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家在世界的屋宇下: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阿馬蒂亞.沈恩回憶錄》新書推薦

黎胖-avatar-img
發佈於黎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孟加拉人民示威、軍方倒戈,使現任總理、親印哈希娜政府倒台,其中引起了孟加拉人民攻擊印度教神廟、信徒等事,引起印度緊張,此事不僅使地緣政治出現變化,也令我想起,出生、幼年成長於孟加拉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沈恩(Amartya Sen)今年出版的自傳《家在世界的屋宇下》。

沈恩在臺灣以探討經濟學的著作《經濟發展與自由》和探討正義為何的哲學著作《正義的理念》,然而大家鮮少注意到他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探討,背後究竟經歷了甚麼,才會走往這樣的方向?所以他用這本《家在世界的屋宇下》,向讀者娓娓道來。

這並非一本勵志書,或者夾敘夾議的學術傳記,而是沿著他的生長軌跡,探索從1940年代到1970年代孟加拉、印度到英國劍橋等地人物、風土、文化、政治、種族、宗教、經濟、思想種種變化,並穿插古印度哲學與現今思想對比的精采傳記。

沈恩出身於知識貴族家庭,家族人口繁多,並與大文學家泰戈爾很有關係,他即就讀於泰戈爾興辦的那所徜徉於天地、以大自然為教室的學校,受教於泰戈爾自由發展、平等、尊重的教育思想,這讓他得以自由探索知識、發展興趣與踏實內心的空間。

raw-image


在求學期間,「找人聊天辯論」成了他最大的興趣。在加爾各答和劍橋大學等高等學府求學時,不論在咖啡廳、宿舍還是學校裡,他找各種有趣、知識淵博、思想立場不同的路人、同儕或師長,一起天南地北話當時,一路講到店打烊,針對政治、時事、思想、學術、社會議題等無所不談,這種閒聊帶來的強烈的智性趣味與感性衝擊,令他們痛快淋漓,甚至聊天的收穫比起上課更大。

然而,沈恩不是只愛好象牙塔知識的學人,而是懷有深刻現實關懷的學者,所以才更加愛好知識、論辯與思考。對他人生衝擊最大的,莫過於幾件事情:傳統社會帶來的種性與性別不平等,言論箝制導致的餓莩遍野,以及宗教和身分單一化、政治化帶來的仇殺,乃至背後反映的階級問題。

當他回憶求學過程中,發現女同學表現傑出甚於男性,然而在社會中傳統的氛圍下,卻使女性難以往上出頭。

當沈恩在達卡,因為二戰時英國殖民政府對內措舉失當,又封鎖所有言論報刊的自由,不讓飢荒消息傳給歐戰正酣的英國政府予以協助,導致本來盛產農作的孟加拉出現餓莩遍野的大飢荒,他親眼看到大批逃難遷徙找吃的人群、活活餓死的人,甚至是為了生存吃了人肉、崩潰大喊「我們已經不算人」的人,使他大受刺激。扣除政府政策,更明白言論自由與資訊自由傳播是多麼重要,因為這些明明是可以挽回、不用變成悲劇的事情。

戰爭結束後,儘管多數人呼籲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共同擁有和努力創造的事情已經比差異還要多,不用分家,但隨著政治、宗教、民族主義三者結合成認同的單一身分,宗教民族主義導致的分裂已無可避免,仇恨氣氛日益濃厚。而到印巴建國前夕,有一天他看見一位受重傷的穆斯林逃進他家求救,問其原因,才知家人曾因氣氛緊張並勸阻不要外出工作,但他知道不工作,他的家人將會餓死,後走在路上隨遭印度教徒刺殺,這位穆斯林最終不治,使沈恩大受刺激。

這些事情讓沈恩反思:明明這塊土地上大家和平共榮許多年,創造出許多美好的事物,為什麼最終仍只能走上仇殺之路,人是否只有這條路能走呢?而他也頓悟,像他這樣富裕的階層根本不擔心會遭到仇殺,因為只有貧困的人需要外出工作、面臨被刺殺或餓死的風險,而為什麼這個國家長久以來沒有改變極為分配不均的財富狀態呢?而他又能夠未來做甚麼呢?

