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24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淨修捷要報恩談 (七) 光中極尊 (1)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
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七拜 光中極尊

(之一)

《拜文》【一心觀禮,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這一段,又號無量光,底下就說無邊光、無礙光、無等光,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這就是「十二光佛」,從無量光起。這十二光佛,這些佛的名號,也就都是阿彌陀的名號。所以阿彌陀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這光中種種的妙用,表現出十二個光的佛,同時都是阿彌陀佛。

這個「無量壽」是體,是指時間,所以永遠不止呀。所謂過去、未來、現在,這個稱為三際。三際一如,三際是如一,沒有變化,這是無量壽。

無量光」呢,就是遍一切虛空,遍一切處。所以一個是「豎」,一個是「橫」;時間是豎的,空間是橫的。無量光,這個光一切處都照到,就遍一切處了。所以表明這個佛是在竪著就窮三際;過去,你也永遠找不著頭;未來,始終你也找不著結束,就常住,這是無量壽;遍一切處,沒有邊際,這個就無量光啊,同時這個無量光也可以解釋爲光中有無量的功德。

同時這個無量光佛也號作「無邊光佛」。無邊光你可以淺近地解釋,説這個「邊」沒有邊緣,這大呀,你找不着邊,這極大啊,這個解釋很容易。進一步地解釋,那這個「邊」是什麽呢?就是佛教的一個名詞了,所謂「邊」,指著見惑裏頭的這個「邊見」。所以我們都要斷見思惑,最粗的迷惑是見思惑,(還有)塵沙惑、無明惑,衆生就在這個迷惑之中,愚癡之中,這個(稱為)惑,要斷了惑才能證到自個兒的真如。

見思惑首先是見惑,初果就破見惑。見惑有十樣東西,就是「身見」,老是愛惜這個身體,老是想養這個身體,戀這個身體,所以現在許多氣功、外道,首先就是一個邪見,就叫做身見,這見惑。你留戀這個身體,所以很多婦女她很難離開她這個身體,因爲她非常喜歡她這個身體,覺得很莊嚴很什麽,這都屬於身見。

「邊見」是什麽呢?這個「邊」不是邊緣的邊,就是一個事情可以分兩邊看,就是矛盾的一方。一切事情都有矛盾,矛跟盾,就是矛有一邊,盾有一邊。有「是」有「非」,「是」是一邊,「非」是一邊;一切都有兩邊。矛盾(各)有一方,這兩方在對待,在鬥爭,實際這個「二」的世界就是如此,一切都有二。所以中國有句話,「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有了「二」了嘛,聖人要不死光了,大盜是不會完的 … (哈哈)。這個「無邊」,就是沒有對待了,沒有這個「邊」了。「不二」,一切都不二了,也就一切都平等了,平等就不對立了。所以佛最後稱爲平等覺,這漢譯的《無量壽經》,「無量清淨平等覺」是阿彌陀的名號,只有佛就到了大平等。

我們要修「慈悲喜捨」。很多人也就把這些個名詞,甚至於傳法的人也給你講錯了,把這個「捨」,作爲說:「你要慈悲,要慈,要悲,要喜歡,要施捨。」這麽去講,講淺了,講得太淺了,不是原意。有好多東西,這都是從和尚嘴裏說出來的,有的是十分的荒謬,水平很低呀。這個「捨」,是捨掉你那一切分別、一切「邊」、一切對立的矛盾,而能把這些事情看得平等。所以昨天你那問題:「你平等的話,就是說不管你說什麽,不管你怎麽對待我,(我都是平等對待的。)」

所以佛教是「冤親平等」的,跟我有冤和跟我有親,這本來兩個極端,這是「邊」,這個「邊見」沒有了,冤和親是平等的。我們學佛就是要在這些地方學……,當然是(很不容易,)學不到,但是要努力繼續去學,這是一個正確的(態度),是要平等的。

而且冤親平等,還要把「冤」字擱在「親」的上面。這個擺不是隨便擺的,就是你真要度的時候,先度有冤哪,這是佛教的偉大啊。昨天說的提婆達多,那麽害佛,一直到佛這一生還在害佛,而佛感恩哪,「我的成就全因爲提婆達多!」,給提婆達多授記。

這一切,佛之偉大、之智慧。這一切,我們是心悅誠服,五體投地啊。這不是個盲目的崇拜;我們就是說,你是一個大權威,我拜你之後,你就保佑我,就得到好處,這是世俗的、很低的、很愚癡的一種看法,一種顛倒的看法,是錯誤的。

