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態改變心態

從身態改變心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常常在生活中,教學中,都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出現。 無論是自己的,還是來自於他人的。 有時候,聽著聽著,也覺得問題很難解,依稀感覺到某個人的問題,其實是自己不斷創造出來的,因此好像無解,或是,好像解決了一個,又來一個。 我自上週開始,這部分有點開竅了。我說:如果從對方的角度來思考事情,就會很容易陷入對方的困境之中。也跟著被困住。身體工作者就是要從自己擅長的方式切入,而不要跟著對方的思考模式一起受困。(哎呀,特別是愈想幫對方,就愈容易這樣!) 今天在帶領學生活動脊椎三面向全身肌膜動作時,突然想起來這個道理。於是,我開始回到身體,感覺身體教導我什麼。 我對學生說:身體是自然的,一旦我們生活違背自然,就會產生問題,因此,可以回到身體,從身體可以改變我們對於生命的態度與看待事情的角度。 例如,當我們身體某處出現緊繃時,不跟緊繃對抗,而是,接納這股張力,慢慢張力就會釋放掉,感覺輕鬆起來。在生活層面上,也是如此。對抗,是費力的模式。 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從身體上得到支持與啟發。身體,不僅僅是工具,而更是夥伴、老師、醫生、親密愛人。 #身心覺察運動 #身心覺察開發 #肌膜 #從身態改變心態

avatar-img
喬馨身體空間
4會員
10內容數
這裡的一切,都是寫給你看的。這是我的禮物,獻給這個世界,獻給生命,獻給你。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是難得的緣分,願我的心意透過文字傳達出去。 這裡將分享關於我經歷的一切,包含身心覺察、靜心、內觀、修習佛法的體悟或是對自己觀察的各種發現與寶藏,以及肢體開發的身心觀念與動作細節,各種創作如詩、歌、散文小品、繪畫、攝影等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喬馨身體空間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作者在內觀過程中,對心的習氣的覺察及其對修行的影響。透過靜坐與跑步等實踐,作者分享了在面對挫折與身心挑戰時的心靈成長經歷,強調了靜心與目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自身經驗中學習與適應,如何達到修行的中道與平等心。這些洞見或能幫助讀者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困難。
本文探討禪修過程中的掙扎與體悟,強調每一次坐禪都是新的經驗,過去的領悟不應形成執著的障礙。作者分享了面對法執的困擾,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因應這些障礙。文中提到,禪並非可學習的教條,而是一種經驗的流動,修行的目的是移除障礙,達到自在的狀態,珍惜當下的每一次修行。
作者多次嘗試用平等心觀察感受,但是,面對疼痛,還是難以忍受。此次內觀,則是因為一時好奇,而首次體會到什麼是客觀觀察感受。
作者受到林郁婷在奧運中面對各種性別霸凌所展現的態度所啟發,強調放鬆、專注與投入的重要性,除了可以帶領林郁婷獲得世界金牌榮耀,也在內觀禪修的過程中,帶領人們走過妄念的擾動,走向真如自性光明。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本文探討作者在內觀過程中,對心的習氣的覺察及其對修行的影響。透過靜坐與跑步等實踐,作者分享了在面對挫折與身心挑戰時的心靈成長經歷,強調了靜心與目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從自身經驗中學習與適應,如何達到修行的中道與平等心。這些洞見或能幫助讀者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困難。
本文探討禪修過程中的掙扎與體悟,強調每一次坐禪都是新的經驗,過去的領悟不應形成執著的障礙。作者分享了面對法執的困擾,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因應這些障礙。文中提到,禪並非可學習的教條,而是一種經驗的流動,修行的目的是移除障礙,達到自在的狀態,珍惜當下的每一次修行。
作者多次嘗試用平等心觀察感受,但是,面對疼痛,還是難以忍受。此次內觀,則是因為一時好奇,而首次體會到什麼是客觀觀察感受。
作者受到林郁婷在奧運中面對各種性別霸凌所展現的態度所啟發,強調放鬆、專注與投入的重要性,除了可以帶領林郁婷獲得世界金牌榮耀,也在內觀禪修的過程中,帶領人們走過妄念的擾動,走向真如自性光明。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