生活的經歷、這些重大事件與周圍人們的建議,使得他決定放棄物理學,選擇經濟學作為理解的管道和尋找解方的途徑,而配合上馬克思主義對於階級問題的分析,使得他能更加深刻地去尋求答案和公共政策的依據,當時最為盛行的經濟學理論「公共選擇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就成為了他終生攻讀研究的對象,也是他與後來飛黃騰達的朋友們用以相互探討解決不平等、種族與性別歧視和政治衝突的思想根源,最終成為傳世之作。

raw-image


他致力於消弭不平等和歧視的解決之道,並從知識所得到的經驗中,深信世界各地文明決不會走向單一和對抗,即美國學者杭亭頓所說的文明衝突,而是可以走向歷史上那段文化包容、融合且和平的時光,並以此為畢生志向。

讀完這本書,他充滿智性的學院歲月,不禁令人感到能自由暢論時事、學術、政治的美好,也體會到知識碰撞的火花不僅在於閱讀當下,也在於思想的砥礪、邏輯的磨練,以及洞察與分析能力的培養,使人能夠更上層樓。

這樣智性的生活不僅引人熱愛,也才能夠使我們如同沈恩一般洞悉事情背後的情況,理解並反思自己是因為比其他弱勢階級佔有更多資源,起點已經與人不同,才能更進一步享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取得成功,而成功絕非僅靠自身努力,更明白自己應該利用成功後的資源,去為這個社會付出一份心力,而非以此對世人表露驕矜。

而這位經歷動盪年代的人,對現今不安紛擾的世界仍懷抱和平的信心,使人閱讀時不禁受到感染,特別是我們身處臺灣這個世界火藥庫熱點,讓我們還是能夠認為這個世界仍有走向和平共榮的一天。

對於現實世界深感不安、失望、緊張與悲觀的朋友,我很推薦這位年已九十的耄耋老翁所寫的傳記,定能讓人感到心安,而對於南亞的歷史、智性的感受、學術與當代思潮的激盪乃至學界趣聞深感興趣的朋友,這本書絕對也不會讓你失望。

