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被妖魔化的情緒寶寶

那天和花花去逛街吃飯的時候,花花和我聊起最近的她們工作室的趣事,當然也包括了花花的煩惱。

 

花花說:她覺得能被父母支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工作,自己應該覺得很幸福、滿足,但她還是會忍不住去跟其他人比較,甚至忌妒其他人的業績。焦慮自己的數字沒有人家好看,忌妒別人的業績比她好。她覺得自己這些情緒都是不好的,甚至覺得很羞愧,覺得自己心裡承受能力太差。

 

花花從小學素描、畫畫,所以我和花花舉了素描的例子。很多我們所知道的情緒:憤怒、悲傷、心痛、內疚、失落、羞恥、焦慮、忌妒…等等,雖然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是壞的、負面的、消極的,但也正是這些不同程度的「黑色」和白色一起構成了不同的灰色。而就是這些不同程度的灰色,讓我們可以看到白色紙上的「物品」,而且是「立體」的物品。我們的生命正是因為這些,而變成是立體的,而非只是單調的平面的白色。

 

不要去妖魔化妳的情緒寶寶,當它來的時候,好好跟它說說話,聊聊天。像個有耐心的父母,抱抱它,問問它,溫柔地問它,妳怎麼啦?漸漸地,妳會明白,它想告訴妳的秘密。那麼下次,當情緒寶寶再來的時候,妳就不會再這麼的排斥它。而這也正是很多書上所提到,去愛一個完整的自己、去接納一個完整的自己的可行作法。

 

管理情緒是我們面對外界,避免不必要的去波及別人的作法。但在面對自己的時候,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逃避,那麼自我的撕裂感就不可避免地發生。我們不認可的一部分,會在潛意識潛伏,伺機累積到一定的能量之後爆發。那種感覺就像,突然有一天,一旦有人觸碰到那個情緒開關,妳將完全失控,而事後,妳依舊茫然,不知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