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2|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靈性日常》生命中的每個相遇,都是獨一無二的腳本



這篇與上一篇《靈性日常》認知投射下的人際關係、我眼中的他人,算是一個關於"關係"話題的延伸吧!

上一篇是由「自我意識」角度來看關係:當你認為對方是什麼樣的人,那麼對方就很難跳脫出你為他設置的框架。

而這一篇想分享的是「從關係中學習」,一切的相遇都不是巧合,當我們遇見一個人,總會引發出一些情緒反應事件,不論是我們定義上認為好的或壞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是你或者為什麼非得是這個人嗎?


Trevor Noah 曾在 Jay Shetty 的一個節目訪談中說道:

「當你遇見不同的人,你給他們不同部分的你,每一個人(父母、手足、朋友、同事等等)都擁有不同部分的你,但沒有一個人擁有一模一樣部分的你,有些雖然相似,但不會是一樣的。」


這番話對我而言頗具啟發性的,這樣說來,當你仔細觀察,在我們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還真的沒有一個人,我們是展現一模一樣的"自己"給對方;如果照這樣的邏輯繼續推下去,反之,對方展現給我們的"他",也會是獨一無二的模樣。

那麼,不知道你是否為此感到好奇過,為什麼我得到的是對方的這一面,而不是其他無數可能的面向呢?為什麼偏偏我會跟對方撞擊出這樣的事件感受呢?

如此一來,會不會人生中那些引起自己情緒波動的經歷,對我而言都具有特殊意義?


我和友人有個共同好友A,某天這位朋友告訴我對於共同友人A的看法,

友人說:他實在很討厭跟A線上聊天,因為對方時常聊一聊人就會不見,有時候回訊息很快,但有時候可能回完之後下一句會過幾個小時甚至隔天才會回覆,所以漸漸地他就很討厭跟對方聊天。

友人試圖尋求我的認同,但我卻覺得這樣的聊天方式我不太介意啊!而且其實我也沒意識到A有這樣的行為。

友人突然像領悟到了什麼說:啊!我知道為什麼了!因為你也是這樣的人啊,難怪你不介意!


哈哈哈哈哈當時聽完我也迅速承認,但我覺得有意思的是,友人似乎常常遇到這樣特質的人,至少從我的角度我滿常聽見他在跟我抱怨那個誰誰誰又聊到一半人不見,我當時就在想,要何等的機率,你剛好都會認識人家展現這樣一面的人呢?

因為當時友人點出我也有這樣的特質時,我承認我是有的,但奇妙的是,事實上我並非對每個人都會聊天聊到一半就消失,通常話題讓我感到很有興趣,或我認為是重要的事,通常我就會想抽空跟對方聊聊,

所以當時我感到有趣的是,為什麼對方偏偏跟我碰撞出來的是讓他最抹送的這一面,而不是我認真跟別人聊天的那一面呢?


這時候我的腦洞開始啟動,為什麼有些你感到很在意的事,有些人卻不以為然;而為什麼我就不是那些不以為然的"那群人"呢?我持有了什麼樣信念,讓我對於這件事如此的在意呢?


舉例來說,從小我母親很喜歡糾正我的行為、說話文法/用字遣詞等等,但並非因為她文學造詣很傑出,單純只是因為她覺得"應該"要這麼用才對,我偶爾會被她這煩人的行為激怒。

某次母親聽到我在講電話,再度糾正我的用字遣詞應該要怎麼用,讓我的情緒有點躁動,我突然轉移注意力,想到肯定有那麼一些人是完全不在意被糾正的吧?那為什麼我不是他們呢?我信了什麼才會對"被糾正"有情緒反應呢?

噢!對了!如果你正好就是這樣的人,歡迎你在底下留言,我很好奇面對一個糾正魔人不斷的糾正自己一言一行,你是如何做到完全無視呢?哈哈哈哈哈


但說也奇怪,有次我實在受不了母親熱衷於糾正我這件事,我問姊姊,母親會一直糾正你嗎?姊姊說不會啊!很少。

奇怪了~那為什麼只有我遇到?姊姊突破盲腸的說:會不會是每次她糾正你,你都有反應?因為我都直接當作沒聽到,事實是我也真的都沒在聽。

我有點茅塞頓開,所以是我太較真了!畢竟宇宙總會拿你最有反應的"人事物"來測試你,直到你發現它為止,並做出不同的反應才是對宇宙宣告:嗨~我學習到了!


另一個例子是,以前有位友人和我有過類似的感情經歷。不同的是,友人的另一半數次劈腿,而我的經歷只是簡單的因為覺得彼此生命篇章似乎漸漸變成平行線而結束關係。

某天我倆在日常閒聊,他問我為什麼這樣的事(意旨他那一年屢次被劈腿的經歷)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我打趣的說:大概是因為在這方面我們有非常不同的個性吧!以八字來當墊背,我的八字當中有非常多官殺。以前的我,面子對我而言彷彿像要了我的命一樣的重要,倘若不小心發現伴侶疑似有三心二意的狀況,我跟你最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就是我絕對不會再給對方第二次機會,我才不會允許一個人如此對待我咧!又不是什麼抖M。

也可能單純的比起對方我更愛自己,再白話一點,或許只是因為我更在乎自己的面子,這麼丟臉的經歷,哪經得起發生兩次哈哈哈。

而相比之下,友人或許更願意原諒和接納伴侶對自己的不誠實。

所以我倆就像分裂出平行時空一樣,因為個性以及人生課題的不同,面對同件事也有著全然不同的反應與選擇。每個人因為個性的鋪陳擁有獨一無二的個性,我們會吸引的/做出的反應也都不太相同(至少背後深層原因會不同)。


最後另一個例子是前陣子無意間看了一篇網路連載愛情故事,其中一個故事情節是,作者暗戀的男子,無意間從對談中跟作者透漏自己已經開始跟別人Dating,

作者雖然感到震驚又傷心,但即使如此作者還是跟男子坦白自己的心意,雖然男子也是很驚訝,因為他根本沒有察覺到作者喜歡自己,但無奈自己已經跟別人在一起了,所以也不能怎麼樣。

彼此失聯一陣子之後,某天男子又再度聯繫,說自己恢復單身了(或許是意旨他可以接受作者的感情了?),反正最後作者是接受了。

我注意到文章有些讀者的留言滿有意思的,讀者對此留下兩極化的評論:

某些人問作者難道不會覺得自己是"備胎"嗎?感覺很差欸!各式各樣的小劇場經由不同的濾鏡被詮釋出來。

當時我想,那麼顯然的,這樣的愛情戲碼就不會發生在認為自己是備胎的人身上,因為很快就全劇終沒得演了。所以,或許如此,生命中我們也才會不斷遇到那些能夠持續引發我們反應的劇碼。


哈哈哈這篇文章我實在不知道該下什麼標題,所以就先這樣吧!畢竟只是想分享個日常靈性小啟發,隨意隨意,最後,由衷感謝你的閱讀,希望文章能夠帶給你有所收穫 ❤

若以上的內容與觀點有疏漏或者與你的認知解讀有不同也請多多包涵,選擇讓你感到最舒服的觀點才是最重要的 :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歡迎來到我的地球實習日記,這個專題主要紀錄我致力於身心靈領域至今所體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分享我的洞見,將這些豐沛的思想轉化為文字創作。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