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台式/古厝:折衷窗樣的展現

有別於傳統清式建築,使用奇數柱桿的石櫺窗、竹節窗、八卦窗或磚砌的漏窗 [1] [2],於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所修建的台灣三合院古厝,在『窗戶形制』上受到『和洋風』的影響,大量改採以木格子為裝飾的窗戶。

斗六行啟紀念館,建於 AC 1927 年,有大量大面的和洋窗使用,還有五種不同的樣式。

斗六行啟紀念館,建於 AC 1927 年,有大量大面的和洋窗使用,還有五種不同的樣式。

《以下重要聲明》
  1. 古厝資料照片皆為本人偕同友人親自拍攝,作為研究探討之用,請勿擅自挪為商用。
  2. 因古厝多屬私人性質,部分尚有人居,將避免呈現可供辨識的整體外觀。拍攝內容也都是以鄰近道路、大門口、三合院前埕,能觀察到的建築物『外觀』為主。
  3. 為進一步去識別化,私人古厝座標會以各縣市的選區數字來標示。例如:彰化花壇、彰化市,將會以『彰2』來呈現。
  4. 除了部分古厝屬公祠性質、或完全廢棄於田野樹叢之間,若尚有人居,皆是經屋主同意進入或其陪同解說下,『當屋主面』拍攝。
  5. 本人意識形態、言論立場,皆和古厝本身或屋主無關。
《以上重要聲明》

北港振興戲院,建立於戰後AC 1954年,其窗型仍明顯受到日治時期引進的折衷樣式所影響。不過,相比一些大正昭和時代所興建的老街,這個時期,不管是商業街屋建築,或是一般人居住的三合院,幾乎已經不見過往別緻又個性化的牌頭秀面,整體裝飾也有愈來愈簡單與樸素的傾向。

歐式重錘窗

不同於我們今日習慣的左右開窗的方式,這類型的窗戶是以上下拉動來控制開關[3][4],許多日治時期的公共建築,從帶有官方色彩的『斗六行啟紀念館』、『北投溫泉浴場/博物館』[5],到庶民營業場所,如全台各大老街的街屋,都能看見這種窗戶的蹤跡。台灣三合院所應用的重錘窗,靈感應該是來自這些公共建築。

(左)彰2,屋主確認屋齡破百,上方有ㄇ字型的飾帶,下方牆面採用洗石子。(中)彰4,屋主確認屋齡破百,其木窗條相對繁複許多,外面又有近代的鐵窗花。窗戶上下方皆有比較歐式的泥作。(右)彰3,屋齡不明,但根據脊飾、日式花磚等特徵判定屋齡過百,上下方都有洗石子製的飾帶。

以這幾次探訪所蒐集的資料,這類格子窗的構造可切分二到三段:最上方較小的一片是可以翻轉的氣窗(有的沒有),中下兩片等大,有各式各樣木條的排列組合,有的純歐式,有的又隱約帶點日式風格,也有的繁複異常,展現其具有高度藝術性的一面。

(左)高8,屋齡不明,因為是近海的地域,所以窗邊建材除了紅磚,還有咾咕石。(中)彰3,AC 1932年竣工,是一間大量受到日式風格影響的老屋,窗樣乍看之下其實沒那麼歐式。(右)彰1,堂號日期押在 AC 1933年,除了泥作飾帶,窗上還有拼貼的手繪花磚和日式花磚。

(左)彰1,1930建成,是上下兩扇的疊合窗,主窗上還有一扇氣窗。(中)彰3,年份不明,推測是戰後作品。(左)彰4,因建築他處大量使用日式花磚,推測是日治建物。這張剛好能拍到重錘窗拉開的畫面。

和式木窗柵

一直以來,筆者以為這類型的重錘窗,其源流應該都是歐式,直到有一次把照片拿給德國同事看,他卻疑惑地指著木窗格更外面的一層細木柵,說歐式窗(至少他涉足的德國)應該沒有這層物件。

當下筆者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那層細木柵的存在。這個問題就懸滯了近一年。但為了未來可能的解答,只要到訪古厝,筆者一定會拍窗戶的特寫。

所以,那層木柵究竟是什麼?哪裡來的?幹嘛用的?

要說是像近代鐵窗花有防盜功能,其實不太合理。其一,收集到的一些照片除了有這層外框木柵之外,又在最外部加上一層鐵窗,豈不多此一舉?

