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我們都被貼滿了標籤/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這兩本都是屬於社工類的書籍,某種程度可以說是之前看遺物整理師的延伸;遺物是死者的殘留物,社工則是回到那些孤老殘貧的人身上。


說實在,我自己恐怕也是屬於歧視的那一塊,看到那些在街上無故咆嘯或是無家可歸者,總有敬而遠之&想要防衛自己的心情湧現。


在閱讀這兩本書的過程,更令我在意的是兩者書寫方式截然不同。 [我們貼滿了標籤]一書,很明確地寫下個案的樣貌、型態,以及社工的無奈。諸如;一家之中只有一位智能正常的人,變成父母兄弟姊妹的依靠者。因病成疾的人,不論是作為夫妻或親子之間的掛念與無奈。有些孤獨老者,為了要符合低收入戶的資格,必須透過訴訟讓法院認證自己不是個好父母,子女沒有扶養的義務。 社會資源有限,社工能力有限,但是這些事情就是確實發生,我們一方面透過文字感受他們的人生經歷,一方面思考關於自身的未來與社會福利政策是否有可能調整。因為現在眼前傷老孤殘的景況很可能是未來超高齡社會的日常


在李佳庭的筆下,就更多偏向個人感受的描述,可能會有髒話,也可能寫到上廁所擔心某鬼魂來偷窺的異想,乃至那些矛盾的掙扎:對於那些明顯屬於好吃懶做的遊民,將勸募來的資源花費在他們身上,難道不是一種社會不公的展現?難道自己勸募包裝的話術不是詐騙集團的一份子嗎? 以至於我還滿好奇她是否還在芒草心工作。(這本書初版於2019年,目前google看起來她似乎還在芒草心服務。)也還滿有興趣去體驗這種街友導覽活動(對於青少年探索自我生命意義好像也有幫助)。


話說回來,這兩本書的另一個差異則在於書寫對象。[貼滿了標籤]一書偏向因為重大傷病需要社會福利援助的對象,[他會在這裡躺多久]則偏向街友這塊。雖然都屬於社會福利工作者,因為服務對象的不同,能處理的方式也就有所差異。傷病殘疾的部分,多半是引介社會福利制度提供基本人道救濟。但因為他們個人的病況不同(智障/心理障礙/肢體傷殘)社工也只能盡力讓他們有安身立命的處所&盡可能有穩定工作收入。街友的部分就要面對各種看似明明好手好腳,卻仰賴各種資源的維持生活所需,往往心理上有幾分過度樂觀,花錢沒有節制甚或賭博吸毒惡習,不幫助他們對社會是一種不良影響,幫助他們又覺得未必能夠完全認同自己的行為是在行善積德。


感想:這些書中所描述的傷老病殘其實都是人生可能的面向之一,誰能保證自己一生永遠一帆風順,又或者充其量自己也不過是幸運的精子,當我們面臨那樣的窘境,誰也不希望遇到周遭的人只會給予歧視與冷漠的對待,可是政府的資源終究有限,社工也不是神,作為不需要幫助的我們,有沒有其他的可能對他們多一點包容與溫暖?有沒有可能在還擁有健康的情況下,多一點照顧自己的努力。更有甚者,或許該多一點點關注,探討我們的體制還能怎樣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未來可能的我們。


