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泰國的美國炒飯其實由來眾說紛紜。但能確定的有三:一,「美國炒飯」源起自泰國;二,以與葡萄乾同炒的番茄醬炒飯為主食;三,配餐菜色通常為煎蛋、培根、熱狗、炸雞、番茄等「美國食物」。
廣為流傳的故事也有三個:
一,機場餐廳經理Sureepan Maneewat女士在某次航班取消後,為了消化大量的美式早餐食物,蛋、香腸、火腿等等,創作出以炒飯為主角的「美國炒飯」。
二,華裔的泰國廚師Go Jek,在越戰期間為駐紮泰國呵叻(Korat)和烏隆塔尼(Udon Thani)的美軍提供餐點,從而創造出美國炒飯。
三,在越戰期間,美國軍士經常到泰國休假,當地觀光區的小販開始販售結合當地食材,貼近美國軍士飲食習慣的「美國炒飯」。
另有一說認為,美國炒飯和「墨西哥米飯」(Mexican rice,arroz a la mexicana)非常相似,雖然配菜不同,但兩者皆強調番茄醬與米飯的搭配,也與駐紮泰國當地的美軍有關,「美國炒飯」其實是一項飲食傳播的紀錄。
由來的真實性已不可考,不過我想這樣結論並未脫出事實太多:「美國炒飯」是泰國對美式滋味的想像,其中包含著希望能平撫異鄉人思鄉情緒的柔情。
味道可能不正宗,對異國滋味的體解或許稍嫌刻板,但無法否認的,「美國炒飯」依然是道體貼的料理。
和美國炒飯相像,基隆的在地小吃「營養三明治」也有類似的由來,為解鄉愁、宣揚麵食優點... 「營養三明治」並非真的「營養」,但同樣是希望以在地食材,滋養思鄉的軍人,用夢想和美味滋補在地居民。
當「飲食」不再只為飽腹,更是想像力的實踐和延伸、貼近故鄉或「美好生活」的入門磚,或許某些美食家對飲食正宗與否的強調與執念就源自於此。
這是我天真的想法:保持一片善心,不用自身的文化鄙夷他人的嘗試或詮釋,「美國炒飯」和「營養三明治」是在良善心意之下產生的食物。
所以,如果您以後不小心撞見有人興致勃勃地端上鳳梨酥披薩、珍珠奶茶炒飯與您分享、熱情地表達充滿想像力的文化結合,不妨一試吧!
"I think my life might be better if I lived in Colorado."——Reneé Rapp, Colorado
〈科羅拉多〉收錄於蕾妮·拉普(Reneé Rapp)的EP《Everything to Everyone》,內容描寫對生活於科羅拉多的幻想,也許「我會過得更好,遇上幾個情人,唱唱卡拉OK。好吧,也許我還是會有點討厭我的生活。」
蕾妮·拉普曾在訪問中分享,〈科羅拉多〉一歌靈感,源自幾次與家人在科羅拉多的滑雪旅行。對「出走」的渴望和停留「原處」的必要貫穿〈科羅拉多〉。
也許這和「美國炒飯」乍看下不甚關聯。想像越戰期間在炎熱氣溫下吃著「美國炒飯」的軍士,品味當地居民創作的「家鄉味」,不知道他們曾不曾想過「我想,如果我住在泰國,生活或許會比現在好。」
「只是空想,那不是我的命中注定。」
“But it’s an empty dream, that shit’s not meant for me."——Reneé Rapp, Colorado
你心中的〈科羅拉多〉是哪裡呢?
〈味旅:帶著香料去旅行——起源〉——為什麼我開始寫這些小記
Reneé Rapp - The Meaning of her Colorado Song | MTV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