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0|閱讀時間 ‧ 約 13 分鐘

離婚?不離婚?(馬可福音10:1-16)

一、基督徒可以離婚嗎?可以再婚嗎?

要討論基督徒是否可以離婚,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可以?不可以?還是要視情況而定?

如果基督徒可以離婚,那麼是否可以再婚呢?可以?不可以?還是要視情況而定?

對現代人來說,閱讀這段經文可能會覺得具有挑戰性,因為在現代社會中,離婚和再婚已經非常普遍。

一些人可能認為,這段經文僅僅是針對古代的人,或者只適用於保守的群體。

然而,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這段經文始終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文本,它引發了許多人的不安和思考。

二、法利賽人用休妻誡命來陷害耶穌

這段經文講述了法利賽人試圖陷害耶穌,他們問耶穌:

2請告訴我們,我們的法律准許丈夫休棄妻子嗎?」(馬可福音10:2,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法律是否准許丈夫休棄妻子?」這個問題看似普通,為什麼能用來陷害耶穌呢?

即使耶穌反對離婚,那也僅是個人看法,並不會違反法律規定。

這就像有人反對測速照相,但那只是個人意見,不會因為反對而被捕。

所以,我們需要思考,法利賽人為什麼要用離婚問題來陷害耶穌?

一些聖經學者指出,當時有兩派拉比對離婚持不同看法。

一派認為,只要丈夫覺得妻子無法滿足他,無論是性愛、燒菜不好吃,或不做家事,都可以成為離婚的理由。

另一派則認為,除非妻子「犯了淫亂罪」,否則不可以離婚。

最後,燒菜不好吃那一派得到了最多支持,而另一派很快就被忽視了。

當時的社會中,即使是極為保守的愛色尼派也不反對離婚。

因此,在當時社會中,離婚後再婚是普遍且自然的事。

然而,有一個人因為反對希律的婚姻而被殺——那就是施洗約翰。

他因為反對希律娶他兄弟的妻子希羅底,多次責備希律,最終被處死(馬可福音6:18)。

這樣的歷史背景讓我們推測,法利賽人試圖讓耶穌也遭遇同樣的命運。

但耶穌的回答非常智慧,他反問法利賽人:

3耶穌反問:「摩西的命令是怎樣說的?」4他們回答:「摩西准許丈夫寫一張休書給妻子,就可以休棄她。」(馬可福音10:3-4,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耶穌接著說:

5「摩西給你們寫下這一條誡命是因為你們的心腸太硬。」(馬可福音10:5,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耶穌並未正面回答是否可以離婚,而是指出摩西的誡命是因為「你們心腸太硬」。

這意味著,他們忘記了上帝創造婚姻的初衷,只專注於離婚,而未思考婚姻的真正意義。

因此,耶穌繼續說:

6可是太初,在創世的時候,上帝造人,有男的有女的;7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跟妻子結合,8兩個人成為一體。既然這樣,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9所以,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拆開。」(馬可福音10:6-9,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耶穌不反對摩西的誡命,但他更深入地解釋了婚姻的真諦。

他認為,婚姻不僅僅是法律上的關係,更是上帝所配合的,使雙方成為一體、不可分開。

這樣的回答既沒有違背摩西的誡命,也避免了得罪希律的再婚,還給法利賽人上了一堂婚姻的課。

後來,耶穌回到屋裡,對門徒說:

11任何男人休棄妻子,再去跟別的女人結婚,就是犯姦淫,辜負了妻子;12妻子若離棄丈夫,再與別人結婚,也是犯姦淫。」(馬可福音10:11-12,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對當時的人來說,這句話具有進步和改革的意義。

