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6|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溝通是一種話術嗎? 是讓他人理解我嗎?

人們都說溝通很重要,但你曾經仔細思考過溝通為什麼重要嗎?

  今天想分享一些我個人的經歷與整理。

  在我剛出社會時,我還不懂溝通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溝通很重要。我在缺少了這項能力的情況下走了幾年,發現要做的事、想做的事都困難重重,其中一個很大的感受就是沒有人願意聽我的,周圍的人不理解我的痛苦,以至於我的脾氣越來越糟,有時候還會傷到其他人。

  那時,我感覺我的生活陷在了一團泥沼中。

  我帶著這樣的感受繼續走了一段路,接著遇見生命中重要的人,但當時的我能力不足,很容易傷到他們,於是我去看書、去反思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現在的情況,然後,我發現了我自己的盲點——我以為我的想法是對的,等於世界的真理。也因為我抱持著這樣的想法,所以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要懂我做的事」。

  這樣的態度無疑是自大的,但對於當時只有單一觀點的我來說,我無法看見這點。是在我事後往回看,我才發現每個人的想法與經歷都不同,即使是被社會認為是常識的知識,有時候也不一定每個人都知道,那時我才意識到溝通就像是一座座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橋樑,我們用這些橋樑搭建起了關係。


在思考溝通是什麼之前,先了解我們為了什麼溝通

  我們弄清楚自己是為了什麼與他人(其他與我同等價值的生命)溝通是很重要的。

  我們溝通是為了工作能夠順利執行?還是為了家庭的和諧?是為了解開朋友間的誤解?或者是只想讓對方聽我的話?

  無論是基於哪一種目的,在這裡都能看見溝通需要有「另一位溝通對象」存在,並且這位溝通對象是擁有屬於他的權力與責任以及思考獨立個體或群體

  既然人們選擇溝通,那麼想必是希望談論的事能夠以和平的方式解決,找到一個你能接受,我也能接受的辦法。但在某些時候,人們會傾向使用快速有效的方法急著將事情解決,而忽略了溝通中另外一方的需求或處境,只提出完全對自己有利的要求,甚至強硬地要求對方接受。(或者反過來,對於他人的要求都照單全收地答應,但最後這些要求超出了自己的意願與能力,不只違背了自己的需求,也將關係弄糟了。)

  這樣只考慮到其中一方的溝通並不是溝通,即使這在短時間內能解決衝突,未來也一定會再衍生新的衝突,甚至未解決的衝突還有可能累積到下一次衝突裡重新爆發,造成事態更難以收拾。

  溝通促進和諧,但如果人與人之間並非互相尊重,平等視之,那麼兩邊搭建起的橋梁也會是歪斜的,最終導致承載著語言的卡車無法通過橋梁、彼此的在乎無法抵達,這樣的溝通就會是無效溝通,也失去了溝通的意義。

  溝通是雙向的,是雙方說出自己的需要或要求,同時將對方的需要放在與自己同樣重量的天秤裡在乎,並從中找出你與他都能接受的方法或者詮釋。

  溝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完全不溝通,生活就會比較容易嗎?


如果不溝通,會遇見什麼問題?

  溝通是一項很重要的、連結人與人的能力,如果將這項能力視為腳踏車的鏈條,那麼腳踏車失去了鍊條就無法順利轉動,無法帶領我們去想去的地方。

  溝通最核心的兩個要素就是「我明白我要什麼」以及「理解對方在乎什麼」,而觸發溝通的推力來自於雙方要的東西或者與現在既存的東西存在衝突。比如:我好心替某位同事做完事情,即使這件事在我看來對於那位同事是有益的,但由於我們的職責不同,站在對方的視角,我這麼做可能產生失誤害他被罵。在這裡,我做的事情與同事實際上在乎的事情就存在衝突——我以為我做了一件好事,但對方在乎的是後續可能有的責任歸屬的問題。

  假如同事其實很在意這件事,卻為了不破壞職場間的關係而把這件事情放在心裡隱忍,不拿出來溝通,那麼就很容易產生誤會


誤會由不理解而生,它帶來了什麼?

