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理解科學與商業的橋樑】── 1. 科學研究的價值 2. 商業化的挑戰 3. 實例分析

    28歲之前,我也曾認為基礎科學研究與現實脫節。然而,隨著我在美國普渡大學的求學經歷,這一觀點逐漸發生了變化。回顧我在台灣大學數學系、應用數學所,以及中央研究院統計所的七年時光,確實感覺基礎研究似乎與現實相距甚遠。然而,博士時期的經歷讓我有機會追尋許多重要問題的源頭,逐漸理解到有價值的基礎科學研究,最初也是在解決當時社會的問題。


    ▋科學研究的價值


    基礎科學研究往往看似脫離實際,但其背後的價值不容忽視。許多現今廣泛應用的技術,在最初發明時也被視為無用之物。例如,牛頓在1696年任職於英國鑄幣局時,提出了一個解決偽幣問題的方法,這背後所涉及的數學原理,正是今天數學教育中的經典問題:如何用無刻度天秤找出十二個硬幣中的一個假幣。這說明了基礎研究最初也是為了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


    ▋商業化的挑戰


    儘管基礎研究有其價值,但將其轉化為商業應用並非易事。研究人員需要理解商業模式,才能有效地將科學發現應用於市場。這一過程包括技術轉移、產品開發以及市場推廣等多個環節。對於研究人員來說,學會與企業合作,理解市場需求,是將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的重要一步。


    ▋實例分析


    在我博士期間,我研究了多個重要的基礎科學問題,並見證了它們如何轉化為實際應用。舉一個具體例子,台灣數學教育中的一個經典問題——用無刻度天秤找出十二個硬幣中的假幣,這個問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696年牛頓任職於英國鑄幣局時期。當時的英國社會面臨嚴重的偽幣問題,牛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一套巧妙的解決方案,這正是今天數學教育中的一個經典例題。


    這個例子展示了基礎科學研究如何解決實際社會問題,並最終轉化為教育中的經典問題。這也說明了基礎研究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科學性,更在於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並推動社會進步。


    基礎科學研究看似與現實脫節,但其實背後蘊含著解決當時社會問題的初衷。理解這一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本文章改寫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現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機器學習博士後研究員. 分享Obsidian第二大腦建構實務. 原子寫作與精實寫作實務. 精力管理與學術工作流實務.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