其二,有些外層木柵比內面的木窗格還細,說不定用力一撥就斷了,有的甚至只有半窗高,要說防盜太牽強了。

其三,當年也不是沒有鐵窗條,二戰時期日軍還能徵收其作為軍事物資,如台中清水黃家瀞園就有金屬窗條被鋸斷的痕跡,導覽老師還特別帶大家看;

(最左)中2,年代不明,窗的最外框還蠻歐式的,該建物內部能看到和屋的布局。(中左)中2,和最左圖是同一棟建物的不同窗型。一棟結構完備的古厝,會有很多不同的窗樣。(中右)雲2,年份 AC 1918年,是一棟正身結構接近清式的古厝。(最右)台中清水黃家瀞園,建於AC 1929,是一棟各方面完美體現『清和洋折衷風格』的豪華三合院,說是台灣百年文化的代表也不為過。參訪可預約。

其四,在彰1的某個古厝主人,也指給我們看:他們家鐵條自從被徵收之後,隨後是用竹蒿取代。因為一直上藍漆,所以他小時候一直以為是金屬,直到有次玩壞弄斷,才發現是竹子。

比起纖細的木柵條,台灣早期普遍有更粗更勇的竹管可替代,但連小孩都能玩斷的竹管,能有什麼防盜功能?

(左)中2,堂號落款標示AD 1922年建成,窗型比較寬大,更接近一般日式宿舍所用的木窗柵。(中)彰2,屋主認定百年,其日式木柵後面的木窗條也別具特色。(右)雲2,年分不明,不過有部分花磚使用,斷定為日治建築,圓弧形的窗樣也是歐式風格。

其五,近觀細看下,這類窗的木質和色澤,與後方鑲嵌玻璃的木窗格年份應該是一樣的,且密合程度佳,應該是建造時整組一起做上去的;

其六,也不太可能是清式建築的格扇(木柵更細密)或木漏窗構造的演化。其不只沒有慣見的圖紋樣式,且早不用晚不用,怎麼偏偏是從日治時期的古厝才開始流行?綜上所述,這類窗的呈現,只能是外來折衷的樣式。

(最左)中2,宗祠性質,年份不明,因花磚、建物材料型制等等,判定應有百年歷史。這裡就有看到用竹管簡單當作格柵的做派,但防盜的功能應該大於隱私美觀。(中左)雲2,年份 AC 1918年,第一組圖的另一扇窗,上下皆有西洋做法的泥飾。(中右)彰2,屋主認定屋齡破百,木格柵較細,也是這張照片拿給德國同事看,才開啟這一系列的自問自答。(最右)雲2,年份不明,非民居而是廟前老街街屋的二樓,可以看到他的格柵只做半層,這種留白的做法在日式建築也有。

直到有一次,筆者意外翻到日式建築的書 [7],圖解指出和屋也有細木柵狀的格子窗,主用於保護內部使用者的隱私,筆者才恍然大悟:那一層看似多餘的小細節,其源流可能是來自日本,且有這種細部構造的百年台灣古厝有好多間。

也想起之前在台中清水黃家瀞園參訪時,導覽老師曾隨意一指,講解某扇窗戶的形制是日式作法。當時因為趕時間,所以也沒有細講,筆者也是有聽沒有懂,究竟日式在哪裡?

直到今日透過參訪留下來的照片,比對日治時期留下的官舍或接近日式構造的老建築群(嘉義市),才算是確認台灣百年古厝上的窗型,可能是受到日式建築影響所做出來的台式折衷。

台南安平台鹽宿舍。如果仔細觀察其窗戶的形制,會發現它可能是上方那麼多古厝窗型的折衷源頭。窗戶沒有一定大小,而是跟著建築物的部位而有所變動。

木格窗表現在台灣的三合院,絕對不是什麼隨機的拼裝車!如果清式窗都可以歸納出那麼多種樣式,為什麼這些受到台灣獨特歷史影響、具備普遍性(至少筆者踏訪過的中彰雲)、形成明顯時代特色的『和洋折衷式窗』,不能被有系統的研究與分類呢?目前甚至未看到有任何學術論文或出版品,大篇幅詳細討論過這個議題(有的話歡迎留言告知,感溫)。

