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理解科學與商業的橋樑】── 1. 科學研究的價值 2. 商業化的挑戰 3. 實例分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8歲之前,我也曾認為基礎科學研究與現實脫節。然而,隨著我在美國普渡大學的求學經歷,這一觀點逐漸發生了變化。回顧我在台灣大學數學系、應用數學所,以及中央研究院統計所的七年時光,確實感覺基礎研究似乎與現實相距甚遠。然而,博士時期的經歷讓我有機會追尋許多重要問題的源頭,逐漸理解到有價值的基礎科學研究,最初也是在解決當時社會的問題。


▋科學研究的價值


基礎科學研究往往看似脫離實際,但其背後的價值不容忽視。許多現今廣泛應用的技術,在最初發明時也被視為無用之物。例如,牛頓在1696年任職於英國鑄幣局時,提出了一個解決偽幣問題的方法,這背後所涉及的數學原理,正是今天數學教育中的經典問題:如何用無刻度天秤找出十二個硬幣中的一個假幣。這說明了基礎研究最初也是為了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


▋商業化的挑戰


儘管基礎研究有其價值,但將其轉化為商業應用並非易事。研究人員需要理解商業模式,才能有效地將科學發現應用於市場。這一過程包括技術轉移、產品開發以及市場推廣等多個環節。對於研究人員來說,學會與企業合作,理解市場需求,是將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的重要一步。


▋實例分析


在我博士期間,我研究了多個重要的基礎科學問題,並見證了它們如何轉化為實際應用。舉一個具體例子,台灣數學教育中的一個經典問題——用無刻度天秤找出十二個硬幣中的假幣,這個問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696年牛頓任職於英國鑄幣局時期。當時的英國社會面臨嚴重的偽幣問題,牛頓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一套巧妙的解決方案,這正是今天數學教育中的一個經典例題。


這個例子展示了基礎科學研究如何解決實際社會問題,並最終轉化為教育中的經典問題。這也說明了基礎研究的價值不僅在於其科學性,更在於其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並推動社會進步。


基礎科學研究看似與現實脫節,但其實背後蘊含著解決當時社會問題的初衷。理解這一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本文章改寫自: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透過體驗所得到的感受與情緒,是獨一無二的。」 「獨特的語言,是說服力與原創性的關鍵。」 「為了獲得專屬於你自己的語言,把握機會進行各式各樣的體驗吧!」 這3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山口拓郎[1]的著書, 《「うまく言葉にできない」がなくなる 言語化大全 》[2]的第38頁。
    無論你是內容創作者、學生還是專業工作者, 微論文都能幫助你提升寫作技能,精練思想。 微論文強調從經驗、意見和事件三方面入手, 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多樣性。 在這篇文章中, 我將分享三個關於微論文的重要啟發, 幫助你更好地運用這種寫作方式。 ▋啟發1 - 深入理解
    版本控制 (Version Control), 是一種追蹤檔案被更改歷史的技術, 是團隊合作必備的工作實務[1]。 我在博士一二年級時期, 比較像是單打獨鬥, 與合作的學弟妹也是一對一溝通, 可以維持同步,把研究成果做出來。 然而,當我到博士三年級以後,
    我從2020年博士四年級開始使用Obsidian, 到現在2024年已經有快5年的經驗。 每個時期需要產出的知識工作成果不一樣, 所以我的Obsidian知識生產工作流也是一直不斷在調整。 照我的經驗, 要打造自己最順手的工作流, 你需要先定義清楚「產出物」是什麼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與紀錄一起推進工作」 「邊留下紀錄邊推進工作」 「邊使用紀錄邊推進工作」 「Logging工作術的核心,是「留下」並「使用」紀錄」 這4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倉下忠憲[1]的著書, 《ロギング仕事術: 課題に気づく、タスクが片づく、成果が上がる 》[2]的第24頁。
    「透過體驗所得到的感受與情緒,是獨一無二的。」 「獨特的語言,是說服力與原創性的關鍵。」 「為了獲得專屬於你自己的語言,把握機會進行各式各樣的體驗吧!」 這3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山口拓郎[1]的著書, 《「うまく言葉にできない」がなくなる 言語化大全 》[2]的第38頁。
    無論你是內容創作者、學生還是專業工作者, 微論文都能幫助你提升寫作技能,精練思想。 微論文強調從經驗、意見和事件三方面入手, 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多樣性。 在這篇文章中, 我將分享三個關於微論文的重要啟發, 幫助你更好地運用這種寫作方式。 ▋啟發1 - 深入理解
    版本控制 (Version Control), 是一種追蹤檔案被更改歷史的技術, 是團隊合作必備的工作實務[1]。 我在博士一二年級時期, 比較像是單打獨鬥, 與合作的學弟妹也是一對一溝通, 可以維持同步,把研究成果做出來。 然而,當我到博士三年級以後,
    我從2020年博士四年級開始使用Obsidian, 到現在2024年已經有快5年的經驗。 每個時期需要產出的知識工作成果不一樣, 所以我的Obsidian知識生產工作流也是一直不斷在調整。 照我的經驗, 要打造自己最順手的工作流, 你需要先定義清楚「產出物」是什麼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與紀錄一起推進工作」 「邊留下紀錄邊推進工作」 「邊使用紀錄邊推進工作」 「Logging工作術的核心,是「留下」並「使用」紀錄」 這4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倉下忠憲[1]的著書, 《ロギング仕事術: 課題に気づく、タスクが片づく、成果が上がる 》[2]的第24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他從古代文獻中得知科學,這東西。
    所以科學也許只適用於地球,在別的世界的話...
    科學也許只適用於這宇宙,到另一個宇宙的話...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除了研究所考試失利,為什麼我選擇加入新創? 我所觀察到業界(新創)和學界(考古)工作的差異是什麼? 如何透過兩點評估,了解自己適合待在學界或是進入業界工作呢?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他從古代文獻中得知科學,這東西。
    所以科學也許只適用於地球,在別的世界的話...
    科學也許只適用於這宇宙,到另一個宇宙的話...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Thumbnail
    【 好學、自學、共學 】 我常常說,上大學後才是我學習的開始。在中央英文系,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本、大量對話、大量反思和輸出,我從來沒想過,這樣的課堂風景能在數學課發生!
    Thumbnail
    除了研究所考試失利,為什麼我選擇加入新創? 我所觀察到業界(新創)和學界(考古)工作的差異是什麼? 如何透過兩點評估,了解自己適合待在學界或是進入業界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