所以要捨這個「邊」,無邊光,這個光他是由於大平等的智慧而放出來的。因此見到這個光,也就可以加持你,你放棄這些分別,沒有這些「邊」了。阿難他已經沒有邊見了,但他還有摩登伽女來,他還有的時候,因爲(摩登伽女)有咒的力量,(阿難)幾乎要破戒,就是因爲他不明白,不明白他還是有個「我」呀。所以「無邊」,是要捨;這還不是個最高深的事情,還是前面的事情。

無礙光」,人們都說自在無礙,沒有障礙,也能夠自在,所以「觀自在菩薩」,他自在。而且還可以分析,這個「自」就是你自性,你自性是不是當家作主?你自性在當家作主,你自在。你自性沒有當家作主,被這個假我(控制),現在大家都是這個假我,自己本來跟佛一樣的那個真我,自己不承認,而把現在這個叫作黃念祖的我,就把他當作是「我」。這個他不是,這個是敵人、妄我。或者不要説得這麽樣,就是說是,總之由於他,而使我不能認識我的本來;從這個意義說就是敵人。

總之他是妄,他虛妄,由於他在當家作主,所以真正的我們的主人就靠邊站了,就不顯現了。所以我們有佛的智慧光明而不能顯現。這個程度上有不同,無明的厚薄有不同,所以我們要聽了佛的經教,有的人就很感動,接受得很快,就恢復得很快,就可以恢復;有的他不但不能接受,他還毀謗,他還要破壞,甚至種種的,那他就是無明的障很重,這都有礙了。「無礙」,一切沒有障礙。

無等光」,沒有能和他相提並論的,沒有相等的。這個光絕對的殊勝,沒有另外一種可以和他相提並論的,無有能與相等者,也稱爲「智慧光」,這個光明就是智慧。

禪宗也是這麽說,在《淨語》裏頭也引了這個話,《淨語》裏頭《光明頌》引了大慧禪師的三句︰「只以此光宣妙法」,只是拿這個光來宣揚妙法;「是法即是此光明」,這個法,就是禪宗說的傳心,這個心法,這個法就是這個光明;「不離是光說此法」,不離這個光明來說這個法。所以光明和本心,光明和智慧,在大慧禪師裏頭(的話)就等同起來了。那麽大慧禪師這個話,在經典也有根據。釋迦牟尼佛的《涅槃經》裏,佛要涅槃了,這是最後的遺教,《涅槃經》說:「光明名爲智慧」,所以那個智慧就是光明。

超日月明」,比日頭還要明,比月亮還要明。《超日月三昧經》就說:「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爲光明。」大的智慧發露到外面來,能夠照了法界,這個叫做光明。所以「自瑩謂之光」,自個兒很乾淨叫做光;能夠「照物謂之明」,能夠照見別的東西叫做明。比方說珠子吧,珠子它自己很乾淨,很瑩,這個珠子有光;這個珠子的光,要是很好的珠子,夜明珠,它就可以照見,都亮了,照見別的了,照見別的這叫做明,所以光明還有兩分。

「光明」,總之它是清淨。清淨,念佛修行的人,也常常有時候閃現一點點光,有時候看見一點點光,都是在你心裏頭絕對清淨的時候,才會發現這個現象。你心只要稍微一動,「噢,看見光了!好!」還不要這些話,都沒有了,你心裏剛剛有一點感覺不一樣,馬上就沒有了。就你心裏完全離開這一些(想法)的時候,這也就是説,在自己的修持中(有時候)可以體會到這一點。這個就是光明智慧之相。所以亦號智慧光,智慧就是光。

常照光」,寂而常照,常寂光,他是寂,寂默,沒有動、搖動、不定啊,可是常常在照,寂而常照,常照光。

清淨光」,這個清淨,《無量壽經》講,你有一念淨信,在一念清淨的信心裏,你只是在這邊念一句阿彌陀佛,都可以往生了。這一念淨信,你念這一句的時候,這功德是極大啊。慈舟法師他作科判,現在淨空法師聽到我這兒有,他跟我要,我給他拿去了,他要這個科判。慈舟法師他最大的一個功德,往生三輩,他開了一個「一心三輩」。

由於「一心」方面,你念佛不是只像一般的淨土宗,成天成天,像我們這樣拿著佛珠老這麽,他這就是說,你能夠達到一心的時候,哪怕你念一句都能往生啊!所以他說一心三輩,跟一般的三輩,他另外闢了一欄。這跟夏老師的精神都是相合的,這一點很值得讚歎,所以我這個《大經解》也是根據這個精神作的註解。一心三輩,這不同於常情,都是由於清淨,你一念淨信、一念淨心,都用這個「淨」字。 . . .


>> 續下一頁 : 第七拜 光中極尊 (2)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回向發願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