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偉白
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我也會坐在釣蝦場垂釣。不過連總統招待外賓都到這麼鄉土的場地了,肯定是有些有趣之處了。
之前倒不是對釣蝦場的鄉土有什麼偏見,我的垂釣經驗是在幼時家旁鬱鬱蒼蒼充滿生氣的小池塘旁,從事軍旅的父親在難得的休假日悠閒拿著自製的漂亮竹釣竿,而我則用稻草桿綁著蚯蚓,和父親等著願者上鉤的魚兒們。那樣的的夏日垂釣映象,自然是釣蝦場的單調無美感的人工池所無法比擬的。
但是,聽了我的一些文青朋友對釣蝦場的愛好,以及看到電視上國外貴賓到釣蝦場體驗的畫面,我竟也蠢蠢欲動了。用google map找到一家釣蝦場,就和兒子直接闖去體驗了。
說是「闖」並不誇張,因為老闆顯然有些不知所措,他說沒有遇過「自己不會釣也沒有找會釣的朋友一起來」的客人,只好手把手的教如何調釣線長短、如何放餌、如何看蝦兒上鉤了沒有、如何有技巧拉起吞餌的蝦子;成功的釣起蝦子之後,還要知道如何不被蝦子的兩隻長螯夾得哇哇叫以及如何把釣鉤從蝦子頭部取出。
兩個小時垂釣時間中,時而兩眼發呆緊盯池中、時而腎上腺素上升驚聲尖叫。我自己很滿意最後的成果,和兒子兩個人共釣起11隻大頭泰國蝦,約略一斤,但是後來問了和我同時間開始計時的一位年輕釣友,成果是30多隻,高手和新手果然大不同。我在請老闆代客料理時,這位高手送了我10多隻,他說他喜歡釣蝦但是不吃蝦,蝦釣上來都送人。
我想到父親,父親雖愛到小塘釣魚,但是技術並不好,從沒有釣起過長於指節的魚,有時甚至於魚貨量比我用稻草桿釣上來的還少。父親的釣魚哲學是什麼?他在世時我從沒想到要問他,但是父親釣魚時愉悅、知足的靜默影像,卻深刻在我的記憶中。這位不吃蝦的高手釣客,釣蝦時所懷的又是什麼哲學呢?我的心理學魂不免又飄了出來…
這次的釣蝦場經驗,讓我不得不承認釣蝦場看起來很無趣,但其實的確是有它吸引人之處,我下次再光顧的機率也很大。回來之後想找找看有沒有探討台灣釣蝦場的文化的文章,找到一篇從釣蝦場發展史的觀點寫的報導,寫得非常好,值得一讀。
很蝦的歷史:臺灣的釣蝦場是怎麼冒出來的?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0461?template=fash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