它限制了丈夫在婚姻中的主導權,避免因小事或愛上別的女人而隨意離婚,從而保障了妻子的權益,也強調了夫妻應忠心、相愛。

耶穌的婚姻觀鼓勵人們盡可能不要離婚,特別是不要因為自己的私慾而離婚。

因此,基督徒在考慮離婚時,應該思考「我們為什麼要離婚?」

三、婚姻是一場艱辛的屬靈操練

我認為有兩種可能需要考慮離婚的情況:外遇和家暴。

首先,外遇是一種對婚姻的不忠行為,夫妻雙方應該共同討論是否要離婚。

有些夫妻選擇不離婚,願意原諒對方,並努力重新建立婚姻關係。

其次是家暴。

家暴包括身體暴力、精神暴力和經濟上的限制,有時候這些暴力形式是交織在一起的。

如果遇到長期的家暴情況,應該立即撥打113通報。

雖然網路上常有這樣的笑話:「什麼事比打女人更可恥?」「打輸她!」

但事實上,不僅僅是男性會施暴,女性也可能施暴。

如果婚姻中出現這兩個問題,離婚是可以理解的選擇。

然而,如果僅因為一些小事而選擇離婚,這似乎就有些難以接受。

美國劇作家羅伯特·安德森曾說:

「在每段超過一個星期的婚姻裡,一定找得到離婚的理由。」(《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José Luis Navajo),梁麗燕譯,台北:啟示,2013(初版),p141)

當浪漫的愛情故事進展到婚姻的恐怖故事時,對方的優點可能會開始被視為缺點。

結婚前,對方可能會穿著得體、一表人才;但結婚後,可能只穿著內褲在家裡走來走去,顯得懶散且缺乏衛生。

婚姻並不是迪士尼般的美好結局,而是無限循環的衝突與調和的開始。

因此,沒有完美的夫妻,只有願意接納彼此缺點,並持續協調價值觀和想法的夫妻。

早期基督教教父亞歷山大的格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曾說:

「婚姻是一種艱苦的屬靈操練。」(《復活的操練》,畢德生(Eugene Peterson),屈貝琴、黃淑惠譯,台北:校園,2012(初版),p283)

將婚姻比喻為屬靈操練並非沒有道理。

單身生活相對簡單,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去哪就去哪。

但兩個人一起生活並不容易,因為要考慮對方的生活作息、共同分擔經濟壓力、撫養子女,以及處理雙方家庭的關係,這些都可能成為爭吵的原因。

所以婚姻並不是一個童話故事,而是一場艱難的屬靈操練,充滿了挑戰。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在結婚後曾抱怨說:

「如今我花在處理婚姻問題的時間,比處理所有其他問題的時間都多。因此,我們很少有時間閱讀、講道或研究。」(《牧養,就是回到原點:再思牧養職事的召命(增訂版)》,韋利蒙(William H. Willimon),陳永財譯,香港:基道,2018(初版),p175)

這讓我聯想到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章7節中說的:

「事實上,我希望大家都像我一樣不結婚。」(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結婚帶來的問題比不結婚更多,而且結婚後很難專心追求信仰。

衛理公會創始人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在考慮是否結婚時,用抽籤的方式決定了不結婚,並且沒有感到遺憾,反而開心地說:

「願上帝的旨意成就。」(《幸運的秘密:從哲學、命運與運氣思考人生》,史蒂芬.海爾(Steven D. Hales),蕭美惠譯,台北:時報,2022(初版),p44)

我舉了使徒保羅、亞歷山大的格利免、馬丁.路德和約翰.衛斯理四個人的例子,其實是想表達,婚姻比追求信仰更為艱辛。

神學家尤金·畢德生指出,教會有一個盲點,就是認為宣教是信仰的核心,因而鼓勵信徒去國外宣教。結果信徒熱衷於宣教,卻忽略了家庭和婚姻生活。(《復活的操練》,畢德生(Eugene Peterson),屈貝琴、黃淑惠譯,台北:校園,2012(初版),p272)

我並不否認外出宣教的重要性,也承認它是信仰訓練的機會。

然而,真正可以訓練信仰和宣教的地方,其實是在我們的家庭。

夫妻之間的關係是否和諧?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如何?夫妻是否在信仰上共同成長?子女的信仰是否穩固?

