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不是無感,是感而無擾》

raw-image


幾乎每個人對於解脫都會懷有不切實際的想像,好像解脫的人沒有焦慮,沒有恐懼,沒有任何的情緒起伏。正是因為這份誤解,讓這些人在修行的途中,錯將有沒有情緒用於衡量自己的修行高低,好像擁有情緒是種罪,感受到了情緒,是自己哪裡修錯了,或是資質太低了。


仔細想想,如果一個人真的沒有任何感受,那和木石有何差別?


修行的目的,不在於割捨感受,直至無感。假使懷著錯誤的見解,難免走上歧途。打開自己的心胸,接納一切感受,不論好壞對錯,不分別,不評價,回歸萬物的流動裡,這才是我們應該設立的目標。


換言之,感而無擾。


感受是我們的朋友,不是敵人。那些令人不適的負面感受,例如恐懼、害怕、憎恨、厭惡,或是較為次級的迷惘、猶豫、遲疑、躊躇、不快,全是生自於我們內心的扭曲和偏執。當我們不去排斥這些浮現的感受,反倒展開雙手接納他們,順著枝葉到主幹,一路回溯到根源,就能更清楚了解這些情感浮現的緣由,同時更能掌握蔓延於心裡的偏執,然後一一放下。


當所有的偏執全然放下,人不會就此無感。反之,因為不再罣礙,所以不為其擾。


當山上的水向下傾流,雕刻土石為道,匯集成溪流,直到平地迂迴,最終入海,一切渾然天成。生於虛空,促使宇宙萬物形成的洪流如是,彷彿渾然天成,沒有刻意。


當我們接納一切,不分別,不評價,連好壞對錯都不在意,慢慢地,心會無限擴張,跳脫肉身的侷限,感受到自身以外的存在,感受到過去、現在、未來,感受到因果的流動。


接納一切,不為其所擾,這才是解脫的境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