例如,芒草心現在讓街友可以有熱水澡可以洗,但是採預約&限額制,如果我們希望街道的情況改善,是不是就應該提供足夠的援助,但這援助會不會變成另一種濫用,該如何避免,或許就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廣益聰明的辦法。我相信這個社會才智之士很多,只是我們恰巧沒有投注足夠的關心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39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2025/02/12
探討老年議題的書籍《老樣子》與《讓我照顧你》帶來的省思,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老年生活與社會現象,並探討老年定義的演變與社會契約論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2/12
探討老年議題的書籍《老樣子》與《讓我照顧你》帶來的省思,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老年生活與社會現象,並探討老年定義的演變與社會契約論的反思。
Thumbnail
2024/10/02
因緣際會翻到這本,剛好是在介紹天啟大爆炸的片段,上網google了一下,還真的確有其事。不禁覺得有趣,雖然作者套用甚麼賽亞人的梗來說這件神秘事件的原因對我來說不是太好笑,但是說明史實的過程在詼諧中又有出處考究,對我來說已經是相當實在的史學研究了。 後來花時間細讀全書,作者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Thumbnail
2024/10/02
因緣際會翻到這本,剛好是在介紹天啟大爆炸的片段,上網google了一下,還真的確有其事。不禁覺得有趣,雖然作者套用甚麼賽亞人的梗來說這件神秘事件的原因對我來說不是太好笑,但是說明史實的過程在詼諧中又有出處考究,對我來說已經是相當實在的史學研究了。 後來花時間細讀全書,作者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Thumbnail
2024/09/15
三本與人生整理、遺物處理和死亡意義相關的書籍,分別來自臺灣、韓國和日本。透過不同文化背景,作者探討死亡的啟發,以及對遺物整理的情感和經濟價值的不同看法。文章強調,死亡不僅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對生者的一種啟迪,透過整理亡者的遺物,我們能夠學會生命的珍貴與脆弱。讓讀者反思生與死之間的微妙關係。
Thumbnail
2024/09/15
三本與人生整理、遺物處理和死亡意義相關的書籍,分別來自臺灣、韓國和日本。透過不同文化背景,作者探討死亡的啟發,以及對遺物整理的情感和經濟價值的不同看法。文章強調,死亡不僅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對生者的一種啟迪,透過整理亡者的遺物,我們能夠學會生命的珍貴與脆弱。讓讀者反思生與死之間的微妙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Thumbnail
【113暑期線上課】之3:《誰是好老人?》理解老年期心理需求及協助原則 此為老年期心理的演講,介紹面對的環境、心境和失智,以及從旁如何協助 適合參加對象:與老人工作有相關者。 此直接非給老年人上課、自我成長用。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照顧失智症家人的相關知識和實用建議,並提醒照顧者要懂得尋求外援,避免成為家中潛在的第二個病人。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了照顧失智症家人的相關知識和實用建議,並提醒照顧者要懂得尋求外援,避免成為家中潛在的第二個病人。
Thumbnail
「從今天起到未來指定的某一天,你負責協助校中不像你這麼幸運的同學。」 「....您是指殘廢的同學嗎?」 「不!我們比較喜歡稱他們為『身心障礙者』。」 這是書裡一開始,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被派任務時脫口而出的言語。是否,您也曾經以『殘廢』、『殘障』、『智障』等等字眼稱呼『身心障礙者』?....
Thumbnail
「從今天起到未來指定的某一天,你負責協助校中不像你這麼幸運的同學。」 「....您是指殘廢的同學嗎?」 「不!我們比較喜歡稱他們為『身心障礙者』。」 這是書裡一開始,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被派任務時脫口而出的言語。是否,您也曾經以『殘廢』、『殘障』、『智障』等等字眼稱呼『身心障礙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青年壯遊計畫對身心障礙族群的忽略,並提出身心障礙者參與計畫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多元能力。文章呼籲政府應關注這一族群的權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青年壯遊計畫對身心障礙族群的忽略,並提出身心障礙者參與計畫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多元能力。文章呼籲政府應關注這一族群的權益。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照顧者的文章,重點有關精神疾病照顧者的挑戰和需求。作者廖福源分享了他對照顧者議題的看法以及推動去汙名的想法。文章中提到了照顧者的困境,以及如何在社會中創造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會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我對於機構的看法,第二個則是我對失能者接受失能與否的看法。 圖片來源:AI ​ ​ [機構照顧的偏見] ​ 有些人對於自家長輩甚至是處遇個案時,對於送去「機構與否」往往抱持分歧意見。說真的,以社工的經驗來看,多數個案送去機構通常沒幾個月就開始直線下坡,不出幾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