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5|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孩子交朋友,父母怎麼做?(下)

在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會出現的與朋友玩遊戲的方式後,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孩子在該階段交朋友的狀況,是不是真的需要家長開始介入,所謂的介入,絕對不是直接幫孩子找朋友!擁有朋友這件事不會是一個階段性,而是一個連續的、長期的過程,因此孩子需要得到的,是如何與他人當朋友、用什麼技巧、如何持續擁有正向的朋友關係。

  • 常見在團體中不容易跟同儕玩在一起的孩子,有以下類似的狀況:
raw-image


1.話不投機: 有些孩子的興趣不那麼大眾,但又只想跟大家分享他喜歡的,也不想了解別人現在喜歡的內容。(譬如:一個孩子特別喜歡車,對車非常的了解,但他總是只想跟大家聊傳動軸、v型汽缸等內容,對同年齡的同儕來說太過艱深)

2.希望大家照他的規則玩: 有些孩子在家中習慣了所有人都照他的規則,到了團體中也為試著調整,久而久之,同儕也會不喜歡與他一起玩。

3.容易跟別人起衝突: 有些孩子可能因為感覺統合的原因,在團體中容易情緒上來;或是因為衝動控制、情緒穩定度還需要練習,而容易與同儕發生衝突。

4.只管自己的需要,不管其他人的需求: 譬如有些孩子在一起玩的過程中,自己佔了一大片位置玩積木,完全不管其他同學有沒有位置。

5.躲在團體外面看,來不及加入、不敢說要加入: 有些孩子較為謹慎小心,在跨出第一步時需要好一陣子的觀察,有時候觀察太久,人家都玩完了。或是有些孩子的動作、語言能力還需要協助,但孩子們的遊戲進行速度太快,他還沒反應過來,同儕已經開始遊戲,後面就玩不在一起了。

6.同儕們不喜歡靠近他: 有些孩子可能因為家庭因素、能力發展原因,對於自己的儀容整潔還沒處裡好;或是因為情緒總是容易上來影響遊戲進行,久而久之,同學為了避免衝突就不靠近了。


  • 在以上幾個狀況中,有幾點核心原因家長可以著手處理:


1.加強自身能力: 在各個發展項目及情緒管理能力等逐步調整,必要時也可以諮詢專業人員請求協助。

2.觀察環境、同理他人: 透過繪本或是影片,在觀看過程中可隨時停下,詢問孩子觀察到什麼、發生什麼事、怎麼處理比較好;當孩子與同儕的遊戲過程中,快要引起衝突時,可使用提醒的方式引導孩子觀察(如:樂樂,同學是不是有點聽不懂?樂樂,你看看你的位置是不是有點太大,該怎麼辦?)

3.情境模擬: 當與孩子討論過要使用什麼技巧後,可以模擬情境多練習幾次,甚至邀請與孩子較為熟識的孩子到家中玩,讓孩子真的在狀況發生時,更容易使用出討論的結果。也可與孩子的學校老師分享最近與孩子討論的結果,邀請老師一起引導孩子交朋友。

4.被拒絕的勇氣: 交友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鼓起勇氣去參與,為什麼大家還是不接納。在人際交往中,拒絕與接受都是正常會發生的,無關乎好壞,引導孩子正向的思考這次的挫折(如:可能同學正好有其他事情要做,下次我們可以試試...../就像你偶而想穿黃色衣服偶而想穿綠色衣服一樣,不代表哪件衣服不好呀),鼓勵孩子再次嘗試,並明確指出孩子進步的點。


每個孩子在學習社交的過程中,都會有機會出現衝突、挫折的狀況,但這並不該被視為負向的狀態,如同允許他們小時候吃飯吃的到處都是,我們也允許這些人際的衝突出現,出現了,我們就能引導孩子往更成熟的社交能力更進一步。


身為家長,我們不幫孩子交朋友,我們引導孩子 交朋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