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你的提案被主管在會議中當場否定,你感覺一股怒氣上來,但最後還是壓下來,只能微笑點頭。事後,你是會繼續壓抑這股情緒,還是會找機會釋放出來?壓抑的情緒真的會隨時間消失,還是默默在你心中累積,最終爆發出來?
情緒的壓抑與爆發
James是一位重視團隊和諧的主管,他認為情緒化會影響專業形象,因此每當員工沒有達標,他不會表現出憤怒不滿,反而用温和的語氣溝通。然而,時間久了,他開始失眠、焦慮,甚至因為長期胃痛求助醫生,才發現這些身體症狀源於持續壓抑內心的不滿。在一次團隊會議中,面對員工的拖延,他突然情緒失控,激烈地批評,導致團隊氣氛非常緊張。事後,他感到深深的自責與無助。
壓抑情緒的後果
壓抑情緒並非解決之道,因為這些未被表達的情緒不會消失,而是轉化為內在壓力,對心理和生理造成傷害。憤怒本身並非壞事,它是人類在面對挑戰時的一種自然防禦機制,但若未能合理處理,可能成為傷害自己的利器。
那要如何改善呢?
- 識別情緒來源
在情緒升起時,問自己:「這股怒氣從何而來?它針對的是誰?」寫下自己的感受,梳理問題核心。 - 設定安全出口
如果情緒不適合當下表達,可以選擇在事後一對一溝通。例如:James可以在會議後與員工進行建設性的反饋,既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也避免了公開衝突。 - 學習非暴力溝通
以「我感覺......,因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我感覺壓力很大,因為這份報告未能按時完成。」既能清楚傳達情緒,又不會讓對方感到攻擊性。 - 適當釋放壓力
運動、冥想、甚至與信任的朋友傾訴,都是疏解內心壓力的方式。
「壓抑不代表控制,真正的控制是理解情緒,並轉化它的力量。」— 托尼·羅賓斯
管理情緒需要持續的練習與自我覺察
你有多久沒有真正面對自己的情緒了?學會與內心的攻擊性和平共處,才能在職場中游刃有餘,讓你的內心更強大,身體更健康。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