到外地宣教並不算什麼,因為只需要短暫的一段時間,而在家庭中進行信仰的宣教才是真正的挑戰。

因為在家庭中,你要長期面對人性的弱點和缺點,能在這種環境中保持信仰不動搖已經很不容易了。

所以,作為會友,你們應該給自己一點鼓勵,能夠持續參加禮拜和服事已經非常不簡單了。

四、像孩子般成為一體來到耶穌面前

身為牧師,除了鼓勵我們,也需要不斷提醒我們婚姻的意義。

正如耶穌所說,婚姻是上帝配合的,不可拆開,夫妻二人應該成為一體。

然而,在現代社會強調個人主義的氛圍下,實現這一點並不容易。

當今社會重視個人選擇,不強求人人一致。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珍.特溫格(Jean M. Twenge)在她的著作《跨世代報告:從出生率到工作、政治、經濟、科技、心理健康,世代差異如何影響百年來的人類軌跡?》中引用了一個數據圖表,顯示個人主義短語在書籍中的出現頻率非常高。

《跨世代報告:從出生率到工作、政治、經濟、科技、心理健康,世代差異如何影響百年來的人類軌跡?》,珍.特溫格(Jean M. Twenge),朱怡康譯,出版社:大家出版,2024(初版),博客來電子書

同樣地,婚姻關係也受到個人主義的影響。

不婚主義者強調個人快樂至上,認為不需要尋找伴侶來束縛自己。

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晚婚,甚至有許多夫妻選擇不生孩子。

這不僅僅是個人主義的影響,也與整個社會環境有關。

讓我們進行一個思想實驗:

假設科技能創造一個虛擬世界,透過在大腦中接入裝置,你能在這個虛擬世界中感受到觸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視覺,儘管這一切都是虛擬的。如果你在這個虛擬世界中出軌,與虛擬的女人約會或發生性關係,這算是外遇嗎?如果這種虛擬的外遇影響到你與伴侶的感情,導致你對配偶失去興趣,這算是外遇嗎?(《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新版)》,朱利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黃煜文譯,出版社:麥田,2019,博客來電子書。)

這思想實驗表明,未來我們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個人主義,甚至不再需要伴侶。

婚姻關係強調一體性。

正如耶穌所說:「兩個人成為一體……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馬可福音10:18)

一體性意味著我們能夠理解對方的情感和心意,就像婚姻誓約中所說的:「無論富貴貧窮、順境逆境、健康疾病、快樂難過,都願意愛對方、守護對方。」

然而,一體性這一婚姻理想常常會被生活中的瑣事所消磨殆盡。

因此,我們應回到耶穌的教導來看待婚姻。

耶穌曾生氣地對門徒說:

14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上帝國的子民正是像他們這樣的人。15你們要記住,凡不像小孩子一樣來接受上帝主權的人,絕不能成為他的子民。」(馬可福音10:14-15,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句話中的「小孩子」常被理解為「單純」,但實際上,孩子們並不單純,他們會用哭鬧威脅父母,甚至會被好玩的東西收買。

而我們要考慮的是,耶穌指的是哪個年齡層的孩子?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單純」的定義不同。

在聖經中,「小孩子」指的並非單純,而是那些「無助、被拒絕」的人群。

在耶穌的時代,女人和孩子是弱勢群體,被貶低、看不起、沒有主權。

因此,耶穌接納那些無助、被拒絕的孩子們,擁抱他們、祝福他們。

心理諮商師胡展誥曾在諮商過程中發現:

「那些我一直以為很難教的大人,其實只是累壞了的大孩子。」(《刻意放鬆:25個壓力調節練習,找回安定的內在》,胡展誥,出版社:遠流,2023(初版),博客來電子書)

在婚姻關係中,我們都是累壞的大孩子,為生活、經濟、兒女操心,不斷感到無助,也常被另一半拒絕。

因此,我們需要像小孩子一樣,來到耶穌面前,承認我們的無助與軟弱,希望耶穌能擁抱我們、祝福我們的婚姻。

無論我們現在的婚姻狀況如何,無論是準備離婚還是堅持維持婚姻,我們都應該回到信仰層面來思考。

首先,我們的婚姻是否努力成為一體?我們是否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其次,我們是否願意承認自己的無助,並來到耶穌面前祈禱?

我認為,禱告是一種維持婚姻的方法。

私下為另一半祈禱,上帝會讓我們體會到對方的心情,並祝福我們的婚姻關係。

如果可能的話,夫妻可以一起為其他夫妻代禱,因為他們的問題在禱告中可能會成為我們的借鏡,幫助我們發現自己婚姻中的問題。

願我們在婚姻這條辛苦的道路上,能看到上帝滿滿的祝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小馬的講章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