  誤會造成的後果就是關係的僵化,它可以視作某個人心裡的結,只要這個結不解開,人們就很難坦誠地向有心結的人展現自己,也無法自然地與那個人相處。

  雖然不是每個誤會都必須一一解開,但這樣的誤會如果放在職場或者家庭、情侶間堆疊,很容易就會累積變成一大疊易燃易爆物,當有一天它被點燃時很容易就炸掉關係的橋樑,使人感到痛苦。

  誤會容易使團體瓦解、使人們失去互相信任的理由,沒解開的誤會甚至有可能變成某些人生的遺憾讓人困擾終生。


那麼,我該怎麼溝通?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知道自己要什麼」

  這是一切的起點,雖然是看似很簡單的事,但實際上的確有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或者其實要的是A卻說出B,這樣的情況很常發生在情侶吵架上。例如:我實際上希望伴侶能多陪伴我,但我在溝通裡告訴伴侶的卻是「我希望你晚上不要太晚回來」,那麼如果我的伴侶晚上在家的時間變長了,但都忙著玩遊戲,這樣我依然不會感覺到我是被重視的、上一次的溝通不會是有效的,因為我不清楚我要什麼,我也沒說清楚我要什麼。

  另外,好的溝通的前提是「知道我們之間必然存在認知上的差異」

  如開頭所說,人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一樣的基因組成、不同的腦內化學物質分泌濃度,經歷過大大小小不同的事,這導致人與人之間產生個體上、能力上的差異,這個差異也可能是來自當下你知道的事與他知道的事資訊上的不對等

  盡力去彌平這些認知上的落差,讓雙方都在相同的認知層面上對話,這是為了更完整地傳遞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接收對方的想法。就像一條完整暢通的、能容納雙方資訊交換的隧道。

  語言是溝通的最大媒介之一,但不精確的語言有時候也很容易造成認知上的差異。比如:老闆跟我說「下班之前,你把這個拿到那裡放」。如果老闆沒有搭配手勢指示,那麼十分模糊的「這個」與「那裡」具體指的是哪個東西、要放在哪個地方我可能都搞不明白。所以,盡量精確地使用語言,在開始談一件重要的事情之前先確保雙方都明白現在是在溝通、我們在溝通什麼事、我有哪裡不明白的、你有哪些事想告訴我的等等。

 溝通要達成的結果是理解,但它不只是你理解我,同時也是我理解你。


溝通是一種嘗試,不是一種控制

  溝通很可能不成功,投入的心力也有可能達不到目的,無論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都要清楚知道溝通只是一種嘗試,嘗試不一定能等比的換成滿意的結果。

  在溝通失敗時或許會感到疲倦挫折,或許會加深不理解的感受,但尊重自己與尊重對方依然是重要的,沒有人能完全控制另一個人,也沒有人能完全理解每一個人,我們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也能自由決定要與誰建立彼此間的橋梁。


溝通的重點:

  • 理解每個人都是獨立平等的個體
  • 說清楚自己真心需要的是什麼
  • 將他人的需求與我的需求放在平衡的天秤上(溝通是雙向的理解)
  • 知道彼此間必然存在認知上的差異
  • 盡量用精確的語言溝通
  • 記得溝通只是一種嘗試,不是控制
  • 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結語:

  很想寫這一篇是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夠多少幫到其他路過的、對此感到困惑的人,這同時也是我一個自我歸納的練習。

  我個人對於溝通最有感的就是在職場上。

  過去我在服務業還是新人時,時常會被老鳥與前輩用很不理解的口吻嫌棄:「怎麼連這個你都不會?」

  後來熬過新手村時期,我發現許多前輩之所有會有這樣的態度大多來自他們在同一個職場已經太久了,忘記了還是新人的時期他們自己也是一樣的,於是就拿老鳥的標準與期望放在菜鳥身上,讓自己生氣也讓新人卻步,造成新人離職率很高。

  看見這一點後,我遇到後面進來的同事多少能理解他們的焦慮與緊張是不熟悉導致的。溝通同時也是一種換位思考的能力,在了解後進同事不是能力不好,只是過度緊張以後,安撫、給予適當的鼓勵就解決了很多事情。

  溝通促成的理解有時也是「不把人當成問題」的體現,畢竟人生裡誰都會遇到卡住的時候,如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適時地拉別人一把,那麼有時候不只幫到他人,也是幫了自己。

  溝通是一種能夠磨練、持續進步的技能,不一定能在一開始就做得很完美,但隨著嘗試的次數增加、調整的次數增加,溝通這件事只會越來越進步。

  最後,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如果要問最有效的溝通心態是什麼,我會說是真誠與誠實

  謝謝看到這裡的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裡有一些泉貌的人生經驗與反思 :3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