告,以免有伙伴還不知道消息卻突然發現自己莫名其妙被刪了,簡單說就是我們的社團現在改成訂閱者專屬,請各位記得重新申請加入,並務必在入社問題的回答中留
Thumbnail
avatar
一郎
2018-09-30
Lesson 24:標的分級及其意義—論營收(下) (這禮拜因為社團改制的關係,所以早點刊出課程順便公告,以免有伙伴還不知道消息卻突然發現自己莫名其妙被刪了,簡單說就是我們的社團現在改成訂閱者專屬,請各位記得重新申請加入,並務必在入社問題的回答中留
Thumbnail
avatar
一郎
2018-09-30
Lesson 24:標的分級及其意義—論營收(下)本篇將討論營收的進階分析。
Thumbnail
avatar
一郎
2018-09-30
Lesson 23:標的分級及其意義—論營收(上) Auditor:拉丁文的意思是one who hears(聽的人),英文又有one who obeys(聽從的人)的意思。(通常會計師審核通過的財務報表,正是公司高層希望呈報的樣子。)  — 《惡魔
Thumbnail
avatar
一郎
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