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7|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味旅:帶著香料去旅行——起源

美國炒飯

美國炒飯


《天使雕像》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童書,內容描寫一對姊弟攜手離家出走,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悄悄「寄宿」一週的故事。

小時候,我對「離家出走」充滿憧憬。但隨著時間推移,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其實只是渴望「逃離」。我期待總有一天,豐富的「出走」經驗會讓我在他人眼中變得重要,話語擲地有聲。

我會因為出走而變得更豐富、更溫潤、更有內涵嗎?老實說,按照我對自己固執程度的了解,大概不會。

故事裡有這麼一段文字。姊弟倆在參訪了聯合國大樓後,對新體驗的文化出現截然不同的感受與反應,克勞蒂雅對著弟弟這麼說:

克勞蒂雅白了傑米一眼,說:「傑米,你這樣的人可以走完全世界,回到自己的國家還惦記著滿核仁餐館的鮪魚三明治,是不是還賣三十五分。」

天使雕像,東方出版社,第八章,頁165。

Claudia lowered her eyes to him and said, ’’Jamie, you know, you could go clear around the world and still come home wondering if the tuna fish sandwiches at Chock Full O’Nuts still cost thirty-five cents.’’

From the Mixed-Up Files of Mrs. Basil E. Frankweiler Chapter 8 p.114

雖然克勞蒂雅是用微微嘲諷的語氣說出,但我相信這句話描繪了一個值得珍視的人格特質:在追求冒險和探索新世界的同時,仍然會懷念和關心那些平凡而熟悉的日常小事。

我聯想到那些終身不得出逃,在臥室或書房裡,甚至「沒有自己的房間」,卻創作出美麗作品的作家和藝術家們:珍·奧斯汀、艾蜜莉·狄金生、莫德·路易斯……他們的心境並未受困,從未停止在日常瑣事之間旅行。

或許,我也可以帶著這些日常小事,帶著「滿核仁餐館的鮪魚三明治」(當然,vegan版本的),帶著一點點熟悉,用烹飪和文字「離家出走」。走進梵谷畫中的荷蘭農莊,與「吃馬鈴薯的人」共度時光;在熱焰的泰國街頭品嚐「美國炒飯」——一道在越戰期間為解美軍思鄉之情而誕生的料理。

準備好你最喜歡的香料,讓我們一起帶著香料去旅行吧。


第一站:泰國,「美國炒飯」。

食譜連結。<美國炒飯、營養三明治:用我的想像解你的思鄉>


第二站:瑞典,瑞典披薩。

食譜連結。<瑞典香蕉、臺灣芒果:那些我們摯愛的水果及其產物>


第三站:韓國,韓式拌飯。

食譜連結。<韓式辣椒醬、東泉辣椒醬:來碗臺式拌飯吧!>


第四站:中國,上海菜飯。

食譜連結。<鮮香燻鹹,上海菜飯的拼貼滋味:Sleater-Kinney,《沒有值得愛的城市》>


第五站:荷蘭,梵谷的馬鈴薯。

食譜連結。<梵谷與《吃馬鈴薯的人》:結束陌異世界對藝術的冷漠和高傲>


第六站:加拿大,「夏威夷披薩」。

食譜連結。<我會為你捍衛自由:是的,你可以在披薩上加鳳梨 〈夏威夷披薩〉>


第七站:英國,牧羊人派。

食譜連結。<我想要你的牧羊人派食譜:關於虛構食譜與家傳調味>


終點站:任何您心之所嚮的地方,S'more棉花糖夾心餅。

食譜連結。<味旅:帶著秘密和回憶回家——終點站>


旅行播放清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