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跳脫舒適圈?展開行動前也許可以多做一些考慮

你是否曾經對於現在的工作隱隱感到不滿,或是為現在的工作狀態焦慮?

這其實是你內心深處,對處在舒適圈的不安感所發出的信號。

是甚麼讓你躊躇不前?是目前的環境太好而猶豫?還是對未知感到迷茫?

許多人說「跳脫舒適圈」是自我突破的必經之路,但在行動之前,也許我們應該先停下腳步,做一些更深入的思考。



跨越舒適圈不等於跨領域

當你開始思考跳脫舒適圈,第一個浮現的念頭可能是轉換職場、嘗試一個全新的領域。

然而,這樣的行動方式就像買樂透一樣,希望做一件事就完全改變人生。

很多人誤以為要跳脫舒適圈就要進行大規模的變動,比如從市場行銷轉去學習程式設計,或是從穩定的職位跳到全新的創業冒險。

但是,跨越舒適圈並不等於跨領域,這種想法不僅不切實際,還更容易放棄。


跨越舒適圈是心態或行為模式上的突破,意味著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願意去挑戰新的難題,甚至是面對更多的不確定性。

假如你習慣以店面方式銷售,如果想要接觸不同的客群,那可以嘗試不同的行銷策略,或是聘僱行銷顧問?這些挑戰需要你走出熟悉的日常,卻不是要求你去做完全陌生的事。


舒適圈讓我們感到安心,但不代表我們無法在現有的環境中進步。

突破來自於我們能否持續挑戰自我,逐步提升。

跨越舒適圈不一定要跨界,可以是深化你目前的專業,或是打破既有思維框架。



跨出舒適圈容易嗎?要怎麼評估?

跳脫舒適圈確實可能比想像中的更具挑戰性。

舒適圈讓我們有安全感,面對未知,或是能帶來風險的選擇時,內心的焦慮感和不安往往令人裹足不前。


跨出舒適圈的第一步,要了解自己是否準備就緒。可以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 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達到目的除了收穫,還有可能喪失什麼?
  • 我現有的技能是否足以應對這些挑戰?如果沒有要花多少時間學習?
  • 如果過程中遇到失敗,我的備案是什麼?
  • 如果時間有延後的話,我的資源、時間和支持系統(如,家人)是否能讓我持續下去?

有意識地評估自己的情況,而不是出於一時衝動,有戰略性的做出選擇。

成功的跳脫舒適圈,需要事前的準備和適時彈性調整,自己在過程中也會有所成長。


跨越舒適圈時,面對挫折的調整心法

一旦你跨出了舒適圈,很快就會發現不會是一路順風。

挫折和困難是必然的,特別是在面對不熟悉的情境和挑戰時,這些不確定性會讓人特別難受,甚至會後悔自己做出的選擇。

那麼,在不順利的時,可以怎麼調適情緒,降低挫敗感?


第一點,了解自己的挫敗感來源,是來自於目標還沒達成,還是來自於外部環境?

與其試圖壓抑或逃避不安,釐清內心的躁動是由於擔心失敗,還是害怕面臨最壞的狀況?

進入未知的領域,會焦慮是正常的。

面對挑戰的過程中,心理彈性會像訓練肌肉一般逐漸增強,一次次的經歷與調適的過程,能在未來遇到困難時更加從容。


第二點避免自我責備。

有時候遇到挫折認為自己不夠努力,因而強迫自己堅持到底。

在往目標前進時,如果過度堅持不適合的方式,反而會陷入不必要的困境。

暫停下來,思考是否有更好的策略或替代方案,靈活的調整,為堅持的過程保持前進動力,不至於因挫敗而中途放棄。


結論,離開舒適圈能成長,但處於困境

離開舒適圈能夠發現自己的潛能,提升面對未知得能力,並且在挑戰中快速成長。

然而,離開舒適圈不意味著特意追求變化,尋求突破的同時,要謹慎權衡長期的發展目標和當下的需求。

頻繁地變化會變得不穩定,迷失於其中,穩定且持續的成長反而能帶來更豐碩的果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