有別於上述的上下開關的狹長歐式窗,這邊紀錄的窗型是左右開關、寬大、偏和式的木格子。(左上)彰3,年代不明,古厝護龍的一扇窗,因為外面加裝鐵窗的關係,所以當下鬼遮眼沒有看到內部的形制,回家翻照片才發覺。(右上)台中清水黃家瀞園的外觀一角,清式的紅磚、洋式的門柱、和式的窗柵,是典型在台灣才能看到『清和洋折衷』的建築模式。請注意窗台下,就有二戰時期被徵收的鐵窗條的殘跡。(左下)彰1,根據門口木匾,建成年代不超過戰後AC 1960年,外層有防盜的水泥條,而不是一般常見的鐵窗花。(右下)雲2,年份不明,依其正身牌頭樣式,推估建於日本時代。這是位於山牆下的一枚窗樣。

可以把這些細節折衷到這種地步,世界上大概除了直接被日本統治半世紀、深受其文化影響的台灣。沒有第二個國家存在這類特殊的文化組合。這些百年的歷史源流,絕對足以成為新的台灣傳統文化。

因為這是中國沒有的文化特色,所以也絕對不屬於什麼 Chinese Culture,而是台灣本土自然萌生的文化模式。當然,或許正因為它的存在沒那麼『中國』,讓人無法將台灣合理化為『中華文化』的一部份屍塊,所以入不了那些擁護中國正統之士的眼吧!

筆者甚至看過帶有仇日情緒的文史專家出書,從明帝國寫到戰後,卻是獨獨漏掉日治時期。想到自己從小到大,可能被那類選擇性報導、道貌岸然的文化書籍、掌握台灣文化話語權的人蒙蔽,而變成深受毒害的『中華文化傳人』,筆者是真心覺得袂爽。

中、新、馬等地的洋窗

話雖如此,但上述談論的元素移轉與折衷,是否也可能出現在台灣以外的建築窗呢?例如中國福建廈門等城市的未知民宅?

畢竟,台灣文化和中國華南系統的文化確實很接近。中國目前所設定的古蹟意識形態上和台灣一致(例如下方影片),其傳統建築樣式基本上也會排除這些被視為不倫不類或喪權辱國(?)的外來折衷樣式,筆者的『台灣獨特窗』論述會不會有死角呢?

還有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也有自明帝國已降就分批下南洋的華南移民。語言上,撇除有無書寫文字的區別,福建話和台語的關係,就如同歐洲西班牙和義大利語,甚至可以部分互通。故而,文化上也不能排除和台灣撞衫的可能性。

這些問題的解答,或許只要對比馬來西亞(EX:檳城)、中國(EX:廈門、金門)的老街照片[8],觀察其窗戶在建築上的表現,就能發現此三地和台灣老街的窗型、使用方式是有明顯區別的!

以馬來西亞來說,姑且不論其建物大體形制上比台灣更加西化,建成時有比較整體規劃,故而不像台灣間間都有優雅、樣式繁複又個性化的立面牌頭。

從窗型的細部來看,其普遍使用的木製百葉窗,為左右兩側向外開啟(照片1照片2照片3;新加坡:照片1照片2),和上述台灣上下開關的重錘窗,或是偏日式感的左右開關拉窗是有所區別的。

雲林土庫第一市場附近建築,年份不明,大約判定是戰後建物。可以觀察台灣各大老街建築的窗是如何表現的,對比中、新、馬等各國的街景,便能看出其細節風格上的差異。

這類型南洋殖民地式的源流,透過歸國的華商,也間接影響到中國的金廈地區。大多數也都有百葉窗、窗口較接近正方形、左右向外開啟(照片1照片2照片3),雖有少部分街景也能看到狹長的木格窗(照片1),但再去比對影片(影片06:30),才發現似乎也是左右外開。

綜上所述,就算中國福建、新、馬等地民宅在窗樣上,也和台灣一樣發生了折衷,也不太可能合成出台灣百年古厝的風貌。


參考資料

[1] 台灣閩南式古厝門窗之探討與創作(長榮大學/碩士論文

[2] 中式古建築「窗」的形式(老古板的古建築之旅/網頁資料

[3] 建築新生命與台灣文學發展-探討建築內涵(網頁資料

[4] 平衡錘式推拉窗(上下疊窗)(雲林布袋戲館/網頁資料

[5] 英國sash windows(新芳春茶行/臉書貼文

[6] 會呼吸的竹屋(農業知識入口網-竹/PDF檔案

[7] 圖解台灣日式住宅建築(出版書目

[8] 因為這些地域個人無法親訪,只能依靠照片或影片來執行判定。且建築體可能也經過改建,故而判斷上有失誤遺漏,還請糾正,謝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