內容總結
書評
5
/5
avatar-img
97會員
62內容數
書評書介、史普文章、影評隨感、政治時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黎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0/5書評
大家知道安汶島(Ambon Island)在哪裡嗎?它位於耳熟能詳的「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這座島嶼在過往的歷史上,曾自詡為「東南亞的臺灣」?為什麼?讓我們隨著葡萄牙、荷蘭、英國、印尼與安汶人們,一同進入安汶的歷史時光之旅,追尋這段根源。
在台灣的主流資訊中,以色列是一個值得效法的國家,然而巴勒斯坦人的遭遇,卻更是台灣若遭中國侵略統治後的可能境遇。過往我們從歐美學者與新聞汲取巴勒斯坦的資訊,但卻沒有台灣視角的敘事,本書試著填補這個空白,傳達巴勒斯坦的聲音。 作者為從事新聞工作的台灣女性,深明資訊戰爭的力量,過往以色列官方意識形態的敘事
在台灣的我們,能從烏克蘭的歷史中獲得什麼啟發呢?或許我們現在該做的,正是釐清台灣人作為一個民族應該努力的方向,以及確保自身不受侵略的思考,以及該如何扮演好自己於世界民主陣營中的角色。
在烏克蘭,有三條歷史進程同時上演:其一是俄羅斯在17世紀中葉以來莫斯科所取得的帝國範圍內重建政治、經濟和軍事控制的努力;其二是當代俄羅斯和烏克蘭兩民族的建構,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都涉入其中;第三是歷史和文化斷層的爭奪,這被各方視為東西方、俄羅斯與歐洲的競爭。這正是烏克蘭與俄羅斯衝突的原因。
蘇聯雖終結,但它留下的遺產:凋敝的經濟、社會結構、軍隊、思想、共同歷史文化綑綁的政治和社會菁英,都還有待解決。烏克蘭必須先解決這些遺產帶來的挑戰。在此之後,才能全力完成另一個夢想:加入歐洲大家庭。為此,烏克蘭將付出巨大的努力與代價,去突破重重阻礙,不僅是通過歐盟的考驗,也與前宗主國進行軍事抗衡。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0/5書評
大家知道安汶島(Ambon Island)在哪裡嗎?它位於耳熟能詳的「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這座島嶼在過往的歷史上,曾自詡為「東南亞的臺灣」?為什麼?讓我們隨著葡萄牙、荷蘭、英國、印尼與安汶人們,一同進入安汶的歷史時光之旅,追尋這段根源。
在台灣的主流資訊中,以色列是一個值得效法的國家,然而巴勒斯坦人的遭遇,卻更是台灣若遭中國侵略統治後的可能境遇。過往我們從歐美學者與新聞汲取巴勒斯坦的資訊,但卻沒有台灣視角的敘事,本書試著填補這個空白,傳達巴勒斯坦的聲音。 作者為從事新聞工作的台灣女性,深明資訊戰爭的力量,過往以色列官方意識形態的敘事
在台灣的我們,能從烏克蘭的歷史中獲得什麼啟發呢?或許我們現在該做的,正是釐清台灣人作為一個民族應該努力的方向,以及確保自身不受侵略的思考,以及該如何扮演好自己於世界民主陣營中的角色。
在烏克蘭,有三條歷史進程同時上演:其一是俄羅斯在17世紀中葉以來莫斯科所取得的帝國範圍內重建政治、經濟和軍事控制的努力;其二是當代俄羅斯和烏克蘭兩民族的建構,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都涉入其中;第三是歷史和文化斷層的爭奪,這被各方視為東西方、俄羅斯與歐洲的競爭。這正是烏克蘭與俄羅斯衝突的原因。
蘇聯雖終結,但它留下的遺產:凋敝的經濟、社會結構、軍隊、思想、共同歷史文化綑綁的政治和社會菁英,都還有待解決。烏克蘭必須先解決這些遺產帶來的挑戰。在此之後,才能全力完成另一個夢想:加入歐洲大家庭。為此,烏克蘭將付出巨大的努力與代價,去突破重重阻礙,不僅是通過歐盟的考驗,也與前宗主國進行軍事抗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濟學是一門人和社會互動的學問,許多經濟學上的預測,都因為人性而失了準。身為一個挺上流階級出身的經濟學家,關心的卻是福祉經濟學,這本回憶錄說明了人確實是經驗的動物,而在經驗中,開出人性的花朵。 跟著讀書會,分二次把這本其實有點厚度的書讀完,大致算是通順好讀的。從他的成長背景開始說起,非常流暢的說明
我必須說,我的小說主角阿曼達不愧是資深的新聞記者,不僅如此,其交友通達人脈廣泛,如果我得知什麼獨特的消息,使之加入小說豐富內容的話,那麼全要歸功於其善意與牽線搭橋。   昨夜,阿曼達招待三位日本媒體高層新聞人來訪,基於應有的社交禮節,我們在席間不談台灣與日本敏感的政治問題,用專業的茶人精神,讓這
Thumbnail
