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訓練強度


在大型健身房裡上班時的經驗非常有趣,沒有課上的時候,在場館裡頭到處晃看看有沒有人可以抓來上課,到處欣賞會練的人在幹嘛,或是看看有沒有人在耍白痴,教練的上班日常


其實健身房是很明顯有淡旺季的,夏天大家衣服單薄,穿得少的時候,肥肉橫溢藏不起來,這個時候不論是銷售會籍還是教練課都簡單許多,隨著氣溫降低,衣服厚到可以遮住肚子,跑健身房的動機就砍半了,生意冷清


而有那麼一群人,一年四季都照常報到,年資甚至數年不等,通常分兩類



真的很粗的


練了兩三年都長一樣的


後者大概占七成吧


大部分的人在瞎忙


假如大家一樣的動作都足夠熟練,那為什麼有人練的結果大不相同


訓練強度


粗略可分成三個面向解讀:


夠重

「六方向與負重行走」

夠快

「跑跳爆發」

夠多

「到達有效強度的訓練總量」



而多數人的能力在健身房只能滿足重或多,強度有在持續往上爬的人才能獲取報酬,強度拉高也意味者動作選擇大比例使用多關節運動,而單關節的健身器材卻又常是大家的優先選項,所以訓練自由重量比重的多寡會大幅影響結果,使用自由重量所操作的負重潛能顯著高於單關節動作


如果進健身房的頻率一週只有一兩天的話,分化訓練就會顯得很沒效益,練全身性的自由重量雖然難度與疲憊感更強,卻更值得投入


練胸就把推胸的器材完一輪


或者是老實地做槓鈴啞鈴臥推,慢慢的尻到夠重


兩種的結果會明顯落差


單純靠重量兩者之間的優劣利弊,用自由重量尻的夠重是投報率最高的區間,也解釋了為什麼只有使用器材尻到很壯的人比例偏低


強度也包含動作選擇,網路上的影片參考價值觀資訊混亂,難以讓有價值的訓練浮現曝光至一般大眾,風向不會往那邊吹,因為許多人知道受眾喜歡簡單的東西,被推播的頻率會訓練演算法餵養更多你喜歡的假象


去練更難的動作,更重的動作,身體的進步需要刺激,劑量足夠的刺激,滿足他的途徑也夠雞湯,有進步才有收穫,前提是不能投資錯誤的觀念


持續輸入相同的刺激身體找不到進步的理由,那就是老實地找能尻重的自由重量動作去訓練


改變能駕馭的重量也是改變體態的其中一條思路,尻的又重又多的話實在很難找到不粗的人(除非你胃口很差或睡得很爛)


重量是一番兩瞪眼的絕對強度,量化簡易到任何人都能漸進評估自己的可承受區間


刺激可以慢慢加大,夠大才能促使身體找到進步的動機,而沒有進步卻又很勤奮上健身房的人,看了難免不捨,行如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跟運動訓練也很貼切,難以進步的高原期或過度訓練不是每個人都練得到


那要如何確保自己安全地取得足夠的刺激?


我目前用過最方便的指標,是RPE

(運動自覺強度量表)

多數動作都可利用這個量表主觀的評估運動感受,評估的經驗也需要時間培養,課表在編排的時候加入這個概念讓動作強度調節在5-7附近的範圍,對於這個量表的應用在健身房常見的課表,主要是以力量型運動常見,而也正好能套用在利用重量訓練運動的人來管理疲勞


管理體態時的訓練,套用這個評估方式也能夠避免身體乘載過量疲勞而累積壓力,壓力造成的發炎反應是很難搞的敵人


Day1

槓鈴深蹲12*4


槓鈴臥推12*4


槓鈴肩推12*4


棒式 30秒*4


Day2

槓鈴硬舉8*4


槓鈴划船12*4


引體向上12*4


棒式30秒



在以前的文章曾出現的這個訓練課表,如果套上RPE5,6,7,8跑下來一輪也就完成一個月的小週期訓練,編排課表也是有好入門的部分,自己試著做,再與教練或同好討論也是一種樂趣


實在不想動腦想的話就課金找個靠譜的教練上課,順便要個課表無腦長期跑,跑膩了或發覺弱點了才會換動作


力量或任何運動表現的進步,都是在製造強度刺激與舒緩疲勞之間取得平衡後的產物


相同的重量取得更低的RPE,是進步

相同PRE取得更重的重量,是進步


以前深蹲80公斤只能蹲5下還有餘力,現在80公斤能蹲8下也有餘力,那就是能駕馭更大的重量了


希望還能為大家提供更多想法意見,任何想法歡迎指教討論,開始寫作分享心得是個有趣的挑戰,整理思緒梳理脈絡的能力,可以透過網路紀錄與訓練,也是時代紅利的一種


每個人都能比昨天進步一點點,只與自己和現實比,更好,不是跟別人一樣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