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的《聯篇歌曲,作品39》(又譯為艾辛朵夫歌曲集,Liederkreis, op.39 ),充滿了對愛情的憧憬與等待,這不僅僅是音樂,更是舒曼向克拉拉求婚前的心聲。
德國烏爾姆劇院駐院獨唱歌手、台灣次女高音石易巧回來了,這次除了與長年搭檔的鋼琴家夥伴克雷門斯.穆勒(Clemens Müller),還邀請她在劇院裡的同事、烏爾姆劇院首席男高音馬庫斯.弗蘭克(Markus Francke)同行,將演唱舒曼聯篇歌曲和多首歌劇選段,如:《魔彈射手》、《鄉村騎士》、《卡門》及《維特》等。
特別的是,原本僅需由一名歌者完成演唱的藝術歌曲,他們也費心、順著歌詞內容和音樂安排,將其分為男、女演唱,以全新的方式詮釋舒曼的藝術歌曲。
克雷門斯.穆勒特別提及,舒曼可說是19世紀作曲家裡,寫最多以愛情為主題藝術歌曲的音樂家,數量更勝舒伯特,「他也透過音符埋藏愛情密碼,象徵他對克拉拉的深情以及對婚姻的憧憬。」
跨越時空的音樂對話
三位音樂家在詮釋舒曼作品時,不僅僅是演唱、演奏,更是與作曲家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石易巧表示,她透過歌聲,走入舒曼的內心世界,也感受到他對逝去愛情和故鄉的思念。而伴奏則以精湛的琴藝,將舒曼的音樂語言轉化為生動的畫面。
三位音樂家都分享了自己與音樂的淵源。石易巧從小就展現出對音樂的天賦,並在德國接受了嚴格的音樂教育,她最終選擇了獨唱的道路,並在與伴奏的合作中找到了新的音樂靈感。
克雷門斯.穆勒描述他眼中的石易巧,對音樂的掌握很有自己的想法,不會特別因為要演唱藝術歌曲,就單以藝術歌曲的音色演唱,唱歌劇時也不會只用唱歌劇的聲音,而是可以靈活地變化和使用她的聲音。
克雷門斯.穆勒從小展現出對鋼琴的熱愛,並在老師的指導下,一步步成長為一位優秀的鋼琴家。他表示,有天醒悟,想在此生做一件沒有時間限制的事,相較於運動員、舞者等,他選擇了演奏。此外,他對生命哲學也很有興趣,透過音樂兩者能有相關的思考和連結。
馬庫斯.弗蘭克家中有五個小孩,其中有三個人學音樂,他從小也在兒童合唱團唱歌,原本沒有想要當音樂家,但是他一路探索自己,學了音樂學、合唱指揮,最終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還是獨唱,因此找到了他人生的道路。
石易巧表示,舒曼的音樂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在於豐富的情感表達和獨特的音樂語言,「他的作品常常充滿故事性,且對和聲的運用獨具特色。」
馬庫斯.弗蘭克和克雷門斯.穆勒也提及,舒曼的藝術歌曲將鋼琴和人聲做了完美的融合。三位音樂家都對舒曼藝術歌曲給予高度評價。
因音樂而起的跨國友誼
有趣的是,石易巧和這兩位音樂家都是好朋友,而這兩位音樂家因爲石易巧而有了合作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音樂上更好地合作,共同呈現出最完美的演出。
上週在屏東演出結束後,觀眾們仍然意猶未盡,有觀眾反映不僅能夠聆聽到經典之作的美妙旋律,還能感受到音樂背後那份充滿愛與夢想的情感,重新思考隱藏在音符裡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