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前十分鐘,諾大的瑜伽教室裡學員們紛紛進入教室,找到自己屬意的位置鋪好瑜珈墊,拉拉筋或調息做上課前的準備,教室的後方角落傳來些交談聲,正在專注吐納與拉筋的當下,自然地聽著聲音的來源。
「你這樣用脖子的力量是不對的,小心會受傷!」
「我都是這樣練,沒事的!」
「你這樣用力不對,脖子會受傷!」
「不會,我有我自己的方法。」
一位年紀約莫70 的長輩,正在跟身旁的一位50多歲正在做橋式暖身的大叔,做善意的提醒,學員們的互相關心與交流應該是個還蠻溫馨的片刻,但幾分鐘之後,雙方對話的音量卻愈來愈大聲,教室開始有些躁動。
「我是好心提醒你,到時候脖子受傷我可救不了你!」
「我又沒什麼事不需要你來救我!」
「我是盡量能救一個算一個,受傷了可沒人來救你!」
好心提醒的長輩有些惱怒,被提醒的大叔也很堅持,這時大叔請來了剛進課堂的老師來確認他剛才做橋式的動作,大叔屈膝躺在墊上雙手貼平地板身體用力一頂,完成了他的橋式動作,老師說「很ok沒什麼大問題,用頭頂輔助也沒什麼不對,自己抓到自己身體的力量完成都是可以的。」接著大家就開始今天的課程。
「那你位子往前挪一點,老師才救的到你。」
「快往前靠近老師讓老師看著你,才可以救你!」
熱心過人的長輩更加強力調度著身旁的大叔,從鏡子裡看著不領情也不為所動的大叔,自己先做了幾個深呼吸將思緒擱置一旁,開始於課堂中的練習,一個鐘頭的課程結束後,才開始回想著先前這一段插曲,似乎也呼應著生活周遭常遇到的情景。
我思考著,當送出一個善意的提醒,但對方卻沒有要領受的意願,堅持原有的做法時,該如何因應?為何明明是善意但卻不被接受?我是為你好你還不領情?
試想若我是那位被身旁好意提醒的大叔,我會如何回應?其實這場景之前也有遇過,大多是年長者居多,當時以禮貌性微笑示意並表達感謝,以自己練習多年對身體的了解應該可掌握每個動作的極限,再以當下身體的狀況來完成,尤其瑜伽運動就是強調「不比較」「沒有對錯」的個人練習,但確實是常會有因施力錯誤或硬要完成而受傷的情形。
我理解那位長輩或許是自己有經歷過受傷的經驗,所以多了一份對身邊學員的提醒,但在無形中傳達出一種強勢的氛圍,反而讓人無法領受,這可能是她自己無法覺察的部分。
就我上課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前大叔也是堅持拒絕老師特別拿給他輔助的瑜伽磚,應該是自我意識和防衛心較重的關係,此時也應該給予互相的尊重,但若真的受傷了也是他自己要面對的結果,那這份善意依然不會因此而減損,反而更突顯出更崇高的價值。
善意的提醒和表達還真的是一門人際間的學問,有情感連結的家人朋友都有要學習的拿捏尺度,更何況於萍水相逢的人?(之前格友「文青先生」的文章「善意與信任」也讓我對此思考許多。)
想起多年前曾經因為自以為的好意送人一份禮物,造成自己裡外不是人的狀況,當時的我覺得自己滿滿的委屈,但經過這幾年的成長回頭看,其實也是一種強加讓人不舒服且無法拒絕的善意,現在懂了善意的「施」與「受」,同時也要顧及對方感受,雙方感到「愉悅」才會有真心的「感謝」。
也曾因為家人過度關心自己買賣房屋的狀況,那個擔心我們價位賣太低的強勢善意,也讓我在交易過程中困擾不已,造成心中很大的壓力,善意的界線頓時變成綑綁緊勒的韁繩。
當我們送出一個真誠的「建議」和「提醒」或「幫助」之前,應該要先做好對方有「不同意」和「不接受」的選項,這樣的心理建設也是認同對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樣要尊重對方的想法和所處的身心狀況,有時是我們沒看到的視角和面向,我們的善意是以自己為出發點,所以也要預留選擇給對方的空間。
在生活中這樣的情境還有很多,以往大多都是以自己的感受來定義,埋怨對方的不領情與無知,但經由「覺察」與「轉化」也漸漸體察出人的多樣化,才造就出多元的世界,有時也是因為自己的未進化就急著強加些東西在別人身上,造成別人的困擾,我相信著人間絕對有善良的溫情,但善意的表達也需因應著界線的拿捏,以不同的樣貌與姿態呈現。
該如何送出善意與連結?以開放的心理解「施與受」之間的智慧,相信會看到更開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