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媽媽不哭不哭?

很久沒有寫親子相關的文章了,但最近情緒高漲的孩子,還有情緒高漲的我,很想一一記錄下來。

最近的事件讓我想起某次,孩子從學校帶回親子共讀的讀本是《媽媽不哭不哭》,原本以為的是,媽媽因為某件事情難過了,孩子去安慰媽媽的故事情節,結果居然是孩子一直問媽媽「什麼時候會哭?」媽媽告訴孩子「媽媽不管碰到什麼事情都不會哭喔~媽媽只有在生下寶寶的那天,開心地哭了。」

這跟我想像的劇情完全不同,當時非常不想傳達這樣的訊息給孩子。


為什麼,媽媽不能哭?



鋼琴

國小時,家中並不是相當富裕,當時因為想學琴,媽媽對於買琴一事猶豫許久,後來外公知道了這件事,二話不說的「贊助」了一台要價10幾萬的原木鋼琴,這個價格對當時的我來說,如同天價。而外公只說了一句話:「好好練,不要放棄。」

隨著進入高三,要準備考大學的課業壓力,我停止了學琴,連練琴的時間也寥寥無幾。而後出了社會,婚後搬到我與先生兩人的新家,即使已多年沒練琴,也依然想把放在娘家的鋼琴搬到新家。

外公第一次來訪時,問了我:「還有在彈嗎?」

『有時候…』我想外公也聽出了我的心虛。

那也是外公最後一次來我家。


隱藏於內心的情緒,來自何處?

兒子已經不只一次告訴我:「媽媽,我想要會彈鋼琴。」在當鋼琴老師的朋友說,孩子的骨骼跟手部肌肉發展,6歲才適合開始學琴,因此目前並沒有讓兒子接觸鋼琴。那天,兒子又說了一次想彈琴,我同意讓他玩一玩,即使那台鋼琴已經成為家中的「高級置物架」多時了。

兒子玩得開心,我在一旁還向兒子說了這台鋼琴的故事。沒想到我轉身拿個東西,兒子竟把一個遊樂場的代幣,塞進琴鍵的縫隙中。

我爆炸了。徹底的情緒失控那種。

不像平常會做的,先穩定好自己再去回應兒子。而是對著孩子大聲怒吼,甚至平常不打孩子的我,重重地打了他的手背。知道孩子被我的情緒和行為嚇到,我卻停不下來。

先生看到情緒失控的我,急忙把兩個孩子帶開,想讓我冷靜一下。

我坐在餐廳地板上,一面聽著先生在房內跟兒子說明媽媽生氣的原因,一面流淚。這個眼淚,流了好一陣子,我都還無法分辨,究竟是對於剛剛打罵了孩子感到內疚跟自責,還是來自更深層的,對於沒有好好練琴的自己,感到內疚與自責?

就只是任憑眼淚流下,好好地、安靜地,跟感到內疚與自責的自己待在一起。


與孩子重新連結

冷靜過後,我回到房內跟兒子連結、對話。

『媽媽看到你把硬幣塞進琴鍵裡,這樣會讓鋼琴壞掉,所以媽媽非常生氣。』我解釋生氣的原因。

「恩…」兒子表示他知道了。

『媽媽剛剛生氣很大聲罵你、打了你,有嚇到你嗎?讓你怕怕了嗎?』

「對…我怕怕。」兒子很誠實。

『媽媽嚇到你了,跟你說對不起。』即使孩子的行為有誤,我也不想因此傷害孩子。

「我才要跟媽媽說對不起。」聽到兒子說出這句話,我的內心更柔軟了,與孩子相互擁抱依偎,感受與孩子重新有了連結。

當然,做錯事還是要負起責任,我也請孩子跟爸爸討論後續要如何解決。


媽媽也可以哭,可以不完美

從懷大寶開始,就不停學習心理學和身心靈相關,過去心裡總會有個糾結,認為自己有學習,應該要能控制自己、要能不對孩子發怒、更甚至不動手打孩子。


但,媽媽也是人阿!媽媽也可以哭,可以不完美。


比起告訴孩子媽媽不會哭、不能哭,在經歷這次強烈的情緒襲來,而我也坦然面對,並好好安住情緒波瀾來時的自己,此刻,我更想傳達給孩子的是,情緒是可以自然流動的。當大人能夠學習照顧自己、學習接納情緒,讓孩子知道爸媽並非沒有情緒,也並非完美。


所有的情緒感受,都是讓身而為人的我們更加完整的元素。


當然並不是說就可以因此任意亂發脾氣,而是告訴孩子,情緒沒有好壞對錯,如何好好處理情緒才是最重要的。那麼,在長大成人的這條路上,孩子也能在情緒流動裡,學會愛與接納。


後記

先生說,在我情緒爆炸時,他一直擔心女兒會被我嚇到,因此想把女兒抱開。但剛滿一歲、涉世未深的女兒竟一直靠在我身邊、觸摸我,彷彿想告訴我,她在這陪伴我。

原來,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情緒沒有好壞,不需要評價與躲藏,也不需要刻意壓抑。更知道,當對方有情緒時,彼此陪伴,就是愛。

/

隔天,在工作的先生打電話來:「你現在在做什麼?」

『我在練琴。』隨著隱藏於內在許久的情緒抒發出來後,我想,這些年沒能回應外公好好練琴—那個內疚的我,也被解放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