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給在精神科的工作人員與一般大眾:

由於溝通是雙向的,研究自閉症患者的溝通困難也擴及到神經典型者這一端的行為。Catherine Crompton在2020年說:神經典型者「難以辨認自閉症患者的心理狀態與面部表情,且高估了自閉症患者的自我中心特徵,不太願意與他們社交互動。所以就算神經典型者通常被認定為具備社交技能,但是和自閉症患者互動時,這些技能卻可能無法發揮功用。」]因此所謂的自閉症患者的溝通缺陷,可能是出於神經典型之偏見所建構的結果,人們開始審視這是否有「去人化、物化及污名化」的問題。研究也指出:自閉症患者的閱讀困難以及神經典型者不願意花力氣去解釋非神經典型的諸般訊息,可能會導致負面的互動循環,漸漸將兩種群體推向不同社交互動風格的兩端。 以上只是維基百科的內容,我覺得本來就是這樣,如果這個社會多訓練同理心的能力就不需要等到某某教授、學者提出什麼理論,一般人才恍然大悟說原來可以從這樣的角度看。 這個社會、尤其我覺得東亞的社會文化,與歐美比較起來因為我覺得比較少真的去“同理”不同的人的不同的人格特質、精神模式,所以會比較傾向教導什麼是對的,你應該是什麼樣子。 那段文說的我覺得不很理所當然?需要到2020年某人提出看法,彷彿是一個什麼嶄新的角度?其實不必,我覺得就只是社會也許太忙碌沒時間去好好同理不同狀況的人罷了。 所以我想說的重點是就像面對一般人認為的“精神病患”,得去同理,否則你當然永遠看不懂他的行為模式,同理跟尊重是不一樣的,我覺得有些人只是尊重不同的人可是他並不真的了解,“一般人”最好不要帶著自己才是“正常的”看待精神病患而想了解他,不是只是想“矯正”他,真的,這個社會需要多點真正的同理心,既然想要幫助精神病患,認為他們是弱勢,但也不要太自以為是或者是想得太簡單只站在“正常人”的角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