感謝NowNews副總編輯詹凌瑀的再度邀請 來談這本不可錯過 深入淺出 觸角遍及東南亞各國的好書 連結在下 歡迎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si=XEqea8R-EeESlZ7A&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oK_LnvjtZ8l
Thumbnail
是瑞典最暢銷的心靈書。26歲的經濟學家比約恩,是人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在即將接任跨國企業的財務長之際,毅然決然地順從自己的內心,放下一切,前往泰國當森林僧侶。在世界各地度過17年的僧人生涯,結識許多懷抱人生智慧的前輩們。
Thumbnail
進入新職場的第一週,我每天都揹著這本書陪我上下班,是一本看著書封就能感覺到暖風的書,是因為夏威夷給人的暖意嗎? 這也是我第一次讀鄭世朗作者的書,我會認識他是因為《#地球上唯一的韓亞》,沒想到我會先讀這一本,可能也是因為看到譯者是胡椒筒吧! 故事始於沈時善女士逝世十周年之際,生前交代過長女
Thumbnail
三年來,個人有幸以第一時間書評、持續追蹤報導,傳遞此書的消息,並期待推波中文版之早日問世。 在此提供此書英文版的最新訊息,與英、美書評解讀,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晚間,阿曼達與一位駐台記者W來茶敘,暢談了近3個小時,我們談得愉快互動良好,話題範圍也不設限,從全監控的媒體管控到民主制度的脆弱性,以及各自國家的隱憂與潛在危機全囊括其中。後來,話題談到了翻譯和小說創作。我說,以阿曼達為主角的長篇小說《過時的人》,至今我還沒寫完,對當事人阿曼達有點不好意思。W讀懂會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濟學是一門人和社會互動的學問,許多經濟學上的預測,都因為人性而失了準。身為一個挺上流階級出身的經濟學家,關心的卻是福祉經濟學,這本回憶錄說明了人確實是經驗的動物,而在經驗中,開出人性的花朵。 跟著讀書會,分二次把這本其實有點厚度的書讀完,大致算是通順好讀的。從他的成長背景開始說起,非常流暢的說明
我必須說,我的小說主角阿曼達不愧是資深的新聞記者,不僅如此,其交友通達人脈廣泛,如果我得知什麼獨特的消息,使之加入小說豐富內容的話,那麼全要歸功於其善意與牽線搭橋。   昨夜,阿曼達招待三位日本媒體高層新聞人來訪,基於應有的社交禮節,我們在席間不談台灣與日本敏感的政治問題,用專業的茶人精神,讓這
Thumbnail
感謝NowNews副總編輯詹凌瑀的再度邀請 來談這本不可錯過 深入淺出 觸角遍及東南亞各國的好書 連結在下 歡迎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si=XEqea8R-EeESlZ7A&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oK_LnvjtZ8l
Thumbnail
是瑞典最暢銷的心靈書。26歲的經濟學家比約恩,是人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在即將接任跨國企業的財務長之際,毅然決然地順從自己的內心,放下一切,前往泰國當森林僧侶。在世界各地度過17年的僧人生涯,結識許多懷抱人生智慧的前輩們。
Thumbnail
進入新職場的第一週,我每天都揹著這本書陪我上下班,是一本看著書封就能感覺到暖風的書,是因為夏威夷給人的暖意嗎? 這也是我第一次讀鄭世朗作者的書,我會認識他是因為《#地球上唯一的韓亞》,沒想到我會先讀這一本,可能也是因為看到譯者是胡椒筒吧! 故事始於沈時善女士逝世十周年之際,生前交代過長女
Thumbnail
三年來,個人有幸以第一時間書評、持續追蹤報導,傳遞此書的消息,並期待推波中文版之早日問世。 在此提供此書英文版的最新訊息,與英、美書評解讀,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26歲就是成功的經濟學家的比約恩,在即將要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財務長的時間點,毅然辭職便前往泰國進行修行的故事。這一本並不是強迫讀者需要正面思考的書,卻是是一本幾乎每一頁都會畫重點的書。
晚間,阿曼達與一位駐台記者W來茶敘,暢談了近3個小時,我們談得愉快互動良好,話題範圍也不設限,從全監控的媒體管控到民主制度的脆弱性,以及各自國家的隱憂與潛在危機全囊括其中。後來,話題談到了翻譯和小說創作。我說,以阿曼達為主角的長篇小說《過時的人》,至今我還沒寫完,對當事人阿曼達有點不好意思。W讀懂會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