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旅:帶著香料去旅行——起源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美國炒飯

美國炒飯


《天使雕像》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童書,內容描寫一對姊弟攜手離家出走,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悄悄「寄宿」一週的故事。

小時候,我對「離家出走」充滿憧憬。但隨著時間推移,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其實只是渴望「逃離」。我期待總有一天,豐富的「出走」經驗會讓我在他人眼中變得重要,話語擲地有聲。

我會因為出走而變得更豐富、更溫潤、更有內涵嗎?老實說,按照我對自己固執程度的了解,大概不會。

故事裡有這麼一段文字。姊弟倆在參訪了聯合國大樓後,對新體驗的文化出現截然不同的感受與反應,克勞蒂雅對著弟弟這麼說:

克勞蒂雅白了傑米一眼,說:「傑米,你這樣的人可以走完全世界,回到自己的國家還惦記著滿核仁餐館的鮪魚三明治,是不是還賣三十五分。」

天使雕像,東方出版社,第八章,頁165。

Claudia lowered her eyes to him and said, ’’Jamie, you know, you could go clear around the world and still come home wondering if the tuna fish sandwiches at Chock Full O’Nuts still cost thirty-five cents.’’

From the Mixed-Up Files of Mrs. Basil E. Frankweiler Chapter 8 p.114

雖然克勞蒂雅是用微微嘲諷的語氣說出,但我相信這句話描繪了一個值得珍視的人格特質:在追求冒險和探索新世界的同時,仍然會懷念和關心那些平凡而熟悉的日常小事。

我聯想到那些終身不得出逃,在臥室或書房裡,甚至「沒有自己的房間」,卻創作出美麗作品的作家和藝術家們:珍·奧斯汀、艾蜜莉·狄金生、莫德·路易斯……他們的心境並未受困,從未停止在日常瑣事之間旅行。

或許,我也可以帶著這些日常小事,帶著「滿核仁餐館的鮪魚三明治」(當然,vegan版本的),帶著一點點熟悉,用烹飪和文字「離家出走」。走進梵谷畫中的荷蘭農莊,與「吃馬鈴薯的人」共度時光;在熱焰的泰國街頭品嚐「美國炒飯」——一道在越戰期間為解美軍思鄉之情而誕生的料理。

準備好你最喜歡的香料,讓我們一起帶著香料去旅行吧。


第一站:泰國,「美國炒飯」。

食譜連結。<美國炒飯、營養三明治:用我的想像解你的思鄉>


第二站:瑞典,瑞典披薩。

食譜連結。<瑞典香蕉、臺灣芒果:那些我們摯愛的水果及其產物>


第三站:韓國,韓式拌飯。

食譜連結。<韓式辣椒醬、東泉辣椒醬:來碗臺式拌飯吧!>


第四站:中國,上海菜飯。

食譜連結。<鮮香燻鹹,上海菜飯的拼貼滋味:Sleater-Kinney,《沒有值得愛的城市》>


第五站:荷蘭,梵谷的馬鈴薯。

食譜連結。<梵谷與《吃馬鈴薯的人》:結束陌異世界對藝術的冷漠和高傲>


第六站:加拿大,「夏威夷披薩」。

食譜連結。<我會為你捍衛自由:是的,你可以在披薩上加鳳梨 〈夏威夷披薩〉>


第七站:英國,牧羊人派。

食譜連結。<我想要你的牧羊人派食譜:關於虛構食譜與家傳調味>


終點站:任何您心之所嚮的地方,S'more棉花糖夾心餅。

食譜連結。<味旅:帶著秘密和回憶回家——終點站>


旅行播放清單:


avatar-img
5會員
33內容數
Yi Chen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第一次用金網烤吐司,火力還不大會控制,邊邊燒焦了,刮刮一樣吃,有炭香。抹上奶油,外脆內軟,甚好。這條吐司終於吃完,明天早餐開始吃「沾美」的麵包。
今天只吃兩頓。夫人開會忙到沒空吃早飯,酪梨吐司放在工作桌,從將近九點擺到十一點多才有空拿起來咬兩口, 中午也就不急著吃了。 今天做水波蛋,想到 Jamie Oliver 說他不喜歡在水裡加醋因為蛋會有個醋味,我想酪梨吐司本來就要滴些檸檬汁,何不擠一點檸檬進滾水代替醋?果然效果很不錯,味道也很好。
岳母送的酪梨都熟了,每天要吃一顆。用昨晚學到的水波蛋做法弄了酪梨吐司,麵包上噴一點橄欖油,酪梨鋪滿滴幾滴檸檬汁,放上蛋,灑點鹽和胡椒,很好吃。另半顆打牛奶喝,相當管飽。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第一次用金網烤吐司,火力還不大會控制,邊邊燒焦了,刮刮一樣吃,有炭香。抹上奶油,外脆內軟,甚好。這條吐司終於吃完,明天早餐開始吃「沾美」的麵包。
今天只吃兩頓。夫人開會忙到沒空吃早飯,酪梨吐司放在工作桌,從將近九點擺到十一點多才有空拿起來咬兩口, 中午也就不急著吃了。 今天做水波蛋,想到 Jamie Oliver 說他不喜歡在水裡加醋因為蛋會有個醋味,我想酪梨吐司本來就要滴些檸檬汁,何不擠一點檸檬進滾水代替醋?果然效果很不錯,味道也很好。
岳母送的酪梨都熟了,每天要吃一顆。用昨晚學到的水波蛋做法弄了酪梨吐司,麵包上噴一點橄欖油,酪梨鋪滿滴幾滴檸檬汁,放上蛋,灑點鹽和胡椒,很好吃。另半顆打牛奶喝,相當管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琢瓷作鼎碧於水,削銀為葉輕似紙; 不文不武火力均,閉閣下簾風不起; 詩人自炷古龍涎,但令有香不見煙; 素馨欲開茉莉折,底處龍涎和棧檀; 平生飽食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娬媚; 呼兒急取蒸木犀,卻作書生真富貴。
旅人掌櫃旅人掌櫃 期來日之約,指日可待,長路將近 生我者故鄉,故人長在,古事難全 剩我者他鄉,他境外境,地獄現前 勝我者心鄉,心領神會,如登仙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o7alYioM4
Thumbnail
我愛讀遊記,卻又氣這些妙筆生花的作家沒有寫下狼狽慌亂的時刻,彷彿他們永遠是不冒一滴汗、腋下不會發臭、雙腳不觸地的穿著華服旅行。
Thumbnail
獨處讓我們有機會沉思與真實生活中的價值,學會對自己獨特的縱容與坦然面對,旅行帶來的多元體驗,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聲音,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透過獨處與旅行,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尋求平靜與沈思。讓旅行成為一份為自己創造的約定,給予回顧與準備邁入下一步的勇氣。
Thumbnail
王爾德、波德萊爾、珍奧斯汀、狄更斯、海明威、費滋傑羅、喬伊斯、莒哈斯、杜斯妥也夫斯基,文豪界的酒徒比我想像中多。
Thumbnail
[旅行] 旅行 還沒真正開始時 心已經 先行抵達
Thumbnail
當疫情使世界隔離,尋找旅行的勇氣成為許多人的訴求。作者回憶起旅行的樂趣,並回想李欣頻老師和旅行界的朋友,讓自己重新找回追尋世界的目的。這篇文章以內心掙扎與尋找勇氣的過程為主軸,值得分享。
Thumbnail
琢瓷作鼎碧於水,削銀為葉輕似紙; 不文不武火力均,閉閣下簾風不起; 詩人自炷古龍涎,但令有香不見煙; 素馨欲開茉莉折,底處龍涎和棧檀; 平生飽食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娬媚; 呼兒急取蒸木犀,卻作書生真富貴。
旅人掌櫃旅人掌櫃 期來日之約,指日可待,長路將近 生我者故鄉,故人長在,古事難全 剩我者他鄉,他境外境,地獄現前 勝我者心鄉,心領神會,如登仙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o7alYioM4
Thumbnail
我愛讀遊記,卻又氣這些妙筆生花的作家沒有寫下狼狽慌亂的時刻,彷彿他們永遠是不冒一滴汗、腋下不會發臭、雙腳不觸地的穿著華服旅行。
Thumbnail
獨處讓我們有機會沉思與真實生活中的價值,學會對自己獨特的縱容與坦然面對,旅行帶來的多元體驗,讓我們更接近內心的聲音,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由。透過獨處與旅行,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尋求平靜與沈思。讓旅行成為一份為自己創造的約定,給予回顧與準備邁入下一步的勇氣。
Thumbnail
王爾德、波德萊爾、珍奧斯汀、狄更斯、海明威、費滋傑羅、喬伊斯、莒哈斯、杜斯妥也夫斯基,文豪界的酒徒比我想像中多。
Thumbnail
[旅行] 旅行 還沒真正開始時 心已經 先行抵達
Thumbnail
當疫情使世界隔離,尋找旅行的勇氣成為許多人的訴求。作者回憶起旅行的樂趣,並回想李欣頻老師和旅行界的朋友,讓自己重新找回追尋世界的目的。這篇文章以內心掙扎與尋找勇氣的過程為主軸,值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