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使用膠捲底片拍照的時代,一台Nikon單眼相機2.5萬元,將拍好的照片拿到充滿紅燈的暗房裡,小小的房間一個人靜靜地享受洗照片的過程,是一段珍貴的大學回憶。
相簿本裡一張張黑白手洗的照片,學習曝光、畫面設計、速度及光影的捕捉,那是青春自我探索不可抹滅的記憶。當然我們會需要放置底片和紙本照片的大量儲存的空間,也許只在極少的時間有機會重複翻閱,大部分的時間都儲存在房子的某個抽屜,還有我們腦海中的某個深深的角落,在小宅當道的現在,空間和回憶的斷捨離拉鋸確實存在。
真的很難割捨,每一張照片都存在一個回憶,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記憶的提取,因為時光不復返,就越顯現老相片的珍貴。加上人是很有趣的生物,試著回想一下,當有人問你這張照片拍得如何?你看的是不是自己?
自己拍得好就覺得這張照片拍得好,自己拍不好就覺得這張照片拍得不好!而每張被留下來的照片應該都有自己或者自己在意的人在畫面裡,產生的心理連結無法丟棄。
最近整理東西,少數全數保留的就是照片,整理過程時時停頓,更加體悟到時間長流教會我們的生命課題:我們以為的往事不一定是真的,我們可能因為記憶被剪除,或是重覆喚起而修改,原始記憶極可能遺失或失真。
翻閱照片的同時才發現,某些人與我們在生命的某些時刻確實有過交集和美好,心裡隱隱浮現一絲絲溫暖、遺憾、唏噓,或者是痛痛的感覺,腦中塵封的記憶抽屜因著照片有機會再打開走一遭,丟或存的決定真的不容易。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2000年後出生的孩子應該極少看過膠捲底片吧!時至今日,大家人手一機,不僅隨時可拍,還可以做包括濾鏡、立體、質感變化等很多不同的特效,除了拍照以外,錄影也相當便利,且不論影片拍攝的利弊,連續影像確實比照片更有趣也更確實地抓住我們想留下的每個當下,就像動畫一樣,似乎比繪本更吸人眼球。相片簿變成硬碟和隨身碟,不定期地將手機或數位相機拍攝照片轉存硬碟和隨身碟加以保存成為一種習慣,或以日期編碼、或以事件分類,每個人有不同的整理方式,感覺比相簿容易搜尋和檢索,也許因為少了翻箱倒櫃的麻煩,觀看的頻率似乎比相簿高一些,因為具有省空間又好檢索的優點,斷捨離的兩難降低,唯一要克服的是檔案遺失。
走文至此,心中漸漸有了選擇,也許有一天,來到生命的下一個階段,又或者走到臨終前生命最後的階段,也許將為這些照片做一個分類,分成一類是屬於我自己的回憶,另一類是屬於家人與我的回憶。請家人將屬於我自己的回憶放在棺槨讓我默默帶走,而將家人與我的回憶留下給